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一課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tǒng)治下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zhì)。
本篇課文是一篇傳統(tǒng)篇目,我以前在教學本課時,總是在叫學生一味的感悟“窮人”精神上的“富有”,卻忽略了“窮人”物資上的“貧窮”。以前的教學有些片面,沒有吃透文本,沒有領(lǐng)悟作者用“窮人”作為題目的真正意圖。
這次再教學本課時,我主要以讀為本,促進感悟。在閱讀教學中,讀書是最基本的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課堂上,讀的不充分的課絕不是好的閱讀課。對文本語言的感知、感悟都要通過讀來實現(xiàn),讀可以說是理解、內(nèi)化的前提。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和感悟的時間,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
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窮人》的“窮”字,展開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中層層感悟“窮人”物資上的“貧窮”,精神上的“富有”。
一、抓住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感悟窮人的“窮”
我首先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窮”字,學生在文中沒有找到一個“窮”字。然后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xiàn)窮人“窮”的語句,學生很快找到了反映漁夫一家和西蒙一家生活貧窮的句子。(1)“古老的鐘發(fā)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從“屋內(nèi)裝飾”看出“窮”。(2)“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從“吃、穿”看出“窮”。(3)“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薄罢煞虿活櫹眢w,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薄?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沒有打到,還把網(wǎng)給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么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睆摹吧D群蜐O夫的忙碌”看出“窮”(4)“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海風呼嘯聲、波濤的轟鳴、狂風的怒吼”“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見?!睆摹疤鞖獾膼毫印边€要出去打魚,看出“窮”。西蒙家生活貧窮,“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薄八^往后仰著,冰冷發(fā)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币龑W生細細品讀這些句子,從中感悟到漁夫一家生活上的貧窮,西蒙一家不僅在生活上貧窮,而且西蒙的命運也很悲慘。
二、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感悟窮人的“不窮”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桑娜善良的語句。然后細讀感悟,寫上旁批。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1)“他的心跳得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抓住句子中的“這樣做”和“非這樣做不可”感悟桑娜的善良。在讀時,讓學生加重語氣,才能體現(xiàn)桑娜矛盾而又堅定的心理。(2)讓學生細讀第九自然段,這一段是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要讀出感嘆號和問號的語氣,還要注意省略號的停頓,讀出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學生在讀中感悟到桑娜寧愿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yǎng)西蒙的兩個孩子的高尚品質(zhì)。
在讓學生感悟漁夫的善良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個句子中的“熬”字,利用換詞的方法來體會漁夫的善良。我問學生:“‘熬’字能用什么字替換?”學生說出了“度、挺、頂……”我把這些字換進句子里,讓學生對比讀,接著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用“熬”,而不用其它字。學生在交流中感悟到漁夫已經(jīng)下定決心準備過艱苦的生活,不管有多大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從而感悟到漁夫?qū)幵缸约菏芸?,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zhì)。
三、續(xù)編故事,感悟窮人“不窮”
在學完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問學生窮人“窮”嗎?學生都肯定地回答,他們有善良、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他們在精神上很“富有”。接著,讓學生根據(jù)窮人“不窮”這一主題續(xù)編故事。學生都能根據(jù)課文所提供的線索合理的發(fā)揮想象。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續(xù)編的故事一波三折,非常感人:有的同學續(xù)編的故事新奇獨特,出乎意料;也有的學生續(xù)編的故事繼續(xù)沿襲課文的風格,展現(xiàn)窮人“人窮志不窮”的一面……學生在續(xù)編的故事中,再次感悟到漁夫和桑娜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zhì)。
上面是我結(jié)合《窮人》這節(jié)課教學過程和反思,對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題眼,層層感悟的幾點認知和理解。課文不過是個例子,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能以課文為藍本引導學生掌握感悟的技巧,這樣才能啟發(fā)他們深入思考,增強表達技能。
抓住題眼感悟課文,真正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也達到了牽一發(fā)動全身的效果。
(作者單位:新疆第二師三十五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