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峰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近年來的素質教育中,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同與青睞,不僅在于其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更能促進師生交流與溝通的有效推進,對師生情感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為此,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進行探析,以期能夠為初中數學的良好推進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中數學
新課改全面實施以來,我國初中數學取得了良好的發(fā)展成績,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滯后性影響,其仍存在著教學效率低、學生積極性不高和學習環(huán)境不佳等問題。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以上部分問題,對初中生數學成績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必須要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貫徹與落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升初中生數學素養(yǎng)。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翻轉課堂旨在讓學生通過課前觀看視頻的方式加強自身對課堂知識的預習,這種學習方式并不是在線課堂,而是學生單方面對課堂知識進行預習,將其中不明確的知識點進行記錄,并在課上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討論來得出結論。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沒有完全形成個人的主觀學習意識,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發(fā)散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翻轉課堂是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新的教學模式,其能夠更好地打破傳統(tǒng)課堂中面對面教學中師生缺少交流的現狀,對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加強具有積極的意義,其具體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角色轉換
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唱“獨角戲”,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特點,一味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與灌輸。學生長期在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嚴重影響了其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然而,翻轉課堂重點貫徹了師生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共同探討和共同交流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從而使得教師為主體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角色方向轉變。
(二)教學流程革新
傳統(tǒng)數學教學流程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面對面的授課→學生做題→教師布置課外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教師講解”。這種教學流程過于機械、死板,沒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起到了制約的作用。翻轉課堂則革新了這種教學流程,其重點推進了學生課前預習的模塊,優(yōu)先使得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對相應知識點進行預習,并將個人的疑惑挪到課上來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教師考查方式發(fā)生變化
傳統(tǒng)數學教學成績評估與考查方式往往是通過考試進行的,其最終的考核成績亦是以學生考試的分數為最終的評判標準。而翻轉課堂的評價方式更好地擴展了傳統(tǒng)教師教學水平考查方式,其更加注重論文、作業(yè)和實踐調查的綜合性評價方式,這樣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整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任何一堂數學課都離不開教學目標的確立,唯有將教學目標置于核心位置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質量。翻轉課堂中對數學學習目標任務的確立亦十分重要,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亦在逐漸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確立。例如,在初中“零指數冪與負整數指數冪”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其可先通過課前的多媒體視頻預習讓學生對二者之間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從而為課上的交流與討論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必須在此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做出明確的引導,讓學生提出對相關知識點的問題。如,“在之前已經對指數運算有了初步的學習,現在由過去的正整數擴展到了全體整數的運算,那么其運算法則是否還能夠繼續(xù)運用?”實際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自主尋找到知識點的解答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應用回歸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其難度系數有著明顯的梯度上升,加之初中數學知識點公式繁多,抽象難懂的解答形式使得部分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學節(jié)奏。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會遭到破壞。然而,翻轉課堂教學有效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情境,使得數學學習回歸到了生活當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角的認識”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對教材中的概念往往難以深入了解。為了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了解,教師亦可通過翻轉課堂中的視頻向學生演示出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即“學生在戶外玩秋千時,將秋千的繩子看作一條直線,當擺動秋千時其繩子所形成的夾角看成角的延伸”。通過如此生活化的情境視頻觀看學生能夠對角的認識有一個初步的理解。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亦可通過部分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如,“蕩秋千與擺臂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借此來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
(三)注重課內學習,內化課堂知識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課堂的主體性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著極為不良的影響,必須對其予以糾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注重課內的學習,充分做到了內化課堂知識以及轉變師生之間的角色定位。例如,在“梯形特征”教學中,學生可以在課前運用多媒體設備觀看相關的梯形動畫視頻,并從中了解不同梯形在變化中會出現的特征,從而在主觀層面對梯形的特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又可以通過實踐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梯形性質。例如,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運用小木條進行制作,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動手實踐中去。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四邊形的特征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從而有效地實現課堂知識內化,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四)尊重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建合作性教學
每個學生受自身學習基礎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必須將學生的個性化融入合作性學習中去才能實現互助學習、互相帶動,從而實現學生集體的共同進步。翻轉課堂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這樣的個性化與合作性的學習環(huán)境,便于學生對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進行探討學習。例如,在初中反函數的教學中,鑒于其自身的特點,學生往往難以對反函數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知,為此,翻轉課堂便創(chuàng)設出一種四個階段四個步驟的學習模式。其中,第一階段為數學準備階段,其步驟為明確目標和創(chuàng)建視頻;第二階段為記憶領會階段,其步驟為觀看視頻、自測練習和提出問題;第三階段為應用分析階段,其步驟為確定問題、自主探索和小組協(xié)作;第四階段為綜合評價階段,其步驟為成果展示和反饋評價。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積極意義,必須加強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值得強調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計算機互聯(lián)網技術與依托進行發(fā)展的,而我國各地區(qū)的教學硬件水平差異性較大,加之很多學生受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的被動學習思想影響,很難在第一時間接受翻轉課堂教學。為此,必須循序漸進地尋找科學方法,將其進行落實。
參考文獻:
[1]岳曉云,陳愛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4):46-48.
[2]曹文娟.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初中數學教學探討[J].求知導刊,2016,3(3):112.
[3]吳華,叢洋,孫麗梅.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18):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