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柳宗元在柳州任職僅有短短四年,但其柳州政績卻歷代傳頌,柳侯祠也長存至今,個中原因并非“政績”二字就可以解釋。實際上,柳侯祠的長存于柳宗元的文學魅力有著莫大關系,可以說柳侯祠是因文而立、因文而興、因文而盛、因文而續(xù),正是柳宗元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學地位與歷代文人的不斷緬懷造就了柳侯祠的延續(xù)千年,也造就了柳州在文學地圖的重要地位與柳州今日文化旅游的興盛局面。由此,我們看到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學作品在寺觀文化構(gòu)建中的重要功效。
關鍵詞:柳侯祠;柳宗元;文學;寺觀文化
作者簡介:張光緒(1991-),男,山東禹城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道教歷史與文獻。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5-0-02
一、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773—819[1]),字子厚,祖籍河東郡,為河東望族,祖上世代為官。柳母盧氏屬范陽盧氏,亦為官宦世家??梢韵胍?,柳宗元心中是多么渴望建功立業(yè)。因此,他的年少得志與參與新政幾乎是必然的,而永貞革新的失敗也恰好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他隨熾熱的功業(yè)心而來不可避免的熱情沖動,而這恰是政治生活的大忌。也因此,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何他在政治斗爭失敗后那樣的失魂落魄,為何他在未及知天命之年便猝然長逝。
下文首先對柳宗元生平作一簡要介紹。
(一)青年時期及永貞革新
793年,21歲,進士及第。
803年,31歲,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逐漸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805年1月,33歲,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改元永貞,即順宗。順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采取眾多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805年4月,宦官集團立李淳為太子,改名李純。8月,順宗被迫禪位于太子李純,即憲宗,史稱“永貞內(nèi)禪”。憲宗一即位就打擊以王叔文和王伾為首的政治集團。永貞革新失敗,革新派被貶各地。
(二)永州十年時期(805—815)
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加貶為永州司馬。司馬為閑職,柳宗元并無實權(quán),甚至受當?shù)亻L官監(jiān)視,形同囚犯。柳宗元寄情山水,創(chuàng)作大量詩文,成為“古文運動”實際引領者之一,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柳州四年時期(815—819)
815年1月,憲宗詔令柳宗元回京,但3月又改貶為柳州刺史。
819年,憲宗大赦,敕召柳宗元回京,而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歲。
可以看到,柳宗元在柳州的時間是很短暫的。那么為何柳州人民對柳宗元的祭祀自唐以來歷代不絕呢?這就需要對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績和詩文作一番考察了。
二、柳宗元晚年在柳州的政績及詩文創(chuàng)作
819年,憲宗大赦,敕召柳宗元回京,這敕命意味著什么呢?任誰也不免會感到這是皇帝對貶臣的寬恕,何況一個在去國千里的異鄉(xiāng)待了整整十年的柳宗元!懷著重被啟用的期待與老驥伏櫪的壯志豪情,再貶柳州對柳宗元的打擊就非常大了,這從他的詩文中可以看出來: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來。不知從此去,更遣幾時回。”——《再上湘江》[2]
所謂“更遣幾時回”,恐怕柳宗元也已意識到自己再也回不來了,他對憲宗皇帝失了望,也看到自己衰弱的身體已受不住南蠻的煙瘴:
“奇瘡釘骨狀如箭,鬼手脫命爭纖毫,……邇來氣少筋骨露,蒼白渝淚盈顛毛?!薄都捻f珩》
即便如此,他還是希望自己能做一點有利于民的實事出來,因為這不同于永州時期的閑職司馬,刺史畢竟是掌握實權(quán)的一方長官,更因為他意識到這是生命的最后階段,自己已無機會有所作為、光耀門庭了: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fā)待來年?!薄稁X南江行》
(一)政績
在柳州四年,柳宗元主要的政績有以下方面:
1、廢除奴俗,釋放奴婢。
“其俗以男女質(zhì)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柳子厚墓志銘》
2、破除迷信,去鬼息殺。
“病且憂,則聚巫師,用雞卜。始則殺小牲;不可,則殺中牲;又不可,則殺大牲……以故戶易耗,田易荒,而畜字不孳。董之禮則頑,束之刑則逃,唯浮圖事神而語大,可因而入焉,有以佐教化。”——《柳州復大云寺記》
當時柳州為化外之地,巫祝之風盛行,柳宗元推行教化,主持修復廢棄百年的大云佛寺,以戒殺思想教化百姓,最終民眾“去鬼息殺,而務趣于仁愛”。
3、鑿井惠民。
“始州之人,各以罌甈負江水,莫克井飲。崖岸峻厚,旱則水益遠,人陟降大艱。雨多,涂則滑而顛。恒為咨嗟怨,惑訛言,終不能就。元和十一年三月朔,命為井城北隍上,未晦,果寒冽而多泉,邑人以灌。其土堅垍,其利悠久?!?/p>
——《井銘并序》
4、修復孔廟。
修復孔廟,積極傳播儒家思想,要使“皇風不異于遐邇,圣澤無間于華夷”,并且親自指導當?shù)貙W子為文之法,“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jīng)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由于柳宗元重視文教,使柳州涌現(xiàn)了一批文化人士,對后世柳州文化的發(fā)展意義深遠。
可見,柳宗元的確為柳州民眾作了實際好事,但柳宗元身后聲名如此巨大,并非這些政績就可以解釋的,因此我們還有必要考察一下柳宗元的詩文創(chuàng)作。
(二)詩文創(chuàng)作
柳宗元柳州之詩文甚多,本文只取其中數(shù)首以展現(xiàn)柳宗元居柳心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endprint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此詩之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芳潔。登城樓而望,而以芙蓉薜荔之微仍不逃詩人之眼,實乃詩人系心于此,念念難忘之故。在暴風雨中掙扎的不是美麗然微弱的花草,而是詩人的心。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這正是詩人對自身境遇的追問與執(zhí)著,寫景實是寫己之心,惟情深,乃雋永,終成千古不易之句。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化身千百散上峰頭,詩情交融哲思,這不是偶然,而是柳宗元沉潛佛學與苦難人生的結(jié)果,奇異的想象恰恰展現(xiàn)詩人內(nèi)心的掙扎難脫與苦痛,尖山似劍割裂了詩人的內(nèi)心,心既碎盡,此身已為空殼。哀莫大于心死。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他的內(nèi)心深處始終籠罩著一層難排而難言的迷茫,這微細難言的心緒是永州時期所沒有的,那時他作《天對》來應答精神上的直系前輩屈原,理論的探討中透著一份自信與自持,而今問題太多而難以忘懷,剩下的只有迷茫與惆悵。
《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輕松幽默的背后,是自我解嘲與悲哀。寫詩而思及身后,是否盤旋著超越個體生命的哲思?這是生命的超越,還是悲哀?
柳宗元柳州時期的詩歌更加哀怨、悲憤、尖銳、趨于自我、真誠,這是柳宗元心境變化而致,他由集體轉(zhuǎn)向了個人,由使命轉(zhuǎn)向了自我,由希望轉(zhuǎn)向了絕望,由依附轉(zhuǎn)向了獨立。
可以說,柳州詩文是柳宗元文學成就的重要部分,這個時期,他的作品數(shù)量較少,但作品性質(zhì)上實現(xiàn)了轉(zhuǎn)變,這是柳宗元在生命最后階段的精神升華,是他對苦難人生的超越。
三、歷代文人對柳宗元的懷念詩文
柳宗元逝世后,當?shù)孛癖娫诹_池為他建起衣冠冢,后來歷代翻建,便形成今天的柳侯祠。下文簡略介紹歷代文人紀念詩文。
韓愈是柳宗元生前好友,二人志同道合,同為古文運動主將。柳逝世后,韓愈撰寫《柳子厚墓志銘》《柳州羅池廟碑》等文,茲錄《柳州羅池廟碑》[3]片段如下:
荔子丹兮蕉黃,雜肴蔬兮進侯堂。
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
侯乘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
此“迎享送神詩”為楚辭體,而柳宗元生前正是醉心楚辭,可見韓柳二人相交之厚、相知之深。北宋時,蘇軾書《柳州羅池廟碑》于柳侯祠,故而子厚事、退之文、子瞻書并存一碑,后人稱為“三絕碑”,現(xiàn)已為著名古跡。
北宋陶弼《思柳亭》:
羅池刺史寡塵緣,畫戟墻頭筑望仙。
黃鶴與誰同一去,碧桃無主又千年。
明韓守益《謁羅池廟》:
嘗聞柳州柳,今到柳州城。
謁廟雙旌去,看碑百感生。
遠人嚴祀典,遺像著高名。
庭樹參天祿,神來瘴癘清。
清徐宗培《謁柳文惠侯祠》:
文字由來重李唐,如何萬里競投荒。
圣明不諒孤臣鯁,蠻服隨蒙惠澤長。
……
當代散文名家余秋雨亦有《柳侯祠》一文:
時間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許多文人帶著崇敬和疑問仰望著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轍的貶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會平適一點?!谠闪艘粋€獨特的形象,使無數(shù)文官或多或少地強化了文人意識,詢問自己存在的意義。
柳宗元在柳州任職雖僅有四年,但他在柳州的政績卻被歷代文人謳歌千余年,這其中的原因并非“政績”就可以解釋,而更是因為柳宗元的文學成就及其柳州時期文學與人格的升華。
四、結(jié)語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到,柳侯祠存續(xù)至今與柳宗元的文學魅力有著莫大關系。柳宗元的確在柳州作出了政績,但為何歷史上那些在各地作出同樣甚至更大政績的官員并未像柳宗元這樣得受后人景仰呢?顯然,這是柳宗元的文名太大,他在文學史上地位甚高之故。所以,柳侯祠是因文而立、因文而興、因文而盛、因文而續(xù),正是柳宗元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學地位與后世文人的不斷緬懷造就了柳侯祠的延續(xù)千年,也造就了柳州在文學地圖上的重要地位與柳州今日文化旅游的興盛局面。
由此,我們看到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學作品在寺觀文化構(gòu)建中的重要功效。曹丕有言曰:文章者,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也。由此觀之,古之人誠不余欺——柳侯祠的千年延續(xù)不也是“不朽之盛事”嗎?
注釋:
[1]本文柳宗元生卒年及重要事件時間皆以黃山書社吳文治,謝漢強主編《柳宗元大辭典》為準,下文同。
[2]本文所引柳宗元詩文以中華書局1979版《柳宗元集》為準,下文同。
[3]本文所引柳侯祠歷代紀念詩文皆來源于黃山書社2004年程朗編《柳侯祠文獻匯編》,下文同。
參考文獻:
[1]吳文治,謝漢強主編;王春庭等編撰.柳宗元大辭典[M].合肥:黃山書社.2004.
[2](唐)柳宗元著.柳宗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程朗.柳侯祠文獻匯編[M].合肥:黃山書社.2004.
[3]李躍. 試論柳宗元在柳州時期的詩[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2,(01):39-48.
[4]王錫九. 從此憂來非一事——略論柳宗元柳州時期的詩歌[J].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4):44-49.
[5]龍子仲. 最后的詩情[J]. 柳州師專學報,2000,(02):6-10.
[6]程朗. 柳宗元與柳州文化[J]. 柳州師專學報,2003,(01):12-16.
[7]謝漢強. 柳宗元在柳州時期的詩文創(chuàng)作[J]. 柳州師專學報,2001,(01):7-11.
[8]陳時君. 論柳宗元柳州時期的心路歷程及詩歌創(chuàng)作[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02):68-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