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雙
摘 要: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是語文高考的壓軸戲。有位語文專家說過這樣的話:一個負責任的語文教師,只需教會學生兩件事,一是閱讀,二是寫作。文章針對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忽視閱讀教學對寫作的指導作用這一現實,提出幾點意見,并結合具體教學過程,闡述閱讀教學與寫作有機結合的重要意義。
一、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1.閱讀方面
第一,廣大的中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足,更談不上有多少閱讀時間和數量。尤其是留守兒童,一來其代理家長不懂得該給他們買什么樣的課外書,二來有的還根本買不起。此外,學校學生多是特長生,很多時間都花在學體育、音樂、美術等特長上。
第二,多數中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數量很少,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竟然根本沒有讀過一本名著。詞匯貧乏是語文學習的致命傷。
2.寫作方面
第一,農村學生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寫作興趣不濃。作文教學的程序無非是作前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三部曲,教師關在校園教作文,學生禁錮在教室里寫作文,周而復始地練,其結果收效甚微,學生越練越沒勁,越練越厭惡寫作文。
第二,教師點評敷衍,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批改作文時,只要文中主題正確都給及格分,高分嚴格控制。評語是無關痛癢的話,哪篇文章都通用。很多學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數便放置一旁。
二、以閱讀教學來促進作文寫作
1.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寫作,不斷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留心,挖掘閱讀教學中的作文訓練點,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如仿寫、續(xù)寫、改寫、寫讀后感等。如在上《孔雀東南飛》一課時,我讓學生改寫故事的結局,或者寫出自己的感受。這種練習不僅會加深對所讀文章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而且還有利于促進讀寫結合,增強寫作能力。
2.閱讀教學可為作文教學提供借鑒的范例
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并掌握運用教材范文的多種技法,提高寫作能力。如下列課文就可以為我們寫作提供借鑒:描寫環(huán)境——《故都的秋》,寫景抒情——《荷塘月色》等,可以采用仿寫的方法,當然,其他寫作方法的訓練,包括文章的謀篇布局、銜接過渡等同樣也可以學習教材中的范例。寫作教學可以依托教材中有關知識例文。如議論文寫作思路訓練可以這樣設計:首先,通過課內學習議論文例文,運用有關知識短文調整認知結構,使思路由混亂過渡到有條理——這是基礎,使思維方式初步合理順暢,有利于學生確立議論文觀點,分析事物,提出論據。其次,通過課外一事生疑、一言啟發(fā)等,用課內所學知識具體分析,形成觀點,恰當說理——這是發(fā)展,意在實際訓練中運用思維,使學生明確議論文寫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點。最后,進一步運用課內知識,夯實認知結構,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這一步是深化,讓思維方式進一步完善,拓寬思路,學習議論文寫作和表現手法等。
3.課內課外兩手抓,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的素材
特長生很多時間都花在特長訓練上,很少有學生平時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寫作的知識貧乏,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內容空泛,不知所云,對作文望而生畏。因此,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特別注意要求學生積累素材,如李白的自信、屈原的愛國、李密的孝順等,都可作為寫作素材。除此之外,在作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經常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同時,我會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讀物,如《讀者》《青年文摘》《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等,選擇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畫傳神之處、妙語連珠的段落等,剖析、咀嚼,讓學生動心、動情,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閱讀興趣,同時又可以積累寫作素材。
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成為一種快樂并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把握好閱讀和寫作的最佳契合點,把積累素材和訓練技巧滲透在每一堂語文課中。這樣,學生就能既學會閱讀又學會寫作。
參考文獻:
[1]杜丹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關系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3(10).
[2]董武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研究[J].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