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娜 閆冠宇 王 烈
中國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社會醫(yī)學教研室(110122)
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與師生互動風格的關系
王甲娜 閆冠宇 王 烈△
中國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社會醫(yī)學教研室(110122)
目的了解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現(xiàn)狀及其與師生互動風格的關系,為降低攻擊行為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隨機選取遼寧省兩所城市15所中小學的880名城市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秩均值為467.35,非留守兒童為413.65;城市留守兒童相關分析顯示領導、理解和不滿的師生互動風格與攻擊行為顯著相關 (P<0.01);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不滿的師生風格(β=0.185)與攻擊水平密切相關。結論遼寧省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水平較高,師生互動風格對攻擊行為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攻擊行為 師生互動風格 城市留守兒童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和國民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在城市中越來越多的父母由于種種原因選擇與孩子分居生活,留守兒童這一概念也從農(nóng)村擴展到了城市,成為社會轉型背景下的新問題。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城市留守兒童數(shù)量已經(jīng)有將近一千萬,并在不斷上升。10個城市留守兒童中就有2個能檢出心理疾病[1]。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是攻擊行為的高發(fā)人群,而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彌補留守兒童親情及監(jiān)管的缺失[2]。本研究通過對比遼寧省城市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攻擊行為水平,分析師生互動風格對城市留守兒童的影響,為教育部門針對學校層面開展有效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1.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遼寧省兩所城市的15所中小學,每個年級各隨機抽取3個班,每個班按性別比例隨機抽取30名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進行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4050份,回收3112份,有效問卷2754份,有效率為68.0%。根據(jù)留守兒童定義,將父母一方或雙方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離開自己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超過6個月時間的兒童劃分為留守兒童。本研究中留守兒童有440名(16%)。由于留守與非留守兒童例數(shù)差距較大,為便于對比,研究者根據(jù)留守兒童人口學特征在非留守兒童中選取440名兒童作為對比組,保證二者在性別、年齡、年級和社會經(jīng)濟學地位等特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內(nèi)容: ( 1) 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包括性別、年齡、社會經(jīng)濟學地位(SES)等。(2)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3],采用其中的攻擊因子評定攻擊行為。該部分共25個題項,采用3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攻擊行為水平越強。(3)師生互動問卷(questionnaire on teacher interaction,QTI)[4],采用學生自填的方式測量學生感知到的班主任領導、理解、猶豫、懲罰、友善、自主、不滿和嚴格8類行為特質(zhì),反應師生交流過程中的8種風格,條目以0~4分計分。本研究所有問卷在中國均有較好的信效度。
3.統(tǒng)計分析:由于研究中數(shù)據(jù)大多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故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 SPSS 17. 0 軟件進行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非參數(shù)檢驗、Spearman’s相關分析以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1.城市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攻擊行為及師生互動風格比較(表1)
表1 城市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差異的Mann-Whitney檢驗
*:**P<0.01,*P<0.05
結果顯示,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秩均值高于非留守兒童,師生風格中留守兒童感知的班主任猶豫、懲罰和不滿風格秩均值較高。
2.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在人口學特征上的分布
在440名城市留守兒童中,攻擊行為秩均值男生為227.16,女生213.84,高社會經(jīng)濟學地位的留守兒童攻擊秩均值為219.52,中地位222.02,低地位218.46,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根據(jù)相關分析可得年齡與攻擊行為水平無相關性,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065。
3.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與師生互動風格相關分析(表2)
表2 攻擊行為與師生互動風格的Spearman’s相關分析 (N=440)
*:**P<0.01,*P<0.05
結果表明,在相關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中,領導和理解與攻擊行為呈負相關關系,不滿與攻擊行為呈正相關關系。
4.城市留守兒童攻擊行為與師生互動風格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表3)
以攻擊總分為因變量,相關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三種師生風格為自變量,控制人口學因素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不滿的師生互動風格最終進入方程,影響大小詳見表3。
表3 攻擊行為與師生互動風格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N=440)
*:**P<0.01,*P< 0.05,僅給出陽性結果
本研究針對城市留守兒童攻擊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進行探索和分析。首先通過與非留守兒童比較,發(fā)現(xiàn)城市留守兒童具有較高的攻擊水平。大量研究表明,與父母分離將會增加個體將來產(chǎn)生攻擊暴力行為的風險,國內(nèi)調(diào)查也顯示留守兒童攻擊水平及未成年犯罪率均較高[5-6]。另外,城市留守兒童感知到的師生互動風格水平也比非留守兒童更加消極,這說明城市留守兒童的師生關系不如非留守兒童和諧。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積極的師生互動風格可以降低攻擊行為的發(fā)生,而消極的師生風格起相反作用。多元回歸分析進一步說明了師生風格可以對留守兒童攻擊行為產(chǎn)生重要影響,體現(xiàn)為班主任的不滿風格可以增加攻擊水平。以往研究認為,消極的師生關系比積極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更大,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留守學生攻擊行為的保護因素[7]。對于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來自班主任老師的理解和關心可以彌補親情的缺失,相反老師的拒絕和冷漠會危害其身心健康。因此,充分利用師生關系來積極影響城市留守兒童的行為發(fā)展是切實可行的干預手段,通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給予城市留守兒童更多幫助和溫暖,以填補他們在家庭中缺失的關愛,在降低城市留守學生攻擊行為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 雷海玲,楊海.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4,(48):5-6.
[2] Cadima J,Verschueren K,Leal T,et al.Classroom Interactions,Dyadic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and Self-Regulation in Socially Disadvantaged Young Children.J Abnorm Child Psychol,2016,44(1):7-17.
[3] Achenbach TM ,Edelbrock C.Manual for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2nd).Publish by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Psychlolgy.University of Vermont,Burlington,1987.
[4] 辛自強,林崇德,俞國良.教師互動問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訂及應用.心理科學,2000,4:404-407.
[5] 李淼.農(nóng)村留守兒童犯罪狀況研究.北京師范大學,2012.
[6] 蔣平.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問題及對策.理論觀察,2005,(4):79-81.
[7] 羅小漫,鄭德銀,李玉姣,等.班級環(huán)境、自尊對初中生主動與反應攻擊的影響研究.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6):50-53.
△通信作者:王烈
劉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