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 要:生活在21世紀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時時刻刻都有日新月異的變化,生活,交通,醫(y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yè)都在緊追時代的腳步,不斷的更新,變化,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高校教師,更應該不斷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打破教學常規(guī),將各種科學信息,生活技能,融入死板的知識點中,教會學生運用,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使學到的知識可以學以致用。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及動手能力,使其更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能力
一、多媒體引入,內容豐富
對于書本上的知識,許多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一味的靠死記硬背,難于應用到實際中,并且記憶的時間短暫。所以,為了學生記憶更牢靠,也可以更形象生動的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呈現(xiàn)出來,那么利用多媒體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樣理解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
比如機電設備評估基礎這門課程,本身是一門交叉學科,而這門學科實際上偏理科,對于文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難免感覺乏味枯燥,而且生澀難懂,所以,由多媒體代入,將使整個課程能夠立體的呈現(xiàn)出來,可以將GIF圖,視頻,以及設備實物加入其中,使學生形象的看到,以及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汽車內的發(fā)動機舉例,分為單缸,雙缸,四缸,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等,這些專業(yè)術語使用多媒體給大家展示出來,然后再配合上老師詳細的講解,不僅更加輕松的接受新的知識,也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
另外還有一點,對于計算量以及簡圖要求量比較大的課程來說,如果全靠老師的板書來呈現(xiàn)的話,那么一節(jié)課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寫板書,而學生的整節(jié)課的時間就會感覺信息量太少。老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將準備的好的知識點完整的講解給大家,所以多媒體的引入很恰當?shù)慕鉀Q了這一個問題,有些計算老師沒必要將整個板書都寫出來,但是在講解過程中又需要讓大家明白,這時適當?shù)挠枚嗝襟w展示一下,學生們更容易理解,在講到重點的時候多媒體可以通過很多方式標注出來,再配合老師的板書,那么效果比單純寫出板書要好的多。尤其碰到一些學生沒有見過的及其零部件,需要了解其內部結構的時候,板書可以呈現(xiàn)簡圖,再配合多媒體的動態(tài)圖的話,那么對于老師講解的工作原理也就比較容易能理解了。
對于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學好理論是必須的,但是如果單純的只是學習理論,而靠想象去實踐,那么在真正去實踐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xiàn)學無所用的情況,其實原因就是當時學習理論時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比如對于機電設備評估基礎來說,很多時候是了解整個工廠設備的一個使用情況,首先認識設備是最基本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很難實現(xiàn)讓學生到真正的工廠去實戰(zhàn)操作,那么通過多媒體的一些視頻可以很好的給同學展示出來設備在工廠是如何使用,如何運作,真正的工作環(huán)境如何,設備評估工作是個綜合性的工作,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通過恰當?shù)亩桃曨l展示,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這項工作接觸到的是哪些細節(jié)。
二、開放性課堂,寓教于樂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至于老師講的學生是否聽懂,能聽懂多少,學生聽完又是否會理解,能否運用,那就不得而知了。開放性課堂與封閉性課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也是對傳統(tǒng)的一種挑戰(zhàn)。但其兩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學以致用,服務社會。
開放性課堂是對老師“權威”的一種挑戰(zhàn),它鼓勵學生提出對老師提出質疑,懷疑教材,反對常理,甚至離經(jīng)叛道。而老師應該寬容學生的這些行為,并加以解答,使其明白原委,并理解其中之道理,當然,老師也不是圣人,不可能無所不知,當遇到學生提問一時無法解答時,應和學生一起探索研究,這時,使自己成為同學型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達到教學目的。
開放性注重的“全民參與”,就是調動起每位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出一道題目讓學生們討論,研究,先是組員之間,然后是小組之間,各抒己見,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效果,最后由老師總結,歸納,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也讓學生們參與到教學之中,使其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引起積極的情緒,也使其在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
三、戰(zhàn)略性教學,游刃有余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對于將要傳授于學生的知識,老師首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何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教師要清楚教材的內容,學習的目標,知識點的應用,以及教學的目的。對于教材的內容,老師應提前閱讀并學習,然后結合實際,參考各類文獻或信息,加以補充或詮釋,豐富教學內容。
機電設備評估這門課程為了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我會將兒童四驅車帶入課堂,用實物講解齒輪傳動以及電機傳動,然后再結合書本,使學生可以比較形象的接受知識。學習的目標,也就是教學的目的,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努力要達到的效果。老師講課的目的,就是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學生,而學生學習的的目標,就是將老師所講的內容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最后,知識點的應用就尤為重要了。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我們的目的就是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去,機電設備評估這門課程中,涉及到許多機械設備,以及電力拖動,機械和液壓傳動等理工科的知識,對于學生們來講,比較生澀難懂,但如果結合生活,并運用到我們生活中,也可以對我們的生活起到許多的幫助,比如我們的電動車,就是涵蓋了電機拖動,機械傳動,機械制動等原理,而像內燃機原理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汽車的發(fā)動機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于以后個人買車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畢竟學生知道其原理,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缸數(shù)或吸氣方式,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型。
四、總結
教師要不斷的總結經(jīng)驗,逐步掌握教學規(guī)律,以及把握住學生們的心態(tài),循序漸進,在不斷的教課,不斷的總結,不斷的補充和修改教案,將書本中的知識點,歸納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自己對于書本的知識點脈絡要清晰,而且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將這些知識點更易于讓學生接受,這就相當于是你將知識點直接教給學生,而不是教師只是書本與學生之間的“搬運工”了,而這時,教師也不需再拿著講稿給學生們講課了,這樣學生也能感受到老師不是在“念書”,使氣氛更加活躍,語氣更加生動,在講課中,可以更多的和學生眼神交流,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從被動變?yōu)橹鲃?,學生理解了知識點,對于那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那么學生自身的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掌握課堂的動向,比如自己所講的問題學生們是否聽懂了,是否需要再講一遍,或者換個方式去講。教師不僅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總結,也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談吐進行總結,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行為或言語,是否合理,能否將學生帶入自己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提高自己的德行,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學生,不僅使學生在學識上得到提高,也要其在德行,品質上有所提升,做到內外兼修,共同提高。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是每一位新世紀教師需要深思及身體力行的,也是對教師自身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而面對這種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勇于面對,更要開創(chuàng)出適合自身和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并能夠熟練的將所學運用到實際中。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是每一名教師一生不可懈怠的。
參考文獻:
[1]荀淵.教師教學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08).
[2]顧明遠.改革教師教育的10點建議[J].中國高等教育.2004(09).
[3]喬暉.近十年教學技能研究綜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1).
[4]吳偉華.簡約的技術,有效的提升——利用課堂觀察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談[J].基礎教育研究.2011(05).
[5]黃慕雄,朱婧茹.教研中視頻的創(chuàng)新運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