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明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常規(guī)血脂檢驗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隨機抽取45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作為觀察組,與此同時選取45例在同一時期到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以常規(guī)血脂檢驗方法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檢驗,并對比分析兩組的檢驗結果。結果:對照組受檢對象的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而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均偏高或偏低,組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常規(guī)血脂檢驗在冠心病診斷中能起到較大幫助,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常規(guī)血脂檢驗;冠心??;診斷;應用價值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該疾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等特點。冠心病的臨床癥狀有胸悶、乏力、心悸等,多發(fā)于老年群體。該病的病因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冠脈栓塞、炎癥、痙攣、先天性畸形、外傷等,對患者的身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有較大影響。目前,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以及臨床診治己受到醫(yī)學界的關注。有研究指出,血脂對于冠心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情況有較大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是血脂異常,為探究并分析常規(guī)血脂檢驗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我院特選取45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與此同時選取45例在同一時期到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以常規(guī)血脂檢驗方法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檢驗,并對比分析兩組的檢驗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將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隨機抽取45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作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2例;年齡最小的為45歲,年齡最大的為70歲,平均年齡為(54.73±3.61)歲;病程最短的為4年,病程最長的為8年,平均病程為(5.01±0.59)年。對照組的健康者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23例;年齡最小的為46歲,年齡最大的為69歲,平均年齡為(54.69±3.58)歲。該組人員身體健康,且無任何疾病。本研究均獲得兩組人員同意。兩組的性別比例及年齡等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檢驗前一天,囑咐受檢的對象在晚上8點后開始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并于第二天早上,保持空腹的狀態(tài)進行檢查,抽取受檢對象的靜脈血,并按照要求受檢對象的把血液放置在真空管中,同時進行血清分離。對總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采取氧化酶法測定;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采取直接檢測法進行測定;脂蛋白B以及脂蛋白A1則采取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具體的操作流程必須按照儀器操作要求以及試劑盒執(zhí)行。在為檢測對象進行檢驗之前,為確保儀器的性能正常,應仔細檢查儀器以及設備,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并分析兩組受檢對象的脂蛋白B以及脂蛋白A1、甘油三酯、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等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均采用SPSS20.0軟件,用卡方)(2和t分別對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x±s)進行檢驗,P<0.05時,則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檢驗結果顯示,對照組受檢對象的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而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均偏高或偏低。組間比較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3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臟疾病,是由于心肌缺血而導致的心肌能量代謝失常,引起冠心病病發(fā)的因素一般分為不可改變因素以及可改變因素兩種,可改變因素為超重或者肥胖、高血壓、不良生活習慣、社會心理、高血糖或者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不可改變因素為年齡、家族史以及性別等。而血脂異常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因素,一般通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體現(xiàn)。血脂的主要構成成分是甘油三酯以及膽固醇,是機體內(nèi)脂肪代謝而產(chǎn)生的產(chǎn)物,其中膽固醇又包含總膽固醇、低密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此類指標出現(xiàn)異常時,就極有可能造成冠心病的發(fā)生,近年,己有大量的實踐研究證明,血脂異常作為一項獨立危險的因素,對冠心病的發(fā)生影響較大。本研究中,對我院的兩組觀察對象進行血常規(guī)的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受檢對象的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而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均偏高或偏低。綜上所述,常規(guī)血脂檢驗在冠心病診斷中能起到較大幫助,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