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210036)
耿 健 郭建華(指導教師)
漫話“設而不求”提升“運算素養(yǎng)”*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210036)
耿 健 郭建華(指導教師)
“設而不求”思想在解題中常常用到.什么是“設而不求”呢?在數學解題中,有些題型要求設立一些與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的中間變量,適時消除這些中間變量,從而構建“未知”和“已知”之間的關系,為問題的解決起到了紐帶的作用,這就是“設而不求”[1].采用“設而不求”思想解題,關鍵是對參數避而不求,而是通過巧妙運算,精妙推理,合理構造,使得參數悄然離去,這樣不但可以避免由于盲目推演而造成的循環(huán)運算,而且實現解題的準確、快速、簡捷的效果,不斷提升數學運算素養(yǎng).
例2 設函數f(x)=(x-3)lnx,是否存在整數λ,使得關于x的不等式2λ≥f(x)有解?若存在,請求出λ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參考數據:ln2≈0.6931,ln3≈1.0986).
解:不存在整數λ,使得關于x的不等式2λ≥f(x)有解.
例3 已知圓C:(x-3)2+(y-1)2=5,過圓C內一定點Q(s,t)(不同于點C)任作一條直線與圓C相交于點A,B,以A、B為切點分別作圓C的切線PA,PB,求證:點P在定直線l上,并求出直線l的方程.
分析:由于該問題中涉及的動點較多,顯然用“設點法”求解,即設A(x1,y1),B(x2,y2),然后用點坐標求出所對應的切線方程,要求的目標是點P在定直線l上,因此求解的關鍵是建立坐標之間的關系,對關系式巧妙的整合、運算,消去參數x1,y1,x2,y2即可.
解:設A(x1,y1),B(x2,y2),則在點A處的切線方程為(x-3)(x1-3)+(y-1)(y1-1)=5,在點B處的切線方程為(x-3)(x2-3)+(y-1)(y2-1)=5,兩方程相減,得(x1-x2)(x-3)+(y1-y2)(y-1)=0①,由Q,A,B三點共線,得(x1-x2)(t-y1)-(y1-y2)(s-x1)=0②,由①,②得(x1-s)(x-3)+(y1-t)(y-1)=0,即(x1-3+3-s)(x-3)+(y1-1+1-t)(y-1)=0,展開得(3-s)(x-3)+(1-t)(y-1)+(x1-3)(x-3)+(y1-1)(y-1)=0,又(x-3)(x1-3)+(y-1)(y1-1)=5,得(3-s)(x-3)+(1-t)(y-1)=0,化簡得(s-3)x+(t-1)y-3s-t+5=0,所以點P在定直線l上,直線l的方程為(s-3)x+(t-1)y-3s-t+5=0.
圖1
圖2
例6 長為2的線段AB在拋物線y=x2上滑動,求AB中點的軌跡方程.
分析:當直線與曲線相交時,如果已知弦的長度,所求的是弦中點的軌跡,那么可以對弦的兩端的坐標實施“設而不求”,再結合中點坐標公式,對所得到的式子實施“求和”或“作差”等一系列的變換和運算技巧便可求解.
“設而不求”的思想在解題中應用較為廣泛,在平時的解題中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要有意識地滲透“設而不求”的思想,對提升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大有裨益,對提升運算素養(yǎng)更是不言而喻的.
[1]郭建華.“設而不求”5例[J].數理天地(高中版),2016(3):12-13.
(1)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問題提出能力的研究”(編號:L/2016/07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教師發(fā)展研究專項”課題“高中數學教師命題評價能力培訓的實踐研究”(編號:J-c/2016/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耿健現為高三(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