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院校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方案的實施,是目前團委的重要工作之一,結合中職院校的工作情況,引用“工匠精神”,對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運行進行研究和探索。
[關 鍵 詞] 團支部;班委;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3-0019-01
近年來,一些班級的團支部建設存在問題,班級團員缺少凝聚力和組織感,團干部脫離了班級管理的核心地位。針對此類現(xiàn)象,2016年底,團中央和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方案開始探索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推行班級團支部與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F(xiàn)針對我校團工作現(xiàn)狀,引用“工匠精神”,將班級管理的實施方法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一、現(xiàn)階段班級團支部和班委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一)團學比例過高,失去原有意義
近年來,因各方面原因,班級學生幾乎人人都是團員。團員從開始的優(yōu)秀青年爭先搶后積極入團到有充足入團名額被動入團,團員比例年年增高,導致團員不再是讓人驕傲的身份,團員的先進性、團組織先進性的作用日漸下降,失去原有意義。
(二)團支書形同虛設,缺少政治屬性
團員增多,拔尖卻少。此類現(xiàn)狀下,團支書在班級中長期被認為是閑職,缺少作為團支部書記的政治屬性,使班級團支部形同虛設,缺少政治凝聚力。
(三)班主任管理定位不準確,忽略班級團支部作用
中職院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過多地關注班委,忽略了班級團支部的建設,出現(xiàn)了“一邊倒”現(xiàn)象。沒有應有的組織觀念,只是班主任下達命令,班干部帶領學生執(zhí)行,缺少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鉆研性。
二、以“工匠精神”改變現(xiàn)狀,提升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集體建設質量
(一)控制團學比例,精益求精
大力推進中職院校共青團改革創(chuàng)新,改變全員入團現(xiàn)狀,嚴格發(fā)展團員制度。將“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精神融入其中,優(yōu)先選擇在學業(yè)上、思想上精益求精、嚴謹認真、專注學業(yè)、團信念強的學生入團并擔任班干部,提高模范帶頭作用,提升團員先進性。
在嚴格把關入團的同時,高要求、嚴標準要求團員學生,開展“學系列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的系列活動,讓每位團員亮身份、亮行動、亮精神,提升團員身份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強團員的光榮感,不忘初心。
(二)融入工匠精神,增強班級團支部建設
加強對班級團干部的培養(yǎng),落實好“三會兩制一課”,將“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中,塑造精品,依靠信仰,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團員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強化團員意識,提升中職院校共青團在學生群體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1.三會:開展支部大會、支部委員會、團小組會
將勤于鉆研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定期開展團工作會議,定期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團員意識,養(yǎng)成團員鉆研學習的習慣。
2.兩制:制訂團員教育評議制度、團員年度團籍注冊制度
將追求品質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通過嚴謹細致的評議制度和注冊制度,推進共青團的改革,正本清源,向黨輸送優(yōu)質新鮮血液。
3.一課:開展團課
將善于學習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開展“打造匠人團隊·不忘初心跟黨走”系列主題團課,強化思想教育,不忘入團初衷。加強對團員的教育和培養(yǎng),把工匠精神培養(yǎng)成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態(tài)度、一種生活作風。
(三)確定班級定位,優(yōu)化班團一體化
通過院、系、團支部三級管理,實施班團一體化方案,班級內活動、事項由班團共同完成,促進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團集體建設。以社團活動、團日活動、志愿服務、技能競賽等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帶動全體學生養(yǎng)成“業(yè)精于勤”的習慣,通過“工匠精神”將其進行升華,在學習、團組織、班級管理中提升自己。
例如,依托《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引導學生開展“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主題團日活動?;顒臃攀肿尠鄨F干部共同策劃、組織、安排、執(zhí)行,集思廣益,共同努力,加強了團結合作精神。
此項活動,班團干部設計了五項模塊:暢談我心目中的習總書記、了解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感悟知青歲月、體驗艱苦知青歲月、書寫人生規(guī)劃。以學生為主體,班團干部為主導,組織學生在班級學習理論知識,帶領學生在開心菜園社團場地體驗知識,做到了理實一體化,同時相互磨合,加強班團干部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了一體化建設。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參與主題團日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取得了預期的教育效果,營造了整體班集體的和諧氛圍。
認真對待共青團的重要指示,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提倡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作風,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扎實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完善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方案,為黨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