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譯
【摘要】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英語學習跟上了,能增加孩子們的信心,并帶動其他科目的學習及成績的提高。新的高考改革對英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英語高考要求下,培養(yǎng)英語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巧妙安排學習時間,對學好高中英語都至關(guān)重要。
【關(guān)鍵詞】英語 技巧 記憶 習慣 時間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096-01
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高考改革對高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讀寫能力要求也日漸提高,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高中生掌握起來也有不小的難度,英語學習焦慮也隨之產(chǎn)生。擁有有效的學習方法,巧妙地安排學習環(huán)節(jié)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基于新高考下如何學好英語呢?以下是我對英語學習方法的見解。
一、掌握學習技巧
語言知識一般多指語法知識,在我們學習英語的道路上是無法逃避的,我們要學會有技巧的掌握它,例如在閱讀時留意文章里的語法,并思考這樣用的妙處,學會在語境中領(lǐng)悟語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語感。復雜的句式想一想結(jié)構(gòu),拿起筆劃一劃,再聯(lián)系老師所講想一想,不明白的地方問一問。這樣一來,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在聽力方面,許多小伙伴抱怨聽不懂,因而喪失了聽的樂趣,半途而廢。其實,我們可以在閑暇的時候聽一聽英文歌曲,看看美劇,不僅可以放松自己還達到了提升聽力的效果。把易錯的題簡要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錯題本。其中包括語法知識點、老師上課提到的新東西,易混淆的用法記不住的單詞等,課堂上邊聽邊記,課下補充,不要攢到周末整理,多了就會成負擔。
二、鞏固知識反復記憶
高中課標詞匯4000左右,個人建議不要學到哪兒背到哪兒,能提前并有計劃地背完是最好的。剛開始記憶一個單詞,能夠做到認識這個單詞,不一定會拼寫。就能夠達到閱讀的基本要求。慢慢地,記住一些高頻單詞的拼寫和用法,包括一些固定搭配,這樣可以滿足其它考查細節(jié)題目的要求,如改錯和完形填空等等。然而想要保持長期記憶的秘訣就是:“在你忘記之前復習它,并記住它。”例如,在背誦生詞的二十四小時之內(nèi)復習一遍,過幾天再復習一遍??此茝土曋黄鸬搅思由钣∠蟮淖饔茫聦嵣显谥貜挽柟绦畔⒌耐瑫r,大腦也逐漸將短期記憶轉(zhuǎn)化為長期記憶。
三、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yǎng)成晨讀的習慣:早晨起來,讀單詞和課文。(2)作好預習,在課后要及時復習,查缺補漏。(3)多用英語對話,可以在閑時兩個人對話,也可以自己說。(4)多聽錄音常聽錄音,既可以訓練聽力,又可以使讀音準確。(5)勤問老師,多做題。(6)養(yǎng)成寫英語記日記或書面表達的習慣。這樣不僅有利于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還有利于掌握單詞的拼寫,鞏固所學的知識。高中由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對綜合能力要求的加強,憑借自己的小聰明取得不錯的成績是絕對行不通的,高中階段真正能脫穎而出的是那些悟性不錯不必天資聰穎但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同學。
四、巧妙地安排學習時間
想要學好外語,但是又有許多事情要做,學校的課業(yè)負擔也很重,如何巧妙合理地安排時間呢?在這里送大家16個字:集中殲滅,化零為整,持之以恒,見縫插針。在上學、放學路上可以聽課文錄音、英文歌曲。吃飯時也可聽錄音,多聽自然易讀、易背,中午用10到15分鐘背單詞或讀幾篇課外文章。放學回家按老師的要求做作業(yè),睡覺前用一、兩分鐘很快在心里過一遍單詞。周末總結(jié)、復習、廣泛閱讀。每天零敲碎打,實際上并不多占你多少娛樂時間,但如果你能有規(guī)律、有毅力地學習,必然得到回報。
五、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并不枯燥,在學習中體會一門語言的美妙之處。一句歌詞,一個小小的諺語,一首小詩等等都能折射出這一門語言的妙處。興趣的培養(yǎng)是需要刺激的。所謂刺激就是你本來對這一科不感冒,成績一直平平,但某一次考試你突然考得比較好,于是學習熱情大增,興趣也就可能隨之而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有了,興趣也就有了。
總而言之,自身的努力對于成績的提高是至關(guān)重要的,掌握這些方法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這個國際通用的語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習英語不僅是我國教學大綱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要求。這門語言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虞群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效果研究.創(chuàng)新教育,2017(6).
[2]石晴.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3]汪麗娟.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薄弱問題管窺.讀與寫,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