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呼蔥覓蒜是通過她發(fā)在網(wǎng)上的一組組“古裝無臉畫”。她的古風畫在專業(yè)人士看來并沒有很高的技術難度,但卻韻味十足,寥寥幾筆就將人物的形意勾勒得惟妙惟肖。
呼蔥覓蒜很喜歡明代畫家仇英的作品。仇英擅長仕女圖,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極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呼蔥覓蒜在她的繪畫中也一直在追求“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散點透視法。尤其是在她“古裝無臉”系列作品中,她對影視劇人物的描畫,尤其注重其形象上的塑造,對人物有著較強的概括力,能讓人一眼看出是哪部影視劇中的人物。
在采訪時,雖然呼蔥覓蒜在談及畫無臉小人的原因時,坦然地說,她對人物的五官實在有些難以把握,后來干脆在繪畫時就不要臉了。但是隨后,她又出了繪畫小品《王兄李兄沒完沒了的故事》,這組作品的風格倒是有些豐子愷繪畫作品的味道,描述了唐朝兩大詩人王維、李白的日常生活小故事?!安粫嫛蔽骞俚暮羰[覓蒜在這組作品里卻將王維、李白的表情描繪得生動可愛。
呼蔥覓蒜是一個很有味道的名字。她與大多數(shù)插畫師一樣,對文字有著很強的想象力,在讀到蒲松齡在《綽然堂會食賦并序》中描寫弟子的吃相:“夫然后息爭心、消貪念,箸高閣、餅干咽,無可奈何,呼蔥覓蒜”后,腦海中就勾勒出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于是,“呼蔥覓蒜”就成了她的筆名。
美 人 在 骨 不 在 皮
1992年出生的呼蔥覓蒜更喜歡兒時看過的影視劇,她筆下的無臉小人靈感多來源于此。呼蔥覓蒜告訴我,徐克是對她繪畫影響最大的人?!罢f來可能有點奇怪,對我繪畫方面影響最大的人竟然不是一位繪畫方面的前輩。徐克的每一部電影都讓我有畫出來的欲望。小時候,我看了很多徐克拍的電影,也許在那個時候,他的電影風格就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審美吧。徐克電影里的配色、服裝、人物造型都是我所喜歡的。而我理解的傳統(tǒng)意境大概就是縹緲、流動、隨意的風格?!?/p>
插畫《青蛇》系列是呼蔥覓蒜最喜歡的系列。一方面是因為她本身很喜歡徐克執(zhí)導的電影《青蛇》;另一方面是因為《青蛇》系列是她第一次嘗試畫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人總是與第一次嘗試做的東西有著比較深厚的感情。
徐克的武俠電影風格是犀利凝重的,通過酣暢淋漓的武打場景來傳達電影的主題。同樣,徐克的電影畫面色調(diào)講究,干凈利落。呼蔥覓蒜不喜歡現(xiàn)在所謂的大制作電影,動輒幾百人的大場面,各種流行元素的堆砌讓電影的人物都有些立不住腳。而在過去的電影里,想要表達的只有一件事,就像是一人一生只配一把鎖,人家鎖了,你就懂了一樣,老電影里的故事讓人看來回味無窮。而老電影中的演員也比如今的演員美得有特色,過去的美人是美在骨肉里,不是皮相上,呼蔥覓蒜也正是將舊時光里的這些美人的形意畫了出來。她說:“這就是我追求無臉畫的一個原因,我要給觀者留足想象的空間?!?/p>
由于創(chuàng)作的無臉小人大多為古人形象,呼蔥覓蒜對古代的服飾花紋也有一些研究。她說:“這些細節(jié)上的考究是繪畫的基礎,但是真正畫起來卻沒必要太細致,因為我的畫走的是意境,不能因為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就將畫中人物框死?!?/p>
無臉人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服飾和發(fā)型很重要。呼蔥覓蒜說,她在畫女俠的時候,就會讓人物的頭發(fā)很自然地往后飄,顯得英姿颯爽,人物身上的衣服會很利索,褲腿都是扎上的;畫仙人或是普通宮女時,呼蔥覓蒜會讓人物身上的披帛隨風飄,通過構圖來決定衣袂是飄成S形還是飄散出去;畫女妖的時候,她就將人物的臉微微側過去,用發(fā)絲勾住臉,讓人物顯得很魅。
當上了插畫師,就意味著嫁給了人間的許多顏色??珊羰[覓蒜偏偏沒有選擇現(xiàn)代人所喜愛的亮色。在呼蔥覓蒜的畫作中很少出現(xiàn)特別艷麗的色彩,她會用很純正的紅色來畫飄逸的裙子,用青色畫出古代男人的袍子。這些顏色讓呼蔥覓蒜的畫看起來古香古色。
呼蔥覓蒜的無臉人畫其實是影視劇的同人畫(指對漫畫、影視作品、小說、游戲中的人物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她畫的電影《大話西游》的無臉小人甚至成為今年上映的電影《大話西游2》加長版的宣傳海報。談及對電影《大話西游2》繪畫的創(chuàng)作,呼蔥覓蒜說:“創(chuàng)作這一系列作品是因為我很喜歡《大話西游》這部電影。在繪畫的時候,我并沒有按照電影里的場景去復制,而是將我腦海中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從電影場景里抽離出來,然后進行重新構圖整合。比如,我畫的有一幅圖是紫霞仙子和至尊寶站在一堆臉譜前,紫霞仙子對至尊寶說:‘我的意中人在附近?!矣X得這個場景畫出來很有形式感,當然這幅畫也是我自己在這一系列里最滿意的一幅。”
“紫霞和至尊寶站在一堆臉譜前,說‘我的意中人在附近’。我對那場戲的情景觸動比較深。在電影《大話西游》里,紫霞仙子與至尊寶的感情很復雜:一個人已經(jīng)想要離開,一個人是想跟他在一起。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場面,我就在構圖的一角,用了漫天面具、紅布來烘托氣氛?!焙羰[覓蒜說。
王 兄 李 兄 沒 完 沒 了 的 故 事
歷史上李白、王維兩大詩人,可謂是:一個似謫仙人,一個宛如華山細雪夾著的微風,但是在呼蔥覓蒜筆下,李白和王維卻成了高冷的李兄和蠢萌的王兄。更有意思的是,在歷史上,李白與王維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佛,倆人幾乎是同年生、同年死,在長安同朝為官,有著共同的好友孟浩然、杜甫,但是李白與王維一生毫無交集,任憑孟浩然怎樣穿針引線,李白與王維都不曾與對方打過交道,甚至他們二人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任何供后人評說的故事。
而對于李白、王維,呼蔥覓蒜更喜歡王維的詩歌。她說:“王維的詩富有禪意,比起李白的灑脫張狂,王維要更加低調(diào)一些。王維的詩歌里透著清清淡淡的文人氣。記得曾經(jīng)我看過的一篇文章里說,王維不僅僅是一位琴棋書畫文皆精通的大才子,還是一個對自己發(fā)妻一心一意的癡情男人,這些也讓我對王維的好感度頗高?!?/p>
比起對王維的好感,王兄(王維)、李兄(李白)之間的故事才更讓呼蔥覓蒜不禁好奇,甚至對此大膽想象:如果唐朝這兩位大詩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對好朋友,會怎樣?最開始,呼蔥覓蒜只是想畫兩個不怎么“正經(jīng)”的文人老頑童,在畫中,她為他們設計了一些生活小片段,比如,下棋、賞花、乘涼、吟詩作對、作畫、泛舟、釣魚、騎馬射箭等等。大概畫了十幾幅左右,通過這些小故事慢慢發(fā)展,王兄、李兄就漸漸在紙上活了過來,有了自己的性格:王兄成了現(xiàn)在蠢萌的樣子,李兄也越來越高冷。于是也就有了冷幽默繪畫小品《王兄李兄沒完沒了的故事》。
《王兄李兄沒完沒了的故事》之所以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其實也是在于呼蔥覓蒜筆下那種閑情雅致的生活,讓很多人看了很向往。呼蔥覓蒜自己也承認,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會將自己帶入到故事里,將自己內(nèi)心向往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閑適生活畫在李兄與王兄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