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目前,西安煤機公司35歲以下的青年人已占到在職職工的52.43%,已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主力。青年職工思維活躍、信息擁擠、個性自我張揚,隨著國企改制的深化推進,對于作為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的工會組織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那么,企業(yè)工會怎樣才能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必須要有新思路、新舉措、新作為。
一、目前企業(yè)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西安煤機工會組織自建企50年代初期就已成立,在企業(yè)6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工會組織在凝聚職工助力企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贏得了眾多的榮譽,留下了濃妝淡彩、絢爛多姿的一筆。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隨著市場發(fā)展,企業(yè)轉型升級、內部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工會工作的范圍、對象、方式、重點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工會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問題。
(一)工會組織的凝聚力減弱。就像一種行進中的慣性,工會組織的牌子傳承了下來,但他的感召力、凝聚力及其各項工作職能卻隨著慣性而減弱。
(二)工會在企業(yè)中地位不顯。長期以來,工會一直在堅持黨的領導和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兩者之間尋找自己的位置。在職工們的眼中,工會主要工作就是:開展文體活動、訪貧問苦、困難救助,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等。在維護職工權益、福利分配和調解勞動爭議方面的作用卻未能很好顯現(xiàn)。職工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很少或者是幾乎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去找工會組織尋求幫助。
(三)工會工作變得雜而零亂。隨著企業(y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分配傾斜等,企業(yè)出現(xiàn)了不同利益的職工群體(如:技術、營銷、一線職工等),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也有了明顯的差別。不同層次的職工群體所處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因而職工群體的利益差距加大。工會關心和維護弱勢群體的具體利益,也只能是參與、協(xié)調。所以,“不能不維護、不能多維護”、“維護無力”的尷尬局面時常出現(xiàn)。
(四)職工有雇傭觀念的個人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職工思想上存在著雇傭觀念,主人翁意識淡薄,普遍感到現(xiàn)在與過去不同了,“自己就是一個打工的”。由此,團隊和大局意識不強,遇事也總是從個人角度出發(fā)進行“成本核算”,往往對于侵權行為和自身利益是否受損缺乏關注,甚至是無奈而選擇承受。
(五)工會干部素質不高。目前,公司工會干部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近年來新人職的員工;二是基層工會的工作人員。新人職的員工工作有熱情,但缺乏對企業(yè)的了解和對職工的感情投入,難以很快進入角色,工作“機關化”、“行政化”嚴重。而基層工會工作人員都是由兼職人員來擔當,在職工群眾中有威望,也有熱心來從事工會工作,但由于工作精力和能力所限,很難保證正常開展工作。
二、對工會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認識上的、也有體制上;既有制度上的,也有素質上的等等諸多因素。為此,建議進一步加強和落實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好職工“五杈”的維護工作。一是要立足于職工共享企業(yè)發(fā)展成果,維護職工的經濟權。就是要通過參與企業(yè)每年的“工資分配辦法”、基層單位的二次分配方案,切實維護職工的經濟權。二是要立足于成就職工,維護職工的提素權。就是要通過加強職工培訓,提高職工素質,切實把提升職工素質的權益維護好。三是要立足于關愛職工,維護職工的保障權。就是要通過六必訪(職工住院必訪、天災人禍必訪、思想波動必訪、受到考核處分必訪、婚、喪嫁娶必訪)和“三不讓”(不讓一名職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讓一名職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職工看不起?。┑墓ぷ鳎饴毠ぶ?,強化職工的歸屬感。四是要立足于依靠職工,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就是要通過完善廠務公開、職代會等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五是要立足于陶冶職工情操,維護職工的文化權。就是要通過借助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形成工會組織聯(lián)系基層、服務職工、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推進企業(yè)文化建設健康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和提升工會工作者的素質。在人員配置上,一方面可以選拔熱心工會工作、富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年輕職工:另一方面可以學習先進企業(yè)的做法,創(chuàng)新工會選人用人機制,讓“自己愿意干、有能力干、群眾想讓干”的人員擔任工會工作。從職工身邊走出的職工擔任工會工作,既能更加密切地聯(lián)系職工群眾,了解職工群眾的意見、呼聲和要求,又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職工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三)加強黨組織對基層工會工作的考核力度。目前,企業(yè)中26個基層分會的工作人員全部由兼職人員擔當,工作時間和精力難以保證。工會系統(tǒng)雖有考核,但難以“魚和熊掌”兼得。同時,公司基層黨政一把手基本上都是一肩挑,現(xiàn)實工作中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黨政重視的單位,分會工作就開展的如魚得水;黨政忽視的單位,分會工作就難有起色,甚至是毫無聲效。李克強總理曾說過,“改革是倒逼出來的”。工會工作也可以倒逼著使其增添活力和凝聚力。因此,建議從公司層面上加大對各基層黨支部的考核力度,這其中又要將工會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這樣才會更有力地推進基層工會工作的開展。
(四)工會組織要處理好“少數”和“多數”的關系。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品牌工作,如“雙節(jié)”扶貧幫困送溫暖,評先樹模等,只能是“少數”職工受益,而大部分職工得不到實惠,難免會對工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和不正確的看法。近兩年來,這些方面已經引起我們的重視。如開展活動不僅重視“少數”能參與,而且還在積極探索開展適合于“多數”職工參與的具有普遍性的活動。在幫扶工作上,由以往的只關注困難職工等弱勢群體,向幫扶工作“普惠制”上轉變(如職工全員受益的夏季送清涼和職工全員健康體檢等)。所有這些,在職工中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工會組織要靜下心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既要把工會工作的著眼點和立足點放到服從、服務于企業(yè)的大局中去,又要牢記工會工作職責,盡最大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職工放心、滿意、認同,這樣才會使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得到更加有效的發(fā)揮,推動企業(yè)持續(xù)健康向前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