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摘 要:在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為了衡量高校的標準。因此,為了能夠引導高校健康的發(fā)展,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要利用科學的手段來評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追評?;诖?,本文主要圍繞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的構建展開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高校教育 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11(a)-0036-02
本文針對其開展研究對于高校的發(fā)展和信息化教育的發(fā)展都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 構建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的重要意義
1.1 教育信息化內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各個行業(yè)領域之中,并且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在改革和不斷的發(fā)展之中,也引入了信息技術,因此“高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也愈演愈烈。
目前,學術界對于“高校信息化”還沒有統(tǒng)一準確的定義,因此,在對于其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區(qū)分上也比較模糊?!案咝P畔⒒焙汀敖逃畔⒒北举|上是一樣的,并且兩者聯(lián)系十分的密切,兩者都是以信息技術作為手段,應用到教育之中。教育信息化屬于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其是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需求所產生的,主要的重大意義就是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促進教育改革。
1.2 構建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的意義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已經逐漸和信息技術融合,形成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目前已經在全世界蔓延開來,這對于各個國家的發(fā)展都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和一定的影響,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和挑戰(zhàn)。在這種形勢之下,研究構建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對于高校的發(fā)展以及國家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其可以通過評價正確反映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對于引導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構建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可以通過科學的評價目前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對于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突出的顯示意義。
2 高校教育信息化現(xiàn)狀分析
教育部在2010年對全國范圍內的451所高等院校開戰(zhàn)了教育信息化情況調查。這次調查主要調查信息化設施、信息化人才等。通過2010年的調查情況,可以明顯反映出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現(xiàn)狀。從其結果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高校大多已經建立了高寬帶,可以管控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
3 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遵循原則
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在評價體系之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教育信息化屬于一項非常復雜并且系統(tǒng)的工程,因此,所包含到的相關指標及其內容也非常的廣泛。在對于指標進行選定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3.1 政策性原則
高校教育化信息水平指標建立,一定要以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為基礎,這樣才能保證科學合法性,整體才不會受到影響,不存在法律漏洞。
3.2 科學全面性原則
高效教育信息化指標的選擇,指標必須要是科學的,這樣才能夠正確反映教育信息化的情況,才能保證體系建立的公正公平性質。同時,每一個指標的選擇,其指標必須具有全面性,可以全面概括并對其進行評價。此外,每一個指標都是屬于獨立的,同時獨立也要相互進行聯(lián)系,并且每個指標之間應該都是獨特的,不能夠出現(xiàn)重復的情況發(fā)生[1]。
3.3 簡潔易操作
教育信息化非常的復雜,其中包含的問題非常的多,涉及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在對指標進行選擇時,必須要保證選取的指標不會復雜繁瑣,盡量簡潔同時能夠直觀反映出實際情況。所選取的指標,必須能夠與目前的高校數(shù)據(jù)信息實現(xiàn)銜接,這樣才能已于統(tǒng)計,獲得結果。
3.4 穩(wěn)定長遠性
指標在選擇和確定之后,該指標應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不能隨意進行變動。其次,教育信息化屬于一個非常靈活不斷變化的過程。因此,指標的獲取上,應該立足于當下,并且具有一定的長遠性。
4 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構建
構建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其首要任務就要確定其評價指標的框架,然后根據(jù)相關要求和內容來進行構建。筆者結合相關數(shù)據(jù)和調查,初步確定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指標的框架。對于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評價指標。
4.1 基礎設置
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離不開信息化水平的建設。而信息化水平的體現(xiàn),需要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做起。對于高校而言,校園網(wǎng)絡是非常重要的基建內容,它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共享資源的條件,同時,它也是高校同社會信息共享速度的體現(xiàn)。當今社會的網(wǎng)絡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這個指標的評價標準也在不斷上調。其中開設的多媒體教室,能夠為教學課件的制作應用提供良好的平臺,激發(fā)出教師傳授知識的激情,對高效的大班教學質量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2 人力資源
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信息化工作取得成功,這跟信息化人才是離不開的。這方面的指標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學校在編的信息化技術隊伍規(guī)模、部門的規(guī)模、培訓信息技術的人次。隊伍的規(guī)模越大,就表明高校教職員工掌握信息技術的情況比較號。反之,較差。培訓的人次則能夠客觀地體現(xiàn)高校教職員工獲得培訓的機會和學習情況等。相關部門則對這些情況進行科學地衡量。
4.3 信息資源
在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中,有效開發(fā)與合理應用信息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對于教育信息化本身而言,做好這方面的基礎建設,只是真正地信息化提供了一個平臺和基礎。如果要想是高校各項工作中能夠真正地體現(xiàn)信息化,提升信息化的水平,還需要將各類信息資源合理地應用起來。[2]比如高校的內部信息資源、公共信息資源等。校方將這些信息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整合,為大家的資源共享提供信息庫,能使信息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體現(xiàn)。
4.4 管理與組織機構
在高校的信息化工作當中,其管理和組織水平主要通過管理與組織機構評價指標來予以體現(xiàn)。就組織機構的設置而言,通常是用來對信息化方面的主管部門進行考察的,其內容主要是職能行駛于執(zhí)行的具體情形,以評估主管部門是否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作用。而建立起來的規(guī)章制度,則通常是檢驗信息、網(wǎng)絡和安全方面的實際應用情況。在高校的各項工作中,由于師生人數(shù)眾多,各類網(wǎng)絡人才聚集,網(wǎng)絡風險較高。[3]因此,對網(wǎng)絡完全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也是高校在執(zhí)行這方面相關措施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校構建起信息化水平的評價體系對于高校教育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信息化水平在不斷提升,構建起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衡量其信息化工作的質量,從而發(fā)現(xiàn)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策略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 王道勛.民辦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6,29(08):80-81.[2017-09-17].
[2] 蒲善榮.高校教育信息化多級指標評價體系與測度模型構建[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6,26(03):140-149.[2017-09-17].
[3] 門佳,李偉.基于信息化高等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探索[J].軟件工程師,2013,(09):31-33.[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