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城
摘 要:近幾年加大對司法改革的進行,法制意識在公眾之中有所增強并隨著冤假錯案的糾正,分析冤假錯案中的物證審查情況、原因以及解決措施更是著重分析物證審查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進而通過此次的研究避免冤假錯案的產生。
關鍵詞:物證審查;物證鑒定;非法證據排除
中圖分類號:D9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11 — 0119 — 03
從古至今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對物證的應用十分重視,物證是法定證據種類之一:以其外部特征、物質屬性、存在狀況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①物證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八大證據之首,反映出物證的特殊地位,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內容。物證的形式:1、犯罪使用的工具2、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3、犯罪現(xiàn)場留下的物品4、其他可以用來發(fā)現(xiàn)犯罪行為和查獲犯罪分子的存在物。物證作為實物證據,以其外表來反映案件的局部、客觀的事實,又被人們稱為“啞巴證據”很容易存在被人毀壞和偽造的情況,因此面對物證就有必要對其進行審查,那么什么是物證審查?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guī)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②物證審查就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對收集來的物證進行合法性審查的程序。物證審查重要方面:1、收集證據的主體、程序是否合法2、證據的來源是否真實和合法3、對物證的鑒定方法是否符合科學。
一 冤假錯案中有關物證情況
1994年8月5日,聶樹斌案件中的證據基本上是通過刑訊逼供取得,僅憑借證人證言提到的一輛藍色的山地車就確定其犯罪嫌疑,并且在犯罪現(xiàn)場沒有發(fā)現(xiàn)能夠與被告人進行聯(lián)系的證據及被告人的作案工具來源不能確認。
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案件中發(fā)現(xiàn)的女尸經過長期的浸泡已經嚴重變形,張在玉的家人進行辨認的時候并不是很確定,未進行DNA鑒定,佘祥林在審訊期間交代了三四種犯罪工具卻沒有在犯罪現(xiàn)場找到。
1996年4月9日呼格吉勒圖案中收集到的呼格吉勒圖指甲縫里面的血跡和被害人身上的精斑并沒有進行比對。
1997年10月30日趙作?!巴稣邭w來”案件中沒有找到犯罪工具也沒有進行傷痕的比對;尸體高度腐敗DNA鑒定并沒有確定犯罪嫌疑人;死者的身高和趙振晌的不相符合。
2006年7月27日念斌投毒案件中在現(xiàn)場勘察中提取物證一百多種而記錄在冊卻只有五種及在念斌雜食店的門把手上發(fā)現(xiàn)了“疑是”氯乙酸鹽的認定便做出了傾向性的認定:念斌就是兇手。
二 物證審查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偵查人員在辦案過程中的技術問題
對于我國的物證技術產生和運用具有很長的歷史時期,但是現(xiàn)在所達到的成績和效果卻很是令人失望。但是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偵查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而我們更要認清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偵查人員缺乏專業(yè)知識和對物證重視的法律意識
偵查人員在勘查犯罪現(xiàn)場的過程中對于物證的提取實際操作及鑒定過程對相關的法律制度不是很了解,或者明知故犯存在形式主義并不能發(fā)揮物證的實際作用,比如在念斌案中實際在案發(fā)現(xiàn)場提取到的物證數量已達到一百多種而登記在冊卻只有五種,根據《刑事訴訟法》偵查人員不僅要收集有罪證據還要收集無罪、罪輕等犯罪證據;對于偵查人員專業(yè)知識的要求,在物證的提取和鑒定的過程不符合法律程序,由于在提取、鑒定和保存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往往對一些非常重要的物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環(huán)或毀損,阻礙案件的偵破,甚至導致冤假錯案的產生。
2.缺乏有效的物質和環(huán)境的保障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物證的提取和鑒定需要專門的儀器設備和專業(yè)人員,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在偵查過程中使用的儀器十分落后,根本無法得出精確的結果甚至無法進行物證的提取和鑒定,因此迫使偵查人員進行大量的刑訊逼供和運用多年的經驗來填補案件的空白這才造成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就在佘祥林的案件中偵查人員就沒有進行DNA鑒定。
(二)制定公檢法辦案的錯誤性政策指導
1.命案必破。①基于“人定勝天”的思想,人是能夠主宰萬物的。在20世紀80年代起,面對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開始了從重從快打擊刑事犯罪活動,“命案必破”就是在歷次“嚴打”的過程中進行經驗總結升華的結果。命案必破是2004年公安部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和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放火、搶劫、強奸、綁架致人死亡等八類命案所提出的,要求達到全國命案數下降、命案逃犯數下降、命案破案率上升的目標。對于提出的命案必破凸顯了公安機關對公民生命權的重視,出發(fā)點是沒有錯誤的。在《刑事訴訟法》第12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命案的“破”與“不破”最終是由法院決定的,而這里的“破”則是指在偵查終結的找到犯罪嫌疑人確定犯罪證據,這使得偵查人員為單純追求破案率,出現(xiàn)有罪推定,重實體輕程序,刑訊逼供甚至冤假錯案的產生。
2.偵查中心主義。在刑事訴訟中一共包括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zhí)行五大環(huán)節(jié),以偵查為中心極大的擴大了偵查機關的權利范圍,以致法院對于事實的認定主要通過偵查機關制定案卷卷宗從而影響對犯罪事實的認定。偵查中心主義主要體現(xiàn)的就是案卷筆錄的制作,訴訟過程的重點不是犯罪嫌疑人的辯護和質證,而是通過對案卷的審查,而這樣的審查也是流于形式,實質是對偵查結論的肯定,失去了對案件相關證據審查的獨立自主能力和還原案件事實的能力,導致刑事訴訟不再是控辯審三方參與的訴訟活動,而是變成偵查機關的單方面對犯罪行為進行追訴、不容犯罪嫌疑人辯駁的行政行為,這毫無疑問是導致現(xiàn)代訴訟權利保障機制的坍塌。若審判制約機制能夠有效的發(fā)揮作用,即使在偵查階段發(fā)生錯誤,最終也不至于發(fā)生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三、物證審查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審查判斷證據是司法人員對收集到的各種證據進行分析研究,鑒別它們是否真實,同案件事實有無聯(lián)系,進而確定其對案情有無證明意義的一種訴訟活動。物證經過收集移送法院作為對被告人進行定罪之前需要進行重要的物證審查。物證雖然具有客觀性,但是并不一定反映案件的客觀真實情況,通常物證只是能夠證明整個事件的一小段,因此物證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通過人的描述來達到解釋案件真相的目的,客觀的物證又容易遭到偽造,導致案件事實變向發(fā)展,審查判斷物證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要判斷物證是否具有證明能力和證明力,最終能不能在訴訟中應用。
(一)審查物證的來源
了解是如何獲取的物證?比如說在上述的冤假錯案中偵查人員所收集到的物證基本上是通過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或自己偽造的證據。通過刑訊逼供獲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受到我國新《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④的限制,但是通過犯罪嫌疑人供述所獲取的犯罪工具或在犯罪現(xiàn)場留下痕跡是否應當排除,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毒樹之果”,我認為應當排除,如若不然有些偵查人員可以通過刑訊逼供得到供述進而對供述的內容中所提到的物證進行偽造進而導致冤假錯案的產生,這就需要偵查人員對收集到的物證的真實性提供相關的證明和材料。
(二)通過科學技術鑒定的物證
在勘驗現(xiàn)場是需要借助儀器設備來尋找人眼所觀察不到的微量物證、一些物證的保存甚至對物證性質內容的揭示也需要進行鑒定才能顯示該物證與案件事實存在關聯(lián)性能夠起到證明作用,面對物證的專業(yè)性問題一般的偵查人員不能夠解決問題,因此需要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鑒定。法院中的審判員不一定成為精通各個知識領域的專家,而訴訟案件中會產生大量的微量物證及其他物證,對于這樣復雜的問題就需要專業(yè)的人員進行解決并要求其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表達出來,在現(xiàn)實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偵查機關一般處于強勢地位對于物證一般是自己收集自己鑒定,公檢法只是制定了適應本部門的相關法律文件,還有在實踐中偵查人員和鑒定人員的身份往往是重合的,一邊在進行現(xiàn)場勘查提取物證一邊在進行物證的檢驗鑒定,再加上外部環(huán)境壓力,極易在鑒定過程中添加個人主觀因素,進一步導致案件真相的偏離。
(三)聯(lián)系物證與其他證據之間是否相互印證
物證是以外部特征、存在狀態(tài)、物質屬性等特性而對有關案件的事實起到證明作用的,物證在證明活動中不僅應用廣泛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證可觀性較強,不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被人形象稱為“啞巴證據”不能夠自明其意,因此存在這他人偽造的危險,不能通過物證客觀性來表達與案件事實的聯(lián)系。不能孤立的對物證進行審查避免懷疑其真實性和錯過其強有力的證明力,這就需要物證與同案內其他證據種類進行聯(lián)系、相互印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同時可以通過其他證據的反映物證的真實性以及在證明案件事實中所發(fā)揮的證明力多少,通過正反的聯(lián)系比較綜合的判斷論證得出正確的結果。利用聯(lián)系的方法審查物證,避免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案件中造成冤假錯案的結果,另一方面顯示出物證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獨特效果。
四、解決物證審查問題的措施
通過上述的冤假錯案中存在的物證情況,我認為我國必須盡快的完善物證審查制度的建制,避免冤假錯案,切實的按照案件事實的真實情況,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權力以及正真的犯罪人受到法律的追究,每個案件的處理都是以證據為根據來進行法律判決,實現(xiàn)司法的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以法治國。
(一)提高司法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的要求
不只是針對偵查人員的,而是對所有的司法人員的要求。冤假錯案的產生不僅僅是偵查人員單方面的問題,而是這一案件審理的整個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過錯。對于偵查人員來說,要提高證據意識整個犯罪案件的過程中要收集犯罪嫌疑人無罪、有罪、罪輕、罪重等證據的全面收集,盡最大的可能保持客觀性,現(xiàn)場勘查和物證鑒定人員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物證技術的學習,對于該人員的上崗需要有嚴格的要求比如說是在各個鑒定領域進行的系統(tǒng)性學習的人員。審判人員加強法律素質的提升,嚴格履行對證據的審查這樣確保證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二)法律制度中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落實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被采納為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根據。我國是在2012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改中正是確立的,認真落實該規(guī)則就是避免刑訊逼供,同時對因此獲得物證進行排除,進一步阻止利益相關人員為了偵破案件而違反法律程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物證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這就為物證的鑒定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避免由于非法證據進行錯誤的判決。
(三)提升專家輔助人的法律地位
物證的審查需要有強有力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必要的支撐,對于公安機關對案件進行偵查、勘查現(xiàn)場提取的物證進行自己偵查自己鑒定的特殊情況,非常容易對物證客觀真實性產生懷疑。物證鑒定結果必須是客觀、中立的不摻雜任何個人的主觀因素在里面,因此將需要專家輔助人能夠與公安機關的物證鑒定部門相抗衡,正是因為這樣不會讓公安機關的物證鑒定部門一家獨大我說了算,被告人對鑒定結果有疑問的可以要求專家輔助人進行鑒定對鑒定有疑問的部分進行有專業(yè)知識的討論,以此來增加物證的客觀性,充分發(fā)揮物證的證明力。
(四)加強檢察院的監(jiān)督力度
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jiān)督部門,冤假錯案的產生使人們對檢察院的監(jiān)督職能的行使產生很大的疑問,檢察院的監(jiān)督貫穿于刑事訴訟活動的整個過程,在偵查階段更需要加強監(jiān)督力度,我們都知道在偵查階段是對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的侵害是最大的,特別是偵查機關在證據方面的違規(guī)操作更需要有效的制約,檢察院在進行物證審查時要求公安機關提供相關的說明和材料,確保物證的真實可靠。
面對冤假錯案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我們所能做的不能僅僅是后悔,而是應對整個司法系統(tǒng)所存在的弊端進行反思并加以整改真正做到重證據、重調查、不輕信口供,物證是與犯罪嫌疑人的利益緊密相關的,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重要依據,盡管物證審查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公民對物證的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物證審查的制度也會不斷的進行完善,為實現(xiàn)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樊崇義.證據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12-313.
〔2〕魯婧.從“命案不破”到“命案不錯”〔J〕.湖北.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8(04).
〔3〕王暉.從呼格吉勒圖案反思中國物證技術存在的問題〔J〕.法治與社,2015,(05)(上).
〔4〕賀恒揚,吳志良.對73起重大疑難命案的實證分析〔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8,10(02).
〔5〕徐月笛.論物證鑒定意見的合法性〔J〕.證據科學,2016,24(04).
〔6〕朱夢妮.淺析與物證鑒定意見審查認定密切關聯(lián)的幾個問題〔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02).
〔7〕李學軍.物證論——從物證技術學層面及訴訟法學的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22.
〔8〕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六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責任編輯:陳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