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的句子,對其中“阿監(jiān)”一詞的詞義和讀音,存在多種解釋和讀法,本文辨析相關材料,考證“阿監(jiān)”一詞的正確詞義和讀音,指出《漢語大詞典》這一大型工具書中存在的錯誤。
關鍵詞:長恨歌;阿監(jiān);詞義;讀音
作者簡介:郁寶華(1974-),男,漢族,江蘇無錫人,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5-0-02
長篇歌行體敘事詩《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詩人以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塑造了唐明皇和楊貴妃兩個藝術形象,嘆惋他們?yōu)榘彩分畞y所造成的愛情悲劇。因為這首詩在藝術上,尤其是語言上的高度成就,千百年來,被人口誦不絕。在當代,也被選入各種詩歌選本和語文教材中。
詩中寫到唐明皇從蜀地歸來舊都,面對破敗荒涼的宮殿,處處物是人非,有這樣兩句“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在許多選本和教材中,對其中“阿監(jiān)”一詞的讀音和詞義,往往有不同見解,有的甚至回避注解,有的是只釋義,不注音。例如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的《大學語文》(周建忠主編)教材中,就是只解釋了詞義,回避了注音。本文意圖從種種歧見中,考證“阿監(jiān)”一詞的正確詞義和讀音。
一、考證“阿監(jiān)”的正確詞義
從詞義來看,代表性的解釋有兩種,一是把“阿監(jiān)”釋為“宮中女官”,一是把“阿監(jiān)”釋為“太監(jiān)”,也就是宦官。南大版的《大學語文》教材中把“阿監(jiān)”釋為“宮中女官”,依據是《宋書·后妃傳》:“紫極中監(jiān)女史一人,光興中監(jiān)女史一人,官品第四?!钡鋵崳端螘ず箦鷤鳌返膬热?,并不能說明“阿監(jiān)”就一定是“宮中女官”之意。網上的百度百科中也有“阿監(jiān)”一詞:注音為“ā jiān”,釋義為:宮廷中的近侍,唐代六七品女官名。所引例證有三:一為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二為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三九:“阿監(jiān)采菱牽錦纜,月明猶在畫船中”;三為清顧春《燭影搖紅·聽梨園太監(jiān)陳進朝彈琴》詞:“白頭阿監(jiān)抱琴來,未語眉先蹙”。
把“阿監(jiān)”釋為“太監(jiān)”,最權威的出處來自于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十三卷本《漢語大詞典》?!稘h語大詞典》是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漢語語文工具書,歷經十八年編纂,先后有一千余位語言文字方面的專家學者參與此項工作,全書共收詞語三十七萬五千余條,約五千萬字。《漢語大詞典》被認為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古今漢語語詞之大成。查《漢語大詞典》第十一卷,第937頁,有“阿監(jiān)”一詞,注音為“ā jiàn”,釋義為“太監(jiān)”,所引例證正是百度百科所引的三條例證??梢?,百度百科例證的來源,很大可能就出自《漢語大詞典》。查另一本大型語文性工具書,也是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閱讀古籍必備參考書《辭源》,其中卻沒有列出“阿監(jiān)”一條。
“阿監(jiān)”一詞到底是“宮中女官”,還是“太監(jiān)”或“宦官”之義,還要考證這個詞最初是如何出現的。利用二十五史網絡檢索系統(tǒng),查“阿監(jiān)”一詞的最初來源,在唐代以前的史書中,均未見“阿監(jiān)”一詞,記載唐代歷史的新舊《唐書》中,只有后出的《新唐書》中,僅僅一處出現“阿監(jiān)”一詞,在《志第三十七·百官二》中,“宮官”條下,分“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分掌文書檔案、禮儀起居、衣食住行等各項工作,屬于為內宮皇后妃嬪們服務的,設“宮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二人,正七品。宮正掌戒令、糾禁、謫罰之事。宮人不供職者,司正以牒取裁,小事決罰,大事秦聞。有女史四人。阿監(jiān)、副監(jiān),視七品?!辈榭紝m官六局中的所有職務,均由女官擔任,沒有宦官,可見“阿監(jiān)”一職,必為宮中女性近侍無疑,“視七品”的“視”字,應為“比較、比擬”之義,也就是說,等同于七品。這樣看來,把“阿監(jiān)”釋為“宮中女官”是正確的。再參考前文所引《宋書·后妃傳》:“紫極中監(jiān)女史一人,光興中監(jiān)女史一人,官品第四”,可見在宋代,宮中設有女官也是常見的。唐代宮中,除女性侍從,當然也要用大量宦官,只不過宦官都是屬于“內侍省”管轄的,其下也設有六局,分別是“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內坊”。
其實“阿監(jiān)”系女性,還可以從“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這兩句詩本身來證明。這兩句詩并列對舉,“梨園弟子”對“椒房阿監(jiān)”,“白發(fā)”對“青娥”,“新”對“老”,“梨園弟子”是唐明皇下令挑選培訓的歌舞伎,是侍奉皇帝的,從史料上看,應是男女均有。與之對舉的“椒房阿監(jiān)”當然就是侍奉后妃的,因為“椒房”就是指后妃居住的宮殿。當然這并不能證明“阿監(jiān)”就是女官,但是“白發(fā)”對“青娥”,可見“白發(fā)”、“青娥”同屬一類,查商務印書館四卷本《辭源》,有“青娥”一條,第一義為“少女”,例證即為“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第二義為“女子的眉”,例證為唐韋應物《擬古詩》之二:“娟娟雙青娥,微微啟玉齒”。不管是“少女”還是“女子的眉”,“青娥”均指女性無疑,再考慮到“青娥”與“白發(fā)”對舉,此處“青娥”當指“女子的眉”最妥當,結合“青”字在古代的含義來看,應是指“青黑色的眉毛”?!掇o源》以“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作為“青娥”第一義“少女”的例證,并不妥當。
另外,查《全唐詩》中,使用“阿監(jiān)”一詞的詩作很少,比較突出的是所錄前蜀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期間,有幾位被稱為花蕊夫人的,此處是指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徐氏)的宮詞,其三九:“內庭秋燕玉池東,香散荷花水殿風。阿監(jiān)采菱牽錦纜,月明猶在畫船中”;其六八:“后宮阿監(jiān)裹羅巾,出入經過苑囿頻。承奉圣顏憂誤失,就中長怕內夫人”。其中“阿監(jiān)”應當都是指宮內女性侍從。元代宋無也有一首《長門怨》,內有“知更阿監(jiān)羅襪冰,暝對星河玉階立”,“知更”是報更、值更的意思,所以“知更阿監(jiān)”就是“值更的宮女”的意思,這也和后面的“羅襪”這一女性化詞匯相一致。endprint
至于為什么權威的《漢語大詞典》會把“阿監(jiān)”一詞釋為“太監(jiān)”,很大可能是受到了例證中一條材料的影響。在《漢語大詞典》“阿監(jiān)”條下所列的三條材料,第三條是清代顧春《燭影搖紅·聽梨園太監(jiān)陳進朝彈琴》詞:“白頭阿監(jiān)抱琴來,未語眉先蹙”,這條材料明確可見“白頭阿監(jiān)”就是指題目中的“梨園太監(jiān)”,那么“阿監(jiān)”就是“太監(jiān)”之義。但是,用清代的材料,不能證明唐代的材料中“阿監(jiān)”也是“太監(jiān)”的意思,如硬要證明,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二、辨析“阿監(jiān)”的正確讀音
接下來,關于“阿監(jiān)”的讀音。代表性的有兩種讀法,一是讀作“ā jiān”,一是讀作“ā jiàn”。先辨析“監(jiān)”字的讀音,正如上文已指出,“阿監(jiān)”應為唐代內宮中的“職官名”無疑。以“監(jiān)”來稱呼職官,在唐代是多見的,如唐代有“秘書省”,設“監(jiān)一人,從三品;少監(jiān)二人,從四品上;丞一人,從五品上。監(jiān)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少監(jiān)為之貳?!庇小八咎炫_”,設“監(jiān)一人,正三品;少監(jiān)二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一人,正八品下。監(jiān)掌察天文,稽歷數。凡日月星辰、風云氣色之異,率其屬而占?!庇小暗钪惺 ?,設“監(jiān)一人,從三品;少監(jiān)二人,從四品上;丞二人,從五品上。監(jiān)掌天子服御之事。其屬有六局,曰尚食、尚藥、尚衣、尚乘、尚舍、尚輦。少監(jiān)為之貳?!碑斎唬谔拼?,“監(jiān)”也可以作為官署名稱,比如唐代管轄宦官的“內侍省”,原先就曾叫做“內侍監(jiān)”。元明清三代設有“國子監(jiān)”,“監(jiān)”也是官署名稱,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學生就叫做“監(jiān)生”。當“監(jiān)”作為“職官名”或“官署名”來講的時候,它的讀音就是“jiàn”,而不是“jiān”。包括我們經常說的“太監(jiān)”一詞,它最早出現于遼代,是指政府機構中的官員,如遼代有太府監(jiān)、少府監(jiān)、秘書監(jiān),皆設有“太監(jiān)”。元代因襲遼制,所設各監(jiān)也多有“太監(jiān)”,且不一定是刑余之人。到了明代,太監(jiān)才和宦官發(fā)生較固定的關系,充當太監(jiān)者必是宦官。太監(jiān)成為宦官的專稱是從清代開始的。所以“太監(jiān)”的“監(jiān)”的正確讀音也應該是“jiàn”。作為現代漢語教學權威性的工具書,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就是這樣注音的。
“阿”字也有不少讀音,有人將“阿監(jiān)”的“阿”字讀作“ē”。查《辭源》和《漢語大詞典》,讀作“ē”的“阿”字,主要有以下10個義項:大的丘陵;山邊、水邊;曲處、曲隅;曲從、迎合;徇私、偏袒;近、親近;屋棟;細繒;柔美貌;姓等??疾炱渲忻總€義項,均與“阿監(jiān)”一詞的整體含義不合?!鞍⒈O(jiān)”中的“阿”,在這里很明顯是個名詞前綴(詞頭),這種用法產生于魏晉以后,多用于稱呼、姓名等之前,應讀作“ā”。至于“阿監(jiān)”(ā jiàn)一詞,到底是如何產生,是否當時口語,這些還有待新材料的挖掘和考證。
參考文獻:
[1]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2]陳寶勤.試論漢語詞頭“阿”的產生與發(fā)展[J].古漢語研究,20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