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華
[摘 要]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體現(xiàn)和反映生活的藝術形式,被大眾所喜愛并接受。本文基于對影視作品的含義、特點及價值分析,結合學前心理學這門課程,以內地西藏班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踐探索。旨在為學前教育理論的課程開設與實施提供一定的建議,為西藏幼師生的專業(yè)成長提供幫助。
[關鍵詞] 影視作品;學前心理學;內地西藏生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8) 11-0085-03
一 問題的提出
國家關注并重視西藏地區(qū)的教育教學,由來已久。自1980年,國家出臺了諸多“全國支援西藏”的方針與政策。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自2016年開始招收西藏生,至今共有在校西藏生800余人。筆者所在的系部擔負著為西藏地區(qū)培養(yǎng)幼師的重任,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幼兒教師,系部調整并制定了新的課程方案。為了讓西藏生對學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有一個整體認知和把握,在西藏生進校的第一個學年(兩個學期)開設學前心理學課程。因為是第一次接觸西藏地區(qū)的學生,對于西藏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還在探索之中,筆者一直在努力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策略,旨在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學習效率。為西藏的幼教事業(yè)獻上綿薄之力。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17級5個西藏班,其中:17級幼兒發(fā)展班39人,17級學前??疲?)班50人,17級學前??疲?)班49人,17級學前??疲?)班50人,17級學前??疲?)班50人。
三 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筆者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會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訪談法
筆者就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部分西藏生進行訪談,旨在了解他們在學習學前心理學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原因是什么?
(三)文獻法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報刊來搜集關于影視作品和學前心理學、西藏生培養(yǎng)的相關資料,旨在對自己的課程、自己的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行動研究法
筆者基于西藏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就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進行深入剖析,試圖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進行實踐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斷反思改進。
四 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是指“以電影技術為表現(xiàn)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造形象和藝術情節(jié),再現(xiàn)和反映生活的藝術形式?!彼且婚T融文學、戲劇、音樂、繪畫、攝影等多種藝術門類與高科技完美結合的產物。
(二)學前心理學
不同的學者針對“學前心理學”的性質進行研究,為其進行重新定位。在本研究中, “學前心理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該學科主要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揭示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內部矛盾及其在各個發(fā)展階段不同表現(xiàn)。
(三)內地西藏班
內地西藏班是一種特殊的集合體。根據(jù)國家援藏計劃和方針政策,在內地選擇一些軟硬件相對比較好的地區(qū)作為試驗點,從西藏地區(qū)選拔一批學生來到內地接受教育,這些由西藏學生組成,在內地接受教育的群體就構成了內地西藏班。
五 影視作品應用于學前心理學教學的原因分析
(一)課堂效果欠佳
在課程開設一段時間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以下問題:(1)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部分學生出現(xiàn)缺課現(xiàn)象。(2)上課過程中,部分學生出現(xiàn)打瞌睡現(xiàn)象。(3)考試成績不理想。部分學生出現(xiàn)不及格,甚至有些學生出現(xiàn)個位數(shù)的成績。
(二)內地西藏生的學習特點
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筆者擔任西藏班的教學工作,責任與壓力并存,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暢談,聊天,想進一步了解她們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原因,聽一聽她們所希望的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在深入訪談之后,筆者慢慢了解西藏生,懂得西藏生。也逐步找到了問題的原因:(1)語言障礙。藏族學生來到內地求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語言障礙。漢族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運用的是普通話,藏族學生在聽到普通話之后,他們會把普通話轉換成藏語去理解,這中間的轉換時間和思考時間就會影響聽課效果。(2)基礎差。從學生入校時的成績可以看出,大部分西藏生成績偏低。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習慣較差。
(三)影視作品的吸引力
影視作品匯集了文學、雕塑、音樂、舞蹈、美術等六大藝術的精華,綜合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多種元素,創(chuàng)作出的影視作品集藝術和知識為一體,聲情并茂,具有多方面的特點。
1 影視作品具有直觀性
它能夠將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讓生澀難懂的概念、內涵等專業(yè)理論知識簡單化、直觀化。
2 影視作品具有開放性
影視作品的開放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內容的開放性。第二,利用方式的開放性。第三,實施方式的開放性。利用影視作品輔助教學,不僅可以用來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后小結等,還可以用來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課后活動等,形式多種多樣。
3 影視作品具有審美性
電影電視都是吸收了繪畫、攝影、音樂、舞蹈、建筑、雕塑、文學、戲劇等多種藝術的特長,并利用現(xiàn)代光學、聲學、電學等科技成果,把各門藝術結合成為一門統(tǒng)一的、質量上嶄新的藝術,因此具有高度的審美性。
4 影視作品具有廣泛性
一指其來源的廣泛性,影視作品可以是來自電影和電視,也可以是網(wǎng)絡、廣播和數(shù)字產品。二指其內容的廣泛性,影視作品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民俗等各個領域。
5 影視作品具有指引性
一部好的教育類影視作品,它其中蘊含了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教師觀。給學生傳遞的是正能量。它能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積極的、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四)信息技術的沖擊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信息化大發(fā)展的時代,各種手機、平板、電腦等信息工具遍布校園。學生通過網(wǎng)絡媒體獲得更新、更直接的新聞資訊,也可以獲得更廣泛的信息知識。很多學生每天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花在看電視、電影等影視作品上,他們對手機的興趣遠遠大于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從手機上遷移過來,如何借助學生的興趣點挖掘新的教學方式?這些都是筆者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五)國家政策支持
我國目前采取的課程管理模式是三級管理,即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在遵照國家大政方針的要求和指導下,地方和學校,尤其是學校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開展校本課程、班本課程。學校或者班級可以依據(jù)實際開發(fā)適合自己學?;虬嗉壍恼n程或教材,運用合適而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六 影視作品應用于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一)影視作品輔助教學的前提
研究者所在的學校,對本項研究高度重視,為了提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為每間教室購置了一套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保證能播放音頻和視頻。這為此次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使用影視作品階段
第一步:搜集
在搜集影視作品階段,筆者主要考慮以下幾個要點:(1)所選影視作品要符合西藏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畫面清晰,音質較好,語言標準(盡量是普通話),情節(jié)變動平緩的影視作品。(2)所選影視作品要有一定的教育內涵,因為西藏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畢業(yè)之后,是要回到西藏擔任教師職務的。所以選擇的作品要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教師觀。(3)所選影視作品要緊扣教學內容。該課程共有十二章內容(學前兒童心理的概述、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fā)展、學前兒童記憶的發(fā)展、學前兒童想象的發(fā)展、學前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學前兒童言語的發(fā)展、學前兒童注意的發(fā)展、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fā)展、學前兒童個性的發(fā)展、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學前兒童基本問題研究、學前兒童理論流派),如果不能夠合理引入影視作品,那么課程進度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選擇作品時要盡量選擇那些能獲得較好教學效果,而又不占用太長時間的影視片段。研究者在搜集相關影視作品時通過以下渠道:自己在求學階段自己看過的,印象深刻又極有價值的作品。別人推薦的好的作品;直接運用網(wǎng)絡手段下載如參考百度、雅虎、優(yōu)酷、土豆、愛奇藝等搜索引擎,對影視作品進行篩選搜集。
第二步:整理
筆者搜集出來的影視作品比較多,類型比較繁雜,一般不能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需要進行編輯、整理。因為有的電影或者紀錄片太長,而且有些內容和課堂教學的關聯(lián)性也不大,筆者根據(jù)實際需要對所搜集的作品通過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進行重新編輯,整理。到目前為止,研究者為學前心理學這門課共十二章內容建立了一個視頻資料包。里面共有40個影視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實驗等多種類型,其中最長的視頻為120分鐘,最短的視頻為50秒)。
第三步:試看
在每節(jié)課之前,筆者都會認真?zhèn)湔n,試看所選的影視作品。在試看過程中認真思考、合理把握影視作品的播放時機,呈現(xiàn)方式。提前試看,可以讓筆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解作品的內容是否和教學內容貼切,需要增補哪些知識;也可以看看畫面是否清晰,能否確保學生們能看清楚;也可以聽一聽作品的音效如何。在試看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前預設在上課過程學生可能出現(xiàn)哪些疑難問題或者需要增設哪些問題幫助學生去思考,去領會。通過試看,可以明了哪些場景是屬于加深和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此外,在試看的過程中筆者撰寫簡明扼要的教案,包括把作品穿插于課堂的時間節(jié)點,提示語等。
第四步:應用
在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影視作品就要真正投入使用?,F(xiàn)以《觀察法在學前心理學中的應用》為例,詳細闡述影視作品是如何在該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在這節(jié)課中,研究者一共準備了七個小視頻,時長共計15分鐘左右。這七個影視作品包括(1分23秒的教師行為、1分25秒的分離焦慮表現(xiàn)、2分31秒的打人事件、1分零七秒的第一頓飯、53秒的穿衣服、2分32秒的晨晨與南德、5分47秒的爸爸去哪兒)。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研究者秉承內容相關性原則。導入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5分鐘的《爸爸去哪兒》片段,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的關于談話法的定義、注意事項及實施等知識點。在基本環(huán)節(jié)中,研究者先向學生詳細講解觀察法的定義等知識點,緊接著呈現(xiàn)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游戲中、同伴交往中的三個視頻片段,引導學生了解觀察法的實際運用情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總結提煉觀察法在運用時的注意事項。在結束部分,研究者呈現(xiàn)兩個小視頻,讓學生嘗試觀察、記錄并分析。在拓展延伸部分,呈現(xiàn)一則關于教師行為的視頻片段,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法在觀察教師行為時如何運用,為下節(jié)課的順利開展做鋪墊。整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飽滿,注意力集中,就連平時喜歡打瞌睡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到討論和學習當中。
第五步:分析
研究者所教學的對象是17級學前專科(1~4)班和幼兒發(fā)展班,共238人。在實施教學評價時研究者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堂出勤率、學生課堂發(fā)言、小組匯報情況、課堂筆記),總結性評價包括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其中過程性評價的比重為30%,期中考試成績的比重為30%,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為40%。在第一學期的教學中,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講述講解的方法為主,學生的出勤率不高,課堂發(fā)言不積極。期末成績平均分50.8,90分以上的沒有,80~90分的學生指只有15人,不及格的同學非常多。在第二個學期的教學中,引入了影視作品,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了,發(fā)言也比較積極主動,樂于參與課堂討論,寫的影評和觀后感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期末考試中,五個西藏班的平均成績提高到66.7分,其中90以上的同學有11個,80~90分的同學有45個,不及格的同學變少了。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能很顯性地呈現(xiàn)出來,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興趣、積極性等隱性因子很難測量,但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精神狀態(tài)可以看出學生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很投入,樂于參與。不能絕對地判斷學生學業(yè)成績與影視作品的應用有著必然的正相關的聯(lián)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成績的提高與影視作品這一手段的應用是有關系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影視作品的使用對學前心理學的教學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責任編輯:張宏玉)
參考文獻
[1]甘世先.影視作品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及改進研究[D].南昌大學,2014.
[2]陳茜.影視作品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及對策[D] .湖南師范大學,2010.
[3]胡雪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5(7).
[4]張華.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引領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課改前沿,2013(8).
[5]周紹梅.學前心理學教學對高職幼師生職業(yè)規(guī)劃的促進[J].職業(yè)教育,2015(6).
[6]鄭軍.學前心理學課程運用現(xiàn)場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