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薇
一、轉型期我國高校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被定義為教書育人,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需求,特別是在當前所處的轉型期,僅僅教書育人的角色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期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首先,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單向交流關系,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有參與,導致教師和教和學生真實需求出現(xiàn)矛盾:教師專注于單詞、語法、篇章結構的分析,而學生卻渴求聽、說、讀、寫、職場英語等實際運用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其次,由于應試教育體制及為了使學生順利畢業(yè)等因素,大學英語教學側重學生期末考試、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等,教師的的教學側重點自然而然會向應試方面偏重,似乎教師的角色就是帶領學生如何順利通過考試,教師也適應了自己這種角色,從而完全忽略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最后,近幾年,高校英語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的趨勢,教師學歷結構越來越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教師學歷雖然有所提升,但是知識結構單一,只懂英語,其他學科知識了解甚微;教學經(jīng)驗不足,科研能力薄弱,但是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教師進修學習的機會很少。種種原因使得高校英語教師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如不進步,就只有退步。
二、轉型期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所謂教師角色是指教師這一特殊社會群體依據(jù)社會的客觀期望并憑借自己的主觀能力,為適應所處環(huán)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定行為方式。它既包含著學校對教師行為規(guī)范的客觀要求,又包含著由于教師人格結構與心理狀態(tài)的差異造成的個人主觀色彩。
民辦高校,作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以及促進教育改革重要力量,理應順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及時轉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作為民辦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理應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重新調(diào)整自身的角色和定位,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出真正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當前,許多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提不起興趣,抱怨英語學習脫離生活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對今后就業(yè)沒有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過四六級,而是能夠運用這門語言,學以致用。所以,從這一層面來說,教師應該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指導學生重新找回學習英語的目標,并幫助學生建立興趣。教師放下教師的架子,真正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和課堂活動,靈活多樣的測評形式,盡可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英語都額熱情和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語言學習及教學活動當中,教學不再采取“一言堂,滿堂灌”的形式,留給學生自由談論,答疑解惑的時間。
其次,教師自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學無止境,教師要不斷進修,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趨勢,教師要適時掌握網(wǎng)絡運用技術,通過技術手段的運用是英語學習個性化及自主化。同時,英語也要努力改變知識結構單一的狀況,在英語授課中要盡可能多地融入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比如專業(yè)學科英語等等。
最后,高校英語教師也要具有科研創(chuàng)新觀念。教師不僅要能夠教書育人,還要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要組成科研團隊研究先進的教學理論及教學方法,并付諸實踐,以促進實際教學效果的提高??梢哉f,科研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教學,科研就沒有實踐平臺,沒有檢驗效果的機會;沒有科研,教學就缺乏理論指導和創(chuàng)新,無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三、結語
總之,在轉型期高校英語教師必須要重新調(diào)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掌握多方面知識,提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以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 滿足社會和學生需求,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基金項目: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教科研一般(青年專項)課題,課題編號JGJX2017D304]
(作者單位:長春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