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瑩
摘 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的確,有效的課堂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曲的序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的距離,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有效的課堂導入作用很大,可是怎樣設計好導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呢?下面就個人的淺薄經驗來談談看法。
關鍵詞:導入語;語文課;設計
一、圖片展示,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實物或者圖片展示能夠給學生在視覺上造成直接的沖擊,而輔以懸念的話不僅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更易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紫藤蘿瀑布》,自己上過好些遍,可無論是開頭直接展示紫藤蘿的圖片也好,還是直接展示作者簡介也好,都不能使課堂較好地進入自己預定的目標,直到聽了某位老師的公開課,我才發(fā)現原來導入中圖片展示也是可以設置懸念的。當時的導入是:老師展示了一張空白的幻燈片,學生很是詫異——怎么沒有內容,老師讓學生閉上眼幻想在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一幅紫藤蘿的畫面,當睜開眼時學生看到的不再是空白,而是一片深淺不一的紫色的紫藤蘿瀑布。設置懸念后,又有了強烈的對比,學生在講述有關紫藤蘿的特點時效果格外不錯。
于是我在上《落日的幻覺》一課時,就借鑒了上面的方法,我這樣設計導入:展示一張圖片讓學生談談看到的現象,學生都說看到在白色橫豎條的交匯處有黑點在閃爍,而當我告訴他們這張圖片中的都是白點沒有黑點時,學生便很是奇怪,我便趁熱打鐵引出“幻覺”這個詞,再進一步說到其實我們平時常見的事物中也存在著很多幻覺,比如落日。這個時候學生便會對“落日的幻覺”產生極大的好奇心,想要弄個水落石出。
二、聽音樂看視頻,了解背景,激發(fā)情感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爆F在的學生很喜歡聽音樂看視頻,那么用他們喜歡的事物去吸引他們的注意,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情境導入,不僅能營造好的學習氛圍,更能通過這個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去學習體會文章。
比如,在講蘇軾的《水調歌頭》時,老師在授課時播放王菲的《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讓學生感受這首歌的內容和意境,然后問學生歌名,從而引出課文的標題,老師可以以這首歌為背景音樂展開對《水調歌頭》的教學,當然朗朗上口的樂感也很好地輔助了學生的背誦。
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在上課前給學生看了一個《桃花源記》的剪紙動畫片,此段動畫很好地展現了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動蕩腐壞,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在疏通文意、了解背景、揭示主旨以及體會陶淵明希望有個美好社會的寫作意圖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提到激發(fā)情感上,在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學生對課文的朗讀總是沒有多少情感,在多次教學后我嘗試讓他們欣賞電視散文《背影》,此段視頻是結合文章演繹整個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能隨著演繹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中,從而去體會那沉默樸實而又偉大的父愛。
三、學生參與,親身體驗,啟迪智慧
魯迅先生說:“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逼鋵嵱螒蛞彩乔嗌倌甑奶煨裕處熑绻芎芎玫匕延螒蛞胝n堂,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
對于《綠色蟈蟈》這篇課文,我一直在思考用一個怎樣的導入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最后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一上課,我便展示了三個謎面“小小飛賊,武器是針,抽別人血,養(yǎng)自己身”“一路歡歌嗡嗡嗡,飛來飛去花叢中,別人甜蜜它辛苦,團結合作愛勞動”“天熱爬上樹梢,整天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說知道知道”讓學生猜謎底,話音還沒落學生就七嘴八舌地把自己知道的答案說了出來,由于謎面簡單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所以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給“蟈蟈”出謎面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小小綠蟲,生在草地,愛吃甜食,特別兇猛”“生在草地,身披綠衣,愛吃甜食,彼此和睦”“美聲歌唱家,身穿綠禮服,天生愛吃甜,知了也怕它”。
所以說導入是語文教學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形式,只有教師充滿個性特征的課堂教學,才能激活整個課堂,激發(fā)出課文較深層次的生命活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熱情,從而使語文學科被學生所喜歡,語文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神韻才能被學生所了
解、所延續(xù)。
參考文獻:
[1]紀卓虹.導入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7).
[2]郭海霞.智慧的導入成就靈動的課堂:小學語文導入策略淺談[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9).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