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騰
摘 要:群文閱讀作為近幾年興起的新名詞,對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教學改革。本著新課程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借助群文閱讀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體驗的主體,讓學生能在未來擁有真正的閱讀感悟能力,讓小學課堂成為孩子們奠定終身閱讀習慣的沃土。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開放型;多層次;發(fā)展觀
傳統(tǒng)閱讀課堂往往是對一篇文章進行深化、細致的分析閱讀,而所謂群文閱讀,就是在同樣的一堂課中以多篇文章為一個群體進行閱讀,可以說群文閱讀是對傳統(tǒng)閱讀的補充。在此本文以“母親”為題材的群文閱讀教學為例,來陳述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
一、巧選文章來源,為學生多層次的閱讀打好基礎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是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閱讀好幾篇文章,但這一課堂中主題的選定和文章的組合卻需要教師的精心準備,否則會給學生帶來差勁的閱讀體驗。
1.不讓群文閱讀變成負擔沉重的多篇閱讀
文章的胡亂組合并不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相反只是加重了他們的閱讀負擔。因受到自身知識的限制,小學生在閱讀的能力、速度和水平上都難以和教師相提并論,因而在文本和主題的選擇上,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綜合考量,避免為學生帶來額外的閱讀負擔,澆滅了小學生正在萌芽的閱讀興趣。從主題的確定上來說,要結(jié)合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延伸閱讀,比如,高年級教材中史鐵生的作品《秋天的懷念》,這種以母親、母愛為主題的作品,每個學生都能從生活中獲得,這是一個簡單卻值得好好去感悟的主題。
2.教師要為學生的多層次閱讀,做好文章的組合準備工作
群文閱讀的文章來源,可以是更高年級中同題材的教材,也可以是師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文章。千百年來關(guān)于母愛這一題材的文章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佼佼者也大有人在,但教師更需要考慮的是文章的多層次組合問題。同一題材有多種寫法,比如包括敘事、議論、抒情等多體裁的寫法,再從另一方面來看,文章的各要素包括主題、體裁、寫作手法、語言形式、創(chuàng)作背景等,這些都讓每一篇文章各有各的靈魂。這些作品各有千秋,教師需要為課堂中多層次的比較閱讀與分析鑒賞做好文章的組合工作。如描述人物的散文寫作手法中,有紀傳式、尋訪式、引聯(lián)式、轉(zhuǎn)情式等。因而在以母愛為主體的群文閱讀課堂中,教師也可以選定散文的形式,橫向比較不同散文中的寫作手法。
二、以開放型的新課程觀,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轉(zhuǎn)變
在課堂上,閱讀體驗的主體應當是學生。相較于以往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而言,讓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原生態(tài)的閱讀中,以開放、自在的心態(tài)去閱讀。這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課堂時間的安排
對小學生而言,讓他們在短短的一堂課內(nèi)進行群文閱讀,這其中還要包含對文章的通篇閱讀與橫向比較、思考討論等,實在是難以完成的。如果把群文閱讀壓縮在一堂課中,難免會出現(xiàn)囫圇吞棗的結(jié)果,最后學生反而成了走馬觀花的人,老師先前辛苦的準備工作也算是付之一炬了。因而群文閱讀最好是在兩節(jié)相連的語文課上進行,充足的閱讀時間可以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閱讀中去,從而避免了傳統(tǒng)閱讀課中老師在臺上講,學生低頭在臺下聽的單向、封閉的閱讀體驗。
2.閱讀擴展的開放型安排
閱讀擴展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尊重學生對文章每一處細微的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并將這種感受延伸,在討論交流中深化學生的感悟。在語文的閱讀中,只有這種從內(nèi)心而發(fā)的感悟才是最深刻的;二是把更多的時間還給閱讀本身。以往教學中,教師按照預先規(guī)劃的課堂節(jié)奏來教學,許多學生尚未把文章本身閱讀完,老師就已經(jīng)開始講解,整堂課節(jié)奏很緊張,小學生亦步亦趨地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來感受,但閱讀都還沒完成,何來感受呢?因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閱讀本身,才不至于本末倒置。當然,這也不意味著要放任學生浪費課堂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對本班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有良好的把握;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互換私下準備的閱讀材料,以作補充。
三、用發(fā)展的眼光來引導,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閱讀感悟力
閱讀的本質(zhì)不同于理科學習中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閱讀帶給人的直觀、迅速、反復的心理體驗,與理科學習中步步遞推的邏輯體驗截然不同,或者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而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感悟能力。
經(jīng)過一系列的群文閱讀和交流后,學生早已經(jīng)在這種課堂的情感累積后,思如泉涌。此時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將自己的生活感悟記錄下來,用一段文字實現(xiàn)閱讀、思考與寫作的整合。換言之,群文閱讀后的寫作,同樣是一場延伸的閱讀,但不同的是,學生是在“讀”自己,這是最佳的延伸學生感悟的方式。畢竟閱讀能力與感悟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是相攜共生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同此,群文閱讀在使學生閱讀量提升之時,為他們?nèi)蘸蟮蔫b賞、感悟與創(chuàng)作打通了更多的路徑,也讓終身學習、終身閱讀、終身感悟成為學生未來基本的生存、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張少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