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忠
王力先生是中國語言學研究界一代宗師,一生留下近千萬字的宏文二十多卷,可謂著作等身?!巴趿氖聺h語研究和教學工作五十多年,著作有四十多種,論文有一百多篇,總計有一千萬字以上?!痹跐h語語法學、音韻學、詩律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目前從語言學視角對王力先生進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對其治學經(jīng)驗的研究文章卻屈指可數(shù)。但是其治學經(jīng)驗毫無疑問具有價值。因此,對以往治學經(jīng)驗的研究做歸納分析并闡發(fā)現(xiàn)實意義具有一定的價值。
一、王力治學研究總體概述
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全文檢索“王力治學”,包括王力論述治學的文章不超過10篇,加上紀念他誕辰文集中論述他治學的文章不超過30篇,系統(tǒng)論述他治學經(jīng)驗的文章只有5篇左右。首先,圍繞治學的文章是王力先生自身經(jīng)驗總結。他在《我的治學經(jīng)驗》里歸納為“治學八條”。同時,文章《談談寫論文》里也可窺見其治學之道。其次有李思敬以回憶筆法寫的《“王力精神”試說——紀念王力先生誕生90周年》開創(chuàng)性地首提“王力精神”。另外,唐作藩先生《試談王力先生的治學》一文對王力治學之道和治學精神做系統(tǒng)化論述。還有《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文集》、《龍蟲并雕記王力》、《論王力文化及其時代意義》等對王力先生治學之道也有見解。王力說過:“要有分析能力就要有科學的頭腦,邏輯的頭腦。我們知道,邏輯上講兩種科學方法,一個是演繹,一個是歸納?!?。那“怎么研究呢?就要從大量具體的材料中去歸納,從個別到一般,結論是歸納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開頭?!盵2]5所以采取這種歸納分析法對以往研究王力先生治學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以期一斑窺豹,勾勒出對王力先生治學研究基本現(xiàn)狀。
二、王力先生治學研究三維透視
王力是語言學研究界的一代宗師,他的成功不僅是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持之以恒的努力,而且是他有一套科學的治學方法。他幽默的說:“最近,我聽說有人給我個評語,說我會搭架子,其實就是個邏輯問題。”[2]10可見他在治學方面確有一套科學、實用的“花架子”。本文查閱相關資料,分析以往研究王力“花架子”經(jīng)驗的三個維度。
(一)治學之道研究
首先,圍繞王力治學之道的研究,最重要的文獻資料是他自己的論述。他說:“后來二十歲到了一家名門望族當家庭教師,他們家有大量藏書,先是瀏覽,知道我國古籍的大概,后來就認真讀了這些經(jīng)書史書,這為我走向做學問的道路打下了基礎?!蓖瑫r,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四位大師的治學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最后,留學法國,繼承中國傳統(tǒng)基礎上學習西方語言學理論并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治學之道。在《我的治學經(jīng)驗》中將其歸納為以下“治學八條”:
第一條,研究語言學要掌握方法論,要懂點唯物辯證法。
第二條,要用普通語言學理論作指導。
第三條,必須具備較好的古代漢語基礎。
第四條,要學好外國語。
第五條,研究語言的人要搞點文學。
第六條,要明確語言研究和邏輯的關系。
第七條,語言和音樂的關系十分密切。
“治學八條”是王力從語言學研究角度概括的治學經(jīng)驗,但同樣適用于其他學科研究。第一,治學需要堅實的學科基礎。如語言研究需要古漢語基礎、文學作品等其他資料。第二,治學需要淵博的知識,“古今中外打通”,多學科結合。第三,治學需要具備理論素養(yǎng)?!把芯繉W問要有方法,有的人一輩子搞不出什么名堂,就是不懂方法論”[3]39便是這個道理。最后,治學需要科學的邏輯思維。簡單說,“寫起論文來,要層次分明。先說什么,后說什么”[2]10就是邏輯。
其次,郭錫良對王力治學的論述。在《王力先生的學術道路》中認為王力先生走過的學術道路,四點給我們啟示:
第一、清華國學研究院的一年學習對王力先生的學術道路影響極大。這影響實際上是學術研究的指導思想問題,也是方法論問題。
第二、王力先生留學巴黎四年多,具備了西方語言學的修養(yǎng),這使他走向了改造傳統(tǒng)語文學、建立現(xiàn)代中國語言學的道路。
第三、王力先生小學時就善于吟詩囑文,“十年失學,讀書十年”,打下深厚的國學根基,而且勤奮好學,不斷追求新知,81歲還學會了日文,因而既有堅實的基礎,又有廣博的知識。
第四、王力先生一直是把科學研究同教學結合起來的,他的許多專著都是在講義的基礎上充實加工而成。
再次,唐作藩在《試談王力先生的治學》一文中將王力治學之道概括為五點:
第一,將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學)和現(xiàn)代語言科學相結合。
第二,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第三,創(chuàng)新與求實相結合。
第四,淵博與專深相結合。
第五,提高與普及相結合。
另外,《提倡“古今中外打通法”—從<王力詩論>談起》中,彭會資以運用王力先生治學之道做研究實踐為支撐點對王力所提倡的“古今中外打通法”做精雕細刻論述。
縱觀對王力治學研究的文獻,“治學八條”是其治學研究的坐標點。郭錫良和唐作藩兩位先生的論述是最具系統(tǒng)化,也是“治學八條”基礎上概括引申的。而彭會資則從細處著手,抓取“古今中外打通法”這一獨特視點對王力先生最重要的一條治學之道做深度挖掘。
(二)治學特點概括
“治學特點”因人而異,受思想基礎、學術視野、方法論等多維面的影響。王力在治學方面有其自身特點。王力從小苦讀古籍,師從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等學術大師且有出國留學之經(jīng)歷。他的治學特點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傲簡⒊憩F(xiàn)出鮮明的歷史意識,時刻注意古今結合,并以古鑒今,使著作呈現(xiàn)現(xiàn)代風貌,具有致用價值;而王國維有意借鑒西方理論,融會傳統(tǒng),在哲學基準上創(chuàng)立范疇,體現(xiàn)了自我在歷史流程中的獨立思考?!保瓣愐∠壬┞剰娮R,真是驚人,他念過的書簡直是永遠不會忘記,他還懂十幾種外語,那時他年歲不大,許多外國學者都拜他為師?!?。幾位大師在治學方面對王力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加上他自身獨特的留學經(jīng)歷,從而使自己表現(xiàn)出治學的獨特。
對王力治學特點做概括的是季羨林。他用八個字概括王力治學特點,那就是“中西融合,龍蟲并雕”?!爸形魅诤稀眳⒖夹苷x說法:“王力先生最值得敬佩之處,就是他在語言學領域內勇于向西方學習,吸收人家的長處作為借鑒,用到漢語的研究中來?!睂嶋H上這也是魯迅說的“拿來主義”。而“龍蟲并雕”之意麥志高解釋:“‘龍指學術著作,‘蟲指的是非學術性的文學作品及其他普及性的文章?!埾x并雕就是既堅持寫學術著作,又寫一些非學術的文章?!笨梢哉f,“中西融合,龍蟲并雕”是對王力先生治學特點的精要概括。
(三)治學精神闡釋
王力治學精神是其治學靈魂,是其學術動力。對此討論主要集中在治學精神闡釋與治學精神弘揚兩個方面。孫玉石對其學術精神和學術品格概括為以下三個大點:首先,是學術的開拓氣魄和創(chuàng)新精神。其次,是王力先生堅韌不拔的韌性精神。第三,王力先生堅持寬宏的學術品格,不矜己長,不攻人短,致力于創(chuàng)建學派而不搞宗派。
另外,李思敬開創(chuàng)性提出“王力精神”。大致含義為科學精神與批判精神、學術民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唐作藩則將其概括為兩點:一是刻苦勤奮,時間抓得特別緊。二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還有陸儉明在《探索與創(chuàng)新——王力先生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之基本精神》通過王力先生漢語語法研究指出“探索與創(chuàng)新”在王力治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對王力治學精神的弘揚主要是辛世彪提出王力精神“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一塊豐碑(王力先生自己已為我們樹立了豐碑)。”而廣西“王力中學”是發(fā)揚王力精神的實踐先驅者??傊?,掃描王力治學研究的文獻資料。把目前學術界對王力先生治學研究概括為治學之道、治學特點、治學精神三方面的論述。由此也可以一斑窺豹地對王力治學研究現(xiàn)狀做出勾勒并說明其現(xiàn)實意義。
三、王力先生治學研究意義
首先,促進對王力治學的研究。勾勒王力先生治學研究現(xiàn)狀,以引起更多人關注王力治學研究,為后來研究者鋪路,以便取得更優(yōu)秀、更全面的成果。
其次,學治學之道。治學不是神秘的,王力的治學之道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并非空中樓閣。他的治學之道對治學者具有指導意義。
最后,弘揚治學精神?!巴趿ξ幕侵腥A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學習、繼承和光大這份遺產(chǎn),對于當前我們弘揚祖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具有積極而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同樣,王力治學精神作為王力文化的一部分,無疑具有時代意義。
總之,王力是上個世紀語言研究界的大師,對現(xiàn)代語言學做出杰出的貢獻。杰出成就背后是一套治學之道的指導。本文在“歸納法”基礎上對王力治學研究作三維透視。希望更多人關注王力治學研究、學習治學之道,繼承其治學精神。
參考文獻:
[1]田小琳.王力小傳[J].文獻,1983,(12):161.
[2]王力,朱光潛等.怎樣寫學術論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5.
[3]王力.我的治學經(jīng)驗[J].河南師大學報,1983,(10):40.
[4]呂玉華等.梁啟超與王國維治學特點比較[J].江淮論壇,2001,(2):79.
[5]田小琳.苦學精研八十春——訪王力教授[J].語文教學通訊,1980,(8):52.
[6]熊正輝等.王力先生,您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一北京大學中文系54級語言專門化班部分同學座談紀要[J].語文研究,1986,(10):5.
[7]麥志高.龍蟲并雕記王力[J].文史春秋,1994,(8):51.
[8]辛世彪.讀<“王力精神”試說>[J].文史知識,1991,(7):125.
[9]黃信.論王力文化及其時代意義[J].廣西地方志,200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