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碩 王海燕 王雪 岳瑋,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論高職院校項目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問題
文/張碩 王海燕 王雪 岳瑋,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項目教學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教師則是項目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本文對簡單論述了項目教學法的定義域又是,并著重分析了項目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問題。
高職院校;項目教學;教師;角色定位
項目式教學法是指通過獲得信息、制定計劃、決策、實施計劃、檢查評價和寫報告等教育教學過程,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事件,并以此為教學手段來進行課程教學。近些年來,教育界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嘗試和推崇項目教學法。這是因為:(1)項目教學法有利于整合多種知識資源,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一定的方法基礎。(2)項目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實踐技能。每個項目事件的實現均是學生通過利用已獲得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加以解決的過程,可以有效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加強學生對教育教學的感性認識。(3)項目教學法可以滿足不同學習程度和能力學生的需求,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個性化教學的開展和實施。一般情況下,項目教學中的項目含有很多方面的知識與內容,小組成員可以從事自己擅長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效率,而且還可以有效的彌補小組成員的知識漏洞,使其掌握比較全面的知識和內容。(4)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體合作能力。項目教學通常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進行的,因此,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往往會產生競爭意識,從而有效的激發(fā)他們的集體意識;小組成員之間也往往會出現摩擦,但由于大家目標相同,小組成員會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與能力。(5)項目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僅是課程實施的工具。就課程而言,教師只有選擇教學方法的權利,然而并沒有選擇教學內容的權利。課程改革則要求教學過程不但是教師有效執(zhí)行課程教學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fā)和豐富課程的過程,于是項目教學中課程則成了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課程,同時教學也成了師生極具個性化的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是確保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條件。高職院校和教師應該積極擔當起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角色,教材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課程整合、設計及開發(fā)能力,并逐漸降低對教材的依賴程度。高職院校課程開發(fā)要求教師不但要會進行課程教學,而且還要成為課程開發(fā)者。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合適的課題,從而制定合理的項目任務書。項目教學中課題設計不但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而且要為小組成員之間提供充分的合作與交流時間,這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學習資源。在確定項目學習任務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如下幾方面問題進行充分考慮:(1)必須明確各個小組成員的職責及分工,共同完成項目課題;(2)及時匯小組成員獲取的有效信息,并從不同的實踐經歷和結論展示過程中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和優(yōu)化;(3)創(chuàng)建一定的情境,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一定的基礎,通過相互合作和配合來構建認知結構,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例如,在機械傳動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法不但可以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離合器拆裝和運行,而且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今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項目教學具有較高的開放性和較強的實踐性等特征,使得學生活動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流動性,因而多數情況下學生的活動范圍會超出教師視野和學校圍墻。為了能夠順利實現項目的學習目的和效果,盡可能避免學生陷入無序的狀態(tài),教師應當具有組織者的作用,強化對學生組織管理。通常情況下,將教師制度管理與學生自主管理進行有機結合:(1)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紀律的制定和實施,使小組成員明確職責和權利,使其活動符合活動紀律的要求;制定活動紀律的過程同時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和習慣,從而極大的提高教師管理的效率。(2)以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為前提,教師應當充分根據學生的意愿來劃分小組,這樣不但利于分工協(xié)作,而且還利于隊小組成員的逐級管理。劃分小組的關鍵是要選取責任心強、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其不但是帶領小組成員開展各項活動的領頭羊,而且是實行學生逐級管理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紐帶。(3)小組組長應當詳細記錄各項活動的內容,并交給教師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問題,應當及時解決。同時,小組成員之間也應當互相幫助、監(jiān)督,一起遵守活動紀律。該管理模式不但充分的展現了教師的宏觀調控,而且還有效的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一個共同體,兩者在課堂上既通過溝通和交流并分享學習資源來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又利用信息交流來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相互補充,共同學習和進步。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不但要從根本上轉變角色,而且還要重視突出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但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快樂的進行學習,而且還要為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fā)言和大膽發(fā)言。
在項目教學法中,高職院校教師應當堅持以項目選取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建項目實施環(huán)境以及以結果輔佐過程等原則,同時也要積極轉變和準確定位自身角色。教師是項目的開發(fā)者、設計者、組織者及學習者,同時也是項目的引導者、評價者及觀察者。顯而易見,這樣的多重角色要比原來單一的角色更復雜,難度更大。教師擔當上述多種角色的能力和水平是決定影響項目教學質量的中心。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對自身進行完善和提高,以適應項目教學的要求。
[1]鄭麗娟,付宇明,宜亞麗,等.項目教學法下對教師角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