蘇婷婷
[摘 要] 語文教學中把握閱讀重點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guān)鍵,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做得并不好,基于這種情況,本文選取了五年級課本中《水》作為例文進行分析,給教師們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
[關(guān)鍵詞] 《水》;語文教學;閱讀重點
《水》講的是作者小時候生活的村子常年干旱,正是因為如此缺水,人們便更加愛惜水,對水有著強烈的渴望,每次下雨就像過年一樣,每個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歡喜中。這篇文章不長,但是卻用幾個簡單的場景將人們的惜水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篇文章安排在了五年級,五年級的學生經(jīng)歷的事情比較少,只是讀讀課文是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內(nèi)涵,也不會理解作者為什么會對水如此愛惜,所以教師要通過一些方法讓學生知道《水》的閱讀重點,通過多年教學研究,筆者總結(jié)了下面四種方法來把握一篇文章的閱讀重點。
一、畫面再現(xiàn)
《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話的方式與學生品味課文中出現(xiàn)的畫面。以《水》這篇課文為例,文中給出的三幅畫:“一擔水”“一場雨”與“一勺水”。在教這篇課文時,筆者會先讓學生去品讀“一擔水”,通過與學生對話的過程,深刻地體會到村民是如何辛苦的從遠處弄來這一擔水。然后將畫面轉(zhuǎn)移到“一場雨”學生體會雨帶給村民們的快樂,接下來先不展示第三幅圖,反問學生村民們雨中洗澡的快樂你體會到了嗎?這時學生就會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苦與樂之間的反差,理解文中用到的反襯手法。最后,再讓學生看“一勺水”這個畫面雖然不多,但帶給人們的快樂卻是非常珍貴的,通過反問與畫面再現(xiàn),學生深刻感受到了“一勺水”這三個字的創(chuàng)造魅力,這樣學生通過畫面再現(xiàn)與個性化的文字,深刻體會到當時水對人們是彌足珍貴的。
在講課過程中,筆者還經(jīng)常會用到朗讀的方法,就像“雨中洗澡”“雨中狂歡”等句子,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從畫面里感受到了人們的快樂,然后再提問,引導他們?nèi)シ治稣n文,找出表現(xiàn)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快樂的句子。這個過程就讓學生把握了閱讀的重點。
二、咬文嚼字
把握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可以幫助學生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五年級的學生整體來說能讀明白課文,但是如果要他們讀透課文就有些困難了,因為他們還不會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對課文個性化的品讀還很欠缺,所以筆者經(jīng)常帶學生找出關(guān)鍵詞,帶著他們分析關(guān)鍵詞,通過這樣的方式帶領他們找到閱讀的重點。以《水》為例,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兩個字:“饈”和“笑”。然后問學生課文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饈”?這時學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接下來再拋出一個問題,這個“笑”又是什么樣的呢?學生的答案各種各樣,通過層層引導學生慢慢把握住了課文的閱讀重點,文章的主題也慢慢顯現(xiàn)出來了。
在學《水》這篇課文時,通過咬文嚼字的引導,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把握了閱讀重點,同時也完成了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這樣的分析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了讀寫遷移,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主題發(fā)掘
通過前面的圖畫再現(xiàn)和咬文嚼字,學生已經(jīng)基本明白了這篇文章。這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再深入分析課文,尋找文章的主旨,完成最后的閱讀。多數(shù)教師認為學習課文就是學習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只要學生明白了課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教學任務就完成了,如《水》,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知道課文表達“保護環(huán)境,珍惜水資源”這一中心就夠了。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中國的文字不僅只有一種含義,一篇文章也不僅只有一個主題。如《水》這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花了大量的詞句來描寫人們在雨中作樂的場景,媽媽用勺子舀水沖水時是多么的痛快,這些都是對課文主題的升華,強調(diào)人們苦中作樂,笑對困難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是學生收獲的無價財富,教師要分析出這層含義,把握閱讀重點。
四、讀寫遷移
在講授這篇課文時,筆者將一些用得比較多的寫作手法教給了學生,如反襯、反復等,讓學生反復揣摩這些寫作方法,并進行讀寫遷移,用到日后的寫作中。在學習其他課文時也和《水》一樣,把握閱讀重點,教給學生進行讀寫遷移,提高寫作能力。(責任編輯:呂研)
參考文獻:
[1]唐文姣.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18).
[2]蔣長蘭.非連續(xù)性文本群文閱讀的功用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