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國+++付俊杰
摘 要
工讀生教育需要班主任的全程陪伴,面對特殊的學生群體,正副班主任共同體建設十分重要。海淀工讀學校以“彼此擔當”“青藍組合”“智慧集群”等方式,促進了工讀學校班主任職業(yè)成長,提高了“問題學生”的教育成功轉化率。
關 鍵 詞
班主任共同體;班主任職業(yè)發(fā)展;工讀學校
工讀學校的教育對象是有嚴重不良行為或有輕微違法犯罪的青少年,班主任對學生的耐心陪伴與情感支持是工讀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工讀學校班主任跟學生一起生活、一起學習,給予學生全天候的陪伴,以彌補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重建學生情感與信任的紐帶。但是,面對工讀學生打架斗毆、尋釁滋事、早戀自殘等行為,班主任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隨之而來的是角色適應不良、教育轉化能力不足、產生孤獨感等問題?,F(xiàn)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認為,教師之間的合作對于教師的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1],班主任間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研究和解決學生的復雜問題。為此,筆者所在的海淀工讀學校每班設置兩名班主任,基本承擔一個班級教育教學的主體工作。我們將這種正副班主任協(xié)同工作的樣式稱為班主任共同體。為建設好班主任共同體,學校整合各方資源,著力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彼此擔當,相互成就
正副班主任在工作上有明確分工。正班主任對班級的發(fā)展和個別學生問題行為的矯正負主要責任,具體職責包括:制定班規(guī)及班級管理制度;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監(jiān)督管理學生的隊列、內務及衛(wèi)生等。副班主任協(xié)助正班主任做好各項班級工作,職責包括:輔助正班主任做好班級建設;及時洞察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并與正班主任共商對策;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協(xié)調解決師生矛盾等。雖然分工不同,但工讀學校正副班主任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即攜手并進、攻堅克難,努力促進工讀學生的教育轉化。由此形成了彼此擔當、相互成就的教育共同體。為形成正副班主任這種“彼此擔當”的作風,學校對其工作進行評價,首先考慮班級整體水平,其次才是工作量與工作成效,以共同評價促進共同擔當。
二、青藍組合,彼此成全
學校在安排正副班主任搭檔時,遵循青藍組合原則,充分發(fā)揮骨干班主任的作用,帶動和培養(yǎng)青年班主任的快速成長。青藍組合可以是有經(jīng)驗的正班主任幫助帶領青年副班主任開展工作,也可以由青年教師做正班主任,而由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做副班主任協(xié)助其開展工作。第一種情況下,作為副班主任的青年教師是正班主任與學生間關系的潤滑劑。第二種情況下,青年班主任因其熱情和責任感,可以帶出更有“沖勁兒”的班集體。有經(jīng)驗的副班主任則可以從旁指導、糾偏、點撥,助力班集體健康成長。青藍組合一方面帶動了青年班主任的成長,保證工讀學校班主任隊伍有序發(fā)展,促進青年班主任盡快地形成工讀教師職業(yè)身份認同。另一方面,也可激勵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實現(xiàn)“二次成長”,減緩職業(yè)倦怠,保持職業(yè)熱情。
三、“紅臉白臉”,適時補位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對工讀學校正副班主任具體工作的最生動描述。學校采用半軍事化管理,對學生在隊列、內務和紀律等方面有嚴格的規(guī)范。班主任在執(zhí)行學校規(guī)范要求時,通常要以“白臉”的角色面對學生,嚴肅紀律,嚴格管理,因此很可能引發(fā)與學生的對立。這時,副班主任可以在執(zhí)行紀律的過程中給于學生適當?shù)陌矒幔洚敗凹t臉”的角色,緩和師生關系?!凹t臉白臉”共同發(fā)揮作用,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紀律必須嚴格遵守,促其改正不良習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感受到濃濃師愛,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環(huán)境與師生關系。例如,學生張某多次擾亂課堂秩序,班主任反復提醒無效后,矛盾逐漸激化,這時,副班主任可以從正面積極的角度鼓勵和肯定學生,在學生情緒基本穩(wěn)定后,再帶領學生與班主任和解。
四、“智慧集群”,合力建構
在正副班主任組合的基礎上,學校注意加強各班主任共同體間的橫向聯(lián)接,以智慧集群代替班主任單兵作戰(zhàn)。如圖1所示,各正副班主任教育共同體之間相互聯(lián)系,形成了班主任共同體、班主任組、德育處、德育副校長間層層遞進的關系,共同面對和處理學生的德育問題。學校設有生活紀律組、社工站、心理中心,從日常管理、行為糾偏和心理輔導三個層面協(xié)助和支持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這些部門從業(yè)務上加強了正副班主任教育共同體之間的橫向連接。
圖1 緊密聯(lián)結的正副班主任共同體
班主任在共同體中長期浸潤,通過青藍組合和智慧集群,潛移默化地傳承了工讀前輩的教育智慧,轉變了學生觀與教育觀,班主任圍繞各項任務與安排,彼此分擔、相互鼓勵,形成了合作成長的教育生態(tài)文化,培育了工讀教師的內在精神價值,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從普通教師到工讀班主任的兩次角色轉變。正副班主任教育共同體在工讀學校的具體落實,也為全員德育提供了現(xiàn)實途經(jīng)。
參考文獻:
[1]李興洲,王麗.職業(yè)教育教師實踐共同體建設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2016(1):16-20.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工讀學校
北京 100095 )
責任編輯 余志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