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霞 空軍工程大學第一航空學院
構建我國學分銀行的思考
郭英霞 空軍工程大學第一航空學院
在終身學習背景下,產生了學分銀行制度,為不同的教育形式搭建了相互融通的橋梁,實現(xiàn)了對學習者學習成果的認證和轉換。本研究通過對學分銀行構建的思考,旨在為我國學分銀行的建設建言獻策。
學分銀行 構建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繼續(xù)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xiàn)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因此,可以說,推進“學分銀行”制度的研究與實踐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
由于學分銀行的本質是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認證、轉換和積累,同時將積累的結果“兌換”成各種社會認可的學習成果證明,其具體工作涉及到對學習者學習成果的認定和學歷學位證書的授予,因此,原則上必須由國家教育部統(tǒng)一授權一定的資質,經由法律提供保障等。所謂“行政授權”,指的是學分銀行必須“有權”進行學分的認定、積累或學習成果的轉換,而且這一行政授權還必須依據(jù)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這一規(guī)則的施行將有助于保證學分銀行認證的合法性、獨立性與權威性。國家還應該制定專門的推進終身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為學分銀行制度的建立、實施保駕護航。用專門的法律條款確認學分互認,讓學分互認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學分銀行”的構筑系統(tǒng)龐大而復雜,每個系統(tǒng)的運行都需要不同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需要國家出臺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有了法律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學分銀行制度。
從我國目前的實踐狀況來看,呈現(xiàn)出的特征是零散、局部、區(qū)域和自我性,缺少國家層面的統(tǒng)籌和規(guī)劃,沒有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統(tǒng)一標準和公共服務平臺。當今社會是大數(shù)據(jù)時代,我們應該建立國家級的學分銀行網(wǎng)絡平臺。該平臺不僅面向社會提供相關政策、認證標準以及機構資質等信息,而且為學習者提供網(wǎng)絡學習資源,供學習者在線聽課、討論,提交、修改作業(yè),測驗,準確記錄學習時間、考試成績、所修學分等,還可以為國家的決策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同時,為已經注冊的社會成員頒發(fā)一人一號并且終身有效的“學分銀行卡”,實現(xiàn)對各種學習成果的存儲、累積和轉化。
我國現(xiàn)有學歷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也有研究生、本科等不同的辦學層次,不同的辦學層次和辦學形式之間的課程設置和學分設定要求不同,為學分銀行學分互認的實施帶來困難和障礙。我們可以通過借鑒美國等國家較為科學的知識點、技能點的課程比較方法,解決標準課程之間的互認問題;通過學分替代、折算、補償?shù)日n程比較技術來解決非標準課程之間的互認;并逐步創(chuàng)造條件促成非標準課程向標準課程的轉化。待時機成熟,再逐步向設置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邁進,召集不同教育機構的課程專家,共同確定學科和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與基礎課程,制定課程標準,描述課程名稱、課程內容、學分要求等信息。然后,將課程編碼,使之標準化、信息化。學分銀行和其他合作教育機構擁有相似的基礎和共同的核心課程,保證學生在進行學分轉換時目標更明確,信息更透明。
目前,北京、廣州等地都開展了區(qū)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學習成果認證機制和組織機構。當前,我國的學分互認主要集中于同一層次或者相近層次的學分互認,不同層次的機構間的互認較少。我們需要簽訂學分互認協(xié)議,規(guī)定學分認可的具體規(guī)則和辦法。比如建立校際的學分互認體制,以滿足學習者就業(yè)、轉崗等發(fā)展訴求。為了吸引和鼓勵更多的低學歷人員提高學歷層次,應建立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的學分融通和學籍互認的長效機制,將文化補習結業(yè)證明或技能培訓資格證書納入學分體系,逐步實現(xiàn)專項培訓、職業(yè)資格培訓與學歷教育的互認。學歷教育與培訓證書之間需明確折算標準,學習者已取得的各種類型的學習成果根據(jù)協(xié)議折算為標準學分存入學分銀行。
建設學分銀行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僅取決于其理論支撐是否充足,而且取決于其架構組建是否科學完善,還取決于其實際應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诂F(xiàn)狀,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學分銀行,貫徹統(tǒng)一的學分兌換機制,非朝夕之事,需要邊啟動邊摸索,逐步推進。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分銀行的制度會日臻完善,我們的國民素質和教育水平將達到更高的層次。
[1]魯云霞等.構建中國特色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4(11):17.
[2]歐斯瑪尼·張.淺談學分銀行制度內涵[J].網(wǎng)友世界.2011(10):19.
[3]劉盈盈.高職教育建構“學分銀行”的實踐研究[N].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7,(6).
郭英霞,女,空軍工程大學第一航空學院社科部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