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學實錄系人教版教材《道德與法治》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活動體驗中,了解什么是堅持,感知堅持才能有收獲。
2.在反思交流中,明白堅持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勇氣、堅韌的毅力,領悟堅持本身就是收獲。
3.在生活實踐中,掌握堅持的方法,有意識地嘗試堅持,體悟堅持帶來收獲的喜悅,進而自覺養(yǎng)成堅持的習慣。
【教學對象】
小學二年級學生。
【教學準備】
制作PPT、課前測查、搜集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體驗,了解什么是堅持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金雞獨立”。請四位同學到前面,每人只用一只腳站立,另一只腳提起,讓大腿與地面平行,小腿與地面垂直。注意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誰站立的時間長,誰就是勝利者。
(四名學生一字排開,按照要求進行“金雞獨立”游戲。)
你們做這個游戲時是什么感受?
生:我感覺身體很難平衡,總是要倒下來的感覺。
生:我的腿也很酸,但是我想能堅持一會兒就多堅持一會兒。
師:(采訪站立時間最長的一位同學)你呢?你為什么能夠站這么長時間?
生:其實我的腿也很酸,身體也很難平衡,但是,我一直在心里對自己說:加油,加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們越是堅持,站立的時間就越長。
(板書:堅持。)
下面的同學愿意試一試嗎?
(四組同學分成四列分別站到過道里,聽老師的指令開始做“金雞獨立”的游戲。)
這一次每個人都參與了這個游戲,你們又有什么感受?請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學生四人一組展開熱烈的交流討論。)
有沒有誰的感受跟剛才的同學們說的不一樣的?
生:我的感受是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的右腿都站僵了。
生:我發(fā)現有的同學雖然堅持的時間長,但是,他犯規(guī)了,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
師:對,堅持不可以投機取巧或偷工減料。真正的堅持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二、故事啟迪,感知堅持才會有收獲
師:還記得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青蛙看?!穯??這也是一個關于堅持的故事,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播放《青蛙看?!穭赢嬕曨l。)
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青蛙剛看到高山的時候,自己也沒有信心登上山頂,是小松鼠給了它勇氣。
生:青蛙跟著小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才跳上山頂的,說明它也懂得堅持。
生:青蛙跟著小松鼠往上跳,一定很累很渴,但是他都堅持住了。
師:青蛙正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登上山頂,看到大海的。這說明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獲!
(板書:才會有收獲。)
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堅持才有收獲的故事?同桌交流交流,準備與同學們分享你的故事。
生:法布爾小時候喜歡研究昆蟲,爸爸媽媽很反對,可他還是堅持研究,最后才成為了昆蟲學家。
生:達芬奇學畫雞蛋,畫了好多張,老師都不滿意,他沒有放棄,繼續(xù)堅持,最后才取得了成功,成為大畫家。
生:愛迪生發(fā)明電燈,失敗了無數次,但他還是堅持不懈,最后終于成功了。
師:是啊,我國明代的李時珍為了撰寫醫(yī)學巨著《本草綱目》,嘗遍了百草,歷盡了辛苦,也正是堅持,才有了收獲。
你們身邊的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學伙伴,他們中有沒有人也是堅持才有收獲的呢?
生:有啊,我爺爺中風了,醫(yī)生讓他堅持做康復訓練,雖然他做起來很困難,但他還是堅持了,現在已經能走路了。
生:我媽媽是大學老師,現在在讀博士,她每天堅持學習到深夜才睡覺。
生:我們班班長每天都堅持第一個到學校,幫助同學們打掃教室,還被評為“美德少年”。
三、成果交流,領悟堅持本身就是收獲
師:在成長過程中,你們一定也堅持過。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把自己一直堅持做的一件事,拍成照片或者視頻發(fā)到老師郵箱,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他們堅持做了什么?
(播放學生發(fā)來的照片或者視頻。)
老師播放到誰的照片或者視頻,就請誰來介紹:你堅持做了什么?從什么時候開始堅持的?在堅持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自己是怎樣克服的?
生:我從去年開始堅持練習打羽毛球。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每次練完都感覺要癱了,怎么都不想繼續(xù)練,可是爸爸一次次鼓勵我,一次次告誡我,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持就一事無成,我才突破了腰酸腿疼的難關,堅持了下來。
(板書:堅定信念。)
生:這是我的口算大王證書,學校每學期都舉行口算大王比賽,而我因為每天堅持練習,口算的速度和準確率都提高了,每次比賽都能獲獎。
(板書:堅韌毅力。)
生:我堅持獨立睡覺已經一年了。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總是不敢一個人睡在自己的房間,非要媽媽陪著。后來,媽媽讓我每周嘗試單獨睡兩天,然后是三天,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一個人睡也沒什么好怕的,我就可以每天獨立睡覺了。
(板書:增添勇氣。)
師:這些同學真了不起,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一定還有許多同學堅持做過什么,還沒來得及把照片和視頻發(fā)給老師,請你們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然后想一想:堅持究竟能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堅持能帶給我們收獲,取得很多成果。
生:我覺得堅持能鍛煉我們的毅力。
生:我覺得只要有了堅持,看似很難的事情都能做成功。
師:堅持是一種寶貴的品格,堅持能幫助我們堅定信念、培養(yǎng)堅韌的毅力、增添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所以說,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四、思維碰撞,堅持不了怎么辦
師:堅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位同學就在堅持和放棄之間進行過一場心理斗爭,我們來聽聽。
(播放一位同學在跑步過程中內心斗爭的錄音。)
在學習或者生活中,你有沒有曾經做過某件事,后來因為沒有堅持又放棄了呢?
(同桌互相交流。)
誰來說說?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愿意堅持下去嗎?
生:我曾經練過舞蹈,后來覺得太難了就放棄了?,F在想想有點后悔了,如果我堅持下去,現在也可以給大家展示一下了。
生:我曾經練過軟筆書法,因為墨汁經常弄臟衣服,我就沒有堅持練下去。今天看了同學們展示的書法作品,我都有點后悔了。
師:看來大家都認識到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獲,這是堅持必須要有的信念。堅持其實還需要掌握方法,日本的山田本一多次奪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他有什么奧秘呢?聽老師講一講他的故事。
(簡述山田本一在賽程中以標識號的方式,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的故事。)
聽了山田本一的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生:我有想法了。跳繩是我的大難題,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像山田本一一樣,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以每天多練5—10個為目標,堅持下去,我一定能達到體育老師的要求。
生:我也有想法了。跑步是我的弱項,我也可以每天跑得快一點,堅持每天有一點進步,到期末考試,我一定能達標。
五、評價導行,讓堅持成為習慣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堅持做一件事情,可以鍛煉我們的毅力。
生: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堅持到底。
師:是啊,我們每個人都要從小培養(yǎng)堅持的品質,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用堅持去戰(zhàn)勝它。那么,現在你最想堅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我想堅持學習書法。
生:我想堅持自己整理房間,不給爸媽添麻煩。
生:我想堅持踢毽子,爭取參加我們班的踢毽子比賽。
生:我想堅持鍛煉身體,通過跳繩來減肥。
師:老師給每人發(fā)三張堅持記錄表,請你選擇自己想堅持做的事情,嘗試著堅持下去。每天根據自己的表現,在記錄表上給自己評星,也可以請家長幫助我們評星。三周下來誰的星星多,我們就請誰來匯報展示他堅持的成果。
(發(fā)放堅持記錄表。)
【教學反思】
“堅持才會有收獲”這一課旨在引導學生明白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理解堅持才會有收獲,堅持是取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我對本堂課作出如下反思:
1.簡化目標,讓堅持可視聽
要想讓學生明白“堅持才會有收獲”,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堅持”。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我采用做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堅持”。金雞獨立這個游戲最能直觀表現堅持的效果,教材中原本安排在最后的實踐體驗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明理的基礎上再實踐。我把這個游戲調整到第一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增加“堅持”的可視性,讓學生從游戲中觀察誰堅持了,誰就能夠收獲勝利。同時,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游戲,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堅持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來不得半點虛假。
通過播放《青蛙看海》的動畫視頻,組織學生交流感受,講述古今中外名人堅持努力的故事,以及通過交流自己身邊人堅持的事例,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視聽之中明白了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獲。
2.化解難點,讓堅持可觸摸
道德與法治課程依然保持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教與學只有立足兒童生活,呈現兒童生活,才能改善兒童生活。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堅持本身就是收獲是教學難點。為了化解這一難點,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課前測查,了解學情。課前我發(fā)放了調查表,設計了兩個問題:其一,你曾經堅持做過哪件事,有怎樣的收獲?其二,你是否曾經做過一件事,后來又放棄了?為什么?通過調查,我發(fā)現大多數學生都在堅持做一件事情,而且不少學生已經在自己堅持做的這件事上有了很多收獲。也有不少學生曾經放棄過,放棄的原因各不相同。
課中展示,反思堅持。有了課前測查的第一手資料,每個學生對于堅持的態(tài)度和習慣已基本清楚。課堂上我讓學生展示自己堅持的收獲,目的在于對學生堅持品質的肯定,讓學生自我介紹,旨在發(fā)掘堅持的關鍵要素: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毅力和堅強的勇氣,從而揭示堅持本身就是收獲的道理。這樣立足于學生自身的剖析和反思,讓堅持可觸摸。
課后延伸,評價堅持。在反思環(huán)節(jié),一些學生認識到自己曾經堅持過,又放棄過,不免心生遺憾。此時,我發(fā)放堅持記錄表,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堅持的一件事,嘗試堅持并作記錄。這件事可以是放棄過的,也可以是沒有嘗試過的,既給學生一個彌補遺憾的機會,也將課堂延伸進兒童生活,在生活中培養(yǎng)堅持的習慣。
【祁桂鳳,江蘇省揚州育才實驗學校副校長】
責任編輯︱孫格格
讀者熱線:010-62027829
欄目投稿信箱:zgdy_diyi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