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仰林 王小超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nèi)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合力。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要求教師轉(zhuǎn)變角色,變主演為導演,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如何組織學生進行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成為當前新課改背景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分組、培訓、評價、活動形式等方面淺談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關(guān)鍵詞】 新課程改革;小組建設;合作交流;高效組織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傳統(tǒng)的滿堂灌現(xiàn)象已然失去市場,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主角。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高效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作為提高課堂效率重要方式之一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nèi)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合力。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不夠到位,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率并沒有完全發(fā)揮。下面就筆者所在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如何高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一、開展小組合作背景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城郊結(jié)合部義務教育初中學校,學校占地面積小,學生數(shù)量多。學生多來自周邊義務教育施教區(qū)范圍家庭。相對而言,這部分家庭由于家長素質(zhì)、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濟等因素影響,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夠到位甚至缺失,導致大部分孩子學習、生活習慣較差,基礎薄弱,成績不夠理想。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例:學生數(shù)3600人,在學歷上,學生家長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78%;高中學歷占18%;大專及以上占4%;所從事職業(yè)上,個體戶及自由職業(yè)占61%,企業(yè)單位23%,無業(yè)11%;在家庭環(huán)境上,單親家庭占23%,留守學生占46%,貧困家庭占12%,家庭關(guān)系緊張的占39%。這導致學校學生素質(zhì)整體較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2016年學校開始實行新課改,通過大力推進高效小組合作學習,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
二、高效小組合作學習操作流程
(一)合理分組,強化團隊建設
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nèi)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xiàn)每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弱、中、強各兩人,做到組內(nèi)異質(zhì),班級組間同質(zhì)。然后通過民主選舉、自薦、家長推薦等方法選出組長、學科組長等,原則上是品學兼優(yōu)、責任感和能力強的學生出任組長。
小組分好后,首先著手對小組進行團隊建設,合作學習方式的培訓等。在團隊建設上引導學生制定本小組的組名、組規(guī)、組徽、組歌等,通過團隊體驗式培訓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其次加強管理流程的培訓。行政組長是小組的靈魂人物,負責小組的全面事務,學科組長、衛(wèi)生、紀律組長分管各自任務,這樣一個機制完整、分工明確的小團隊即宣布組建完成。教師需要對班級每個小組、組長等進行一日流程的常規(guī)培訓,讓其初步運行正常。
(二)有效培訓,提升合作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tǒng)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愿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于學生之間差異大,自制能力不同,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xiàn)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nèi)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
首先培訓組長的組織、協(xié)調(diào)、溝通、管理能力,讓其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后,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原則上弱主講,中補充,強點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組長首先要做到的是有序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在整個過程中,組長應起到把控合作學習的時間、內(nèi)容等方面。讓小組合作有序、高效,避免無序、低效。
(三)明確要求,積極評價
合理的評價是提升小組合作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小組不同層次的評價,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每日個人積分、小組積分;每周評選星級個人、星級小組;每月評選星級小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到哪兒,學生的發(fā)展就到哪兒,從馬斯洛需求理論看,學生有被肯定和表揚的需求,而且是最高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小組活動中對小組活動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評價的方式主要有:語言激勵、量化評比、物質(zhì)獎勵等,突出小組的團隊評價,在班級小組之間形成積極的競爭態(tài)勢,
(四)優(yōu)選內(nèi)容,形式多樣
教師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并非都是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的,如果把不需要合作的內(nèi)容都拿來讓學生合作學習,難免會形成低效的結(jié)果。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nèi)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guān)重要的。一方面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并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選定好值得探究的題目后,布置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在組長的組織下有序合作探究。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歸納出概括的角度。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另外,小組合作之后的展示尤為重要。展示的形式可以是代表發(fā)言、板演、合作朗誦、角色表演等形式,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得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fā)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nèi)绾闻c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tài)度要友好,要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易于讓同學接受。”對于組內(nèi)同學的分工,要根據(jù)能力的大小作不同的要求,組長要做好組織者,盡量給弱點的同學參與的機會,這樣才能更有效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
三、堅定信念,不斷調(diào)整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筆者學校實行三年以來已被實踐證明能夠很好地提升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對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這種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也被不斷發(fā)掘,不斷提升,已然成為現(xiàn)在課堂改革的主流。但在嘗試踐行的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困難和疑惑,但我相信只要不斷去探索,不斷去調(diào)整,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春華. 合作教學操作全手冊[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2] 王瑾.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最主要的學習方式[J]. 博覽群書(教育),2013(9).
[3] 毛正森,付丹丹. 初探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J].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8(2).
[4] 魏會廷. 教師學習共同體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