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河北省承德市民族初中 067000)
初中物理實驗小項目探究性教學研究
——以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為例
陳 燕
(河北省承德市民族初中 067000)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實施小項目探究性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探究中的合作與自主意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方法和能力,而且也能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注入新的血液.本文在分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特征的基礎上,闡述了初中物理實驗小項目探究性教學模式,并以“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為例”進行了深入探究.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小項目探究
1.分析綜合性較強
物理實驗既是物理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初中物理實驗是課內知識與課外實踐的結合,是學生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符合初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過程,在其實驗探究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2.生活現(xiàn)實性較強
自然界中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現(xiàn)象,而初中物理正是研究自然界最為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讓學生從身邊最為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不斷探究和認識物理規(guī)律,并深刻體會物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這種探究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而且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
3.感官調用性較強
劉強東來養(yǎng)豬了,比馬云晚來了幾個月,比丁磊晚了好多年,但比起丁磊的自營和馬云的“ET大腦”,據(jù)說強哥的“神農大腦”關鍵是讓豬“刷臉”了。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為了充分掌握物理規(guī)律和性質,除了用眼睛觀察外,還需要用鼻子聞、用手摸,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參與.
4.自主合作性較強
在初中實驗探究中,學生通過探討、相互交流等方式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物理實驗活動中,在此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
由此可見,初中物理實驗融匯了科學探究的全部要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實驗應成為貫穿在整個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造情境、探究知識的重要手段,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驗設計能力水平,應將探究的問題小型化和層次化,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多重功能,以問題和興趣為學習的起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規(guī)律的動機,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
在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組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但傳統(tǒng)的探究性實驗對學生的能力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不利于初中生的探究,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儲備的基礎上,把原有探究問題進行小項目化,從而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更易著手,使物理實驗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初中物理實驗小項目探究性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初中物理實驗小項目探究性教學模式
1.實驗前準備
在該階段中,教師應做好物質準備和組織準備,其中前者應包括準備實驗儀器及相關實驗儀器的檢查工作,后者主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確定好小組實驗的組長和相關負責人.并且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善于應用啟發(fā)性問題啟發(fā)學生課前設計好自己的實驗步驟.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實驗主題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互聯(lián)系,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通過“同化”和“順應”實現(xiàn)新知識的意義構建,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引出實驗探究的主題.值得說明的是,學生的能力水平與探究任務的要求相適合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關鍵,如果情境創(chuàng)設超出學生認知結構同化的范圍,則“同化”和“順應”無法實施;如果情境創(chuàng)設過于簡單,則難以達到“同化”和“順應”的效果.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要準確掌握好尺度,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明確可見的能力要點和知識要點,形成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相互銜接的小項目實驗體系.同時,增強知識應用的遷移能力.
3.自主合作和探究
作為初中物理實驗小項目探究性教學的核心,自主合作和探究對于學生理解知識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學生在相互傾聽中,有利于學生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明白對于問題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法;其次,在其他學生審視和監(jiān)控下,有利于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思路和想法,并在相互質疑中,深化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認知沖突,促進彼此建構出新的建設和更為深層次的理解;最后,在相互合作中,不同學生可以發(fā)揮出各自的經驗和優(yōu)勢,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復雜的實驗任務.
4.診斷
在該階段中,學生通過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在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推理、演繹等方式,利用公式、圖表、列表等其他方式總結出實驗結論.同時,反思實驗步驟和方案,在撰寫實驗報告的基礎上,對原有實驗方案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使自己的實驗結論更加準確嚴密.
5.解決問題評價反饋
如果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在具體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學生學習的熱情會大幅度增加,基于此,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評價,讓學生明確實驗的重難點知識和實驗中常犯的錯誤,使學生在經過實踐后得到的方法、能力和意識上得到有效提高.同時,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角色,避免包辦代替的教學方法和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讓學生在探索猜想、動手動腦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
為了研究方便,本文以教科版初中物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為例進行深入探究.
1.實驗前準備
按照教材要求,準備好實驗器材;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組內成員一般以4人為宜;制定好實驗計劃.
2.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提出實驗主題
以電影“泰坦尼克號”沉船、“世越”號沉船事件為背景,假設打撈沉船的任務交給本班全體學生,你將會采取什么措施進行打撈.
3.猜想假設
教師應從小的知識點入手,啟發(fā)學生把問題小項目化,對于“你知道怎樣控制物體的沉浮嗎”之類的問題由于問題很大學生很難著手,而應設計“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有哪些”等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提出影響物體沉浮的條件.
4.自主合作探究
針對學生提出的猜想,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筆者設計了以下3個小項目實驗探究:
小項目探究1:將小瓶、牙膏皮、石蠟分別置于盛滿水的燒杯中,觀察他們有什么不同?
小項目探究2: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改變上述燒杯中物體的狀態(tài)?
小項目探究3:探究物體沉浮的條件.
5.診斷
要求每個小組總結出本小組的探究步驟和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并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對于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或失敗的實驗,要深入查找原因,調整并重新設計實驗方案,使自己的實驗探究更趨合理.
6.評價反饋
在診斷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總結,完成以下表格,對于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析,并組織學生以“假如我是一名打撈沉船對隊長”為主題,以演講的形式回答如何才能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最后,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思考懸浮和漂浮條件下F浮=G的區(qū)別.
狀態(tài)沉底上浮下沉漂浮懸浮力的關系密度關系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許多啟發(fā)性實驗,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將實驗主題分解,精心設計為眾多小項目探究性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提出問題、猜想假設以及制定實驗方案等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開拓初初中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理知識與技能的熱情.
[1]周兆彪.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求知導刊,2016(8).
[2]楊端翠.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5(33).
[3]尹端津.初中物理實驗小項目探究性教學的實驗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4).
2017-07-01
陳燕(1969.9-),女,漢族,河北省承德市人,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研活動策略研究.
G632
A
1008-0333(2017)32-0044-02
閆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