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波 王建輝 汪春泉 坎帶爾 李偉東
摘要:基于國防教育及征兵工作體系研究,對國防教育體系進行闡述,同時還分析新形勢下改進征兵工作的對策研究,全面闡述國防教育及征兵工作體系研究的重要性。
關鍵詞:國防教育;征兵工作;體系研究
引言:
國防是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前提,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做好在校大學生征兵工作,既是推進我國軍隊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國防意識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國家為鼓勵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制定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各省市以及高校也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待政策,以增強在校大學生征兵工作的實效性。
一、國防教育體系
新的國防教育體系,應突出有時代特色的國防教育內容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的投入。在理論教育上,幫助學生抓好學習過程中學習、研究、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互相鞏固,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所學得知識深刻領悟、融會貫通;要把軍事理論課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來建設,同時保證完成每學期36課時的任務;軍事理論課的教材應結構規(guī)范、科學,包括軍事學基本教材、教學輔助教材、電教和多媒體教材等;教學內容應系統(tǒng)、嚴密,避免重復,要富有時代特色。
在思想教育上,用軍事活動的團體性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意識、協作精神、社會認同感、集體榮譽感、主人翁意識;用軍事斗爭的對抗性樹立憂患意識、浩然正氣、高尚理想、紀律和倫理道德,防范腐朽思想的侵蝕,增加自信,完善品格;用軍事事件的突發(fā)性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奉獻精神。
在軍事訓練上,要講求實效,俗話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沒有過硬的本領,就無法抵御殘酷的戰(zhàn)爭,保證軍事技能訓練時間2~3周的要求,可以在允許的條件下模擬實戰(zhàn)練習;幫助學生了解新武器的性能;模擬新戰(zhàn)術實踐等。軍事專家們預言:“21世紀的戰(zhàn)爭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信息戰(zhàn)”。戰(zhàn)爭形式將會是數字化部隊,數字化戰(zhàn)場,非線性作戰(zhàn),全維作戰(zhàn),立體空間作戰(zhàn),信息戰(zhàn)爭,機器人戰(zhàn)士,智能戰(zhàn)爭等,其重心是信息戰(zhàn),實質是推動機械化戰(zhàn)爭向信息化戰(zhàn)爭的轉變。
二、新形勢下改進征兵工作的對策研究
(一)調整征兵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征兵環(huán)境
根據當前新形勢下的征兵工作現狀,調整征兵方法,營造良好的征兵環(huán)境,重點改進征集模式,持續(xù)提高征兵工作的質量,致力于為部隊征集更多的適齡兵員。在社會上可以通過媒體渠道積極廣泛地宣傳征兵,吸引優(yōu)秀的適齡青年積極響應號召,這樣就能營造出全社會重視、支持征兵活動的良好氛圍。在相關的法規(guī)上,可以將兵役法列入普法宣傳內容中,作為一項考評項目,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使與征兵有關的法規(guī)得到有效地普及。在學校方面可以調整登記時間,利用臨近放假或者即將畢業(yè)的時機,積極地宣傳普及征兵工作,組織適齡學生進行兵役登記,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校征兵環(huán)境,提高征兵工作效率。
(二)加強宣傳效力,為征兵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征兵工作的開展要積極適應當前征兵工作面臨的環(huán)境特點,按照“一季度的工作,全年開展宣傳征集”的工作思路,靈活利用宣傳渠道,改良宣傳模式,營造良好的征兵宣傳氛圍。要落實好工作的重點,就要熟悉社會環(huán)境和媒體傳播,利用媒體渠道積極宣傳。比如可以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渠道進行大規(guī)模地征兵概念普及,提高民眾的征兵共識。與此同時,針對各時間階段的特點,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征兵宣傳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征兵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宣傳教育的實際效果,通過這些手段都能夠充分提高征兵的登記質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進一步提高征兵宣傳的廣度和深度。
(三)規(guī)范兵役法規(guī),落實兵役義務的社會共識
協調合作是保障工作順暢的基礎,有良好的工作氛圍才能發(fā)揮高效的工作效率,所以制定相關的法規(guī)機制,采用集中辦公模式就對征兵工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具體的法規(guī),例如兵役的登記制度,由于許多適齡青年錯過征兵登記時間,降低了征兵工作的登記率,如果能在形式上采用較為靈活的兵役登記方法,如親屬代為登記,或利用春節(jié)返鄉(xiāng)的時機集中征兵,把握好時機,制定適宜的法規(guī)機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兵役的登記率,更主要地,規(guī)范相應的兵役法規(guī),積極落實好具體的法規(guī)機制和處罰制度,能夠提高兵役法規(guī)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落實好兵役義務的社會共識。
結語:
我們根據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的內涵,構建了國防教育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評價指標的特點,將模糊數學方法引入評價過程,應用專家意見法評定指標評分和取值,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應用模糊向量單值法對綜合評價結果進行量化,使得評價結果更趨客觀和更具可比性,也使得國防教育效益評價更為方便快捷,更具可信度和指導性。
參考文獻:
[1]舒欣,徐永鵬.新時期高校征兵工作對策研究[J].新西部,2018(27):128-129.
[2]徐良,劉曉楠.高校大學生征兵工作雙向激勵機制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37):173-174.
[3]陳永光,唐勝鵬.當前大學生征兵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國防,2018(0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