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云:社會組織發(fā)揮作用需要轉觀念、創(chuàng)空間、增能力
我認為,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主要有四大作用。
一是服務提供。很多人覺得一些一般性的服務,可以由社會組織來提供,我倒是覺得社會組織的服務提供更應聚焦在專業(yè)化服務提供上。因為社會的分工越深化,公眾的需求越多樣化和個性化,政府模式化服務提供難以滿足,它需要多樣化的社會組織通過專業(yè)化、精細化服務來滿足。
二是資源整合。不管是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資源,還是社會各主體之間的資源,還是一些社會組織之間的資源,都需要通過社會組織根據(jù)服務需求的需要來進行資源的籌集和整合。
三是政策倡導。社會組織應該有家國意識,表現(xiàn)在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觀,體現(xiàn)為政策倡導和政策引領。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非常貼近民眾和公眾,所以可以從下而上反饋形成一些共性訴求,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訴求通過其他組織的鏈接比如人大、政協(xié),形成一定的政策倡導,這不是解決單個的問題,而是通過制度的轉化回應某一類型或某一群體的共同需求,這種功能發(fā)揮在政策倡導上,影響范圍會更大,時間更長。
四是平臺搭建。一要搭建交流的平臺,政府和公眾之間要交流,社會組織可以搭臺唱戲,還有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國際交流。二要搭建協(xié)調的平臺。社會組織通過服務,實際上就是來回應矛盾和需求的。三要搭建搭建參與的平臺,公眾想要承擔公眾責任,履行一定的義務,獻計獻策,怎么參與?社會組織應該搭建平臺,支撐公眾實現(xiàn)“組織化參與”。四要搭建表達的平臺。通過社會組織搜集公眾訴求表達,把它制度轉化或轉介。
社會組織發(fā)揮作用,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著力。
一是轉觀念。怎么轉?這個包括社會組織自身,也包括政府。要從社會組織制度工具論轉化為政社合作論。歷來可能有一種管制思維,把社會組織看作需要你的時候讓你發(fā)揮一點作用,不需要你的時候讓你老老實實,這么一種工具論、權宜論,非常要不得。我們要把它轉化為一種治理架構下的合作論,踐行共建共享。
二是創(chuàng)空間。社會組織你給它多大的制度空間,它就能做多大的事。第一,體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政策空間、制度空間。第二,我們要給社會組織發(fā)展提供一個資源的空間。畢竟中國社會組織有一個非常突出的中國特色,90%以上的資源來自政府,我們要給一些資源拓展的空間,松松綁,也要營造。
三是增能力。即使政府給力,觀念支持,但打鐵還需本身硬。社會組織的作用發(fā)揮需要很強的組織“綜合能力”支撐,那么,如何“增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有所嘗試:首先是社會組織要規(guī)模化,增強影響力和資源籌集的能力,公眾對大企業(yè)、大組織信任度會高些,廣東原來搞樞紐型的組織,形成組織網絡,有助于提升組織能力。其次,組織的專業(yè)化。一個組織回應所有問題不現(xiàn)實,組織要把自己的業(yè)務聚焦、服務聚焦到專業(yè)化的能力提升上來。再次,組織要治理結構現(xiàn)代化。理事會、內部治理委員會、管理層發(fā)揮作用,法人治理結構要發(fā)揮作用。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社會組織的理事會比較隨意,其實理事會很重要,每個理事可能給組織帶來無窮多的政府和外部資源。通過組織治理結構的實化和切實運行,可以帶來很多的資源,助力組織能力提升。最后,組織的品牌化。通過品牌建設凝聚組織公信力,從而增強組織能力?,F(xiàn)在開展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注重組織的品牌建設,以評促建,以評促進組織能力提升。
張開云 華南農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