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婷 任 飛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淺析新化山歌《嗚哇峒》的藝術特征
蔣曉婷 任 飛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新化山歌作為湘中地區(qū)梅山文化的核心,具有民族特色和獨特魅力,在社會范圍內廣受好評,又因其受到人文及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山歌風韻,其原汁原味的音樂文化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梅山人。文章以新化山歌《嗚哇侗》為研究對象,對其節(jié)奏與節(jié)拍、襯詞與裝飾音、歌唱形式、調式及音階等方面的音樂藝術特征進一步探析。
新化山歌;藝術特征
新化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區(qū)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地帶,而新化山歌則是梅山文化的核心文化?!缎禄氖贰返谌怼缎禄礁杩肌分杏涊d到,新化山歌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正如馬克思評論日耳曼人歌謠那樣:“古代的歌謠,是他們的唯一的歷史傳統(tǒng)和編年史”。新化地區(qū)在雪峰山脈環(huán)繞下,以崇山峻嶺居多,導致交通極為不便利,與外界的聯(lián)系也少之又少。新化山歌的誕生也離不開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村民們用山歌唱出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砍柴歌、洗衣歌、插秧歌等,題材源于生活瑣事,感情真摯,極富鄉(xiāng)土氣息。由新化縣文化館創(chuàng)作改編的新化山歌劇《嗚哇峒》亦是如此?!秵柰坩肌酚缮礁杌屎箨惛T?、辜紅衛(wèi)兩位藝人出演,時常3分多鐘,音樂以原生態(tài)高腔山歌為素材,采用男女對唱的形式,巧妙的調式、節(jié)奏對比,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效果,作品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情調,真切、生動地表達了梅山青年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無比憧憬。節(jié)目一上演就受到了廣泛好評,在2008年,《嗚哇峒》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首屆中國農民文藝匯演中榮獲豐收獎;2012年《嗚哇峒》榮獲第七屆湖南藝術節(jié)“三湘群星獎”金獎;該節(jié)目還成為“協(xié)力推進大梅山地區(qū)文化與旅游融合發(fā)展專題研討會”的特別演出節(jié)目。
新化山歌行腔寬泛具有極強的靈活性、自由性,鄉(xiāng)野村民就地取材張口就唱,使得山歌在節(jié)奏節(jié)拍上具有較強的個人主觀色彩,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思考習慣不一樣、演唱的動機就不一樣,特別體現在演唱中,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習慣性地加入襯詞,有的加在句頭,有的加在句中,有的加在句尾,襯詞的加入極大地豐富了山歌的音樂表現力和渲染力,豐富了變化多樣的節(jié)奏與節(jié)拍,使得新化山歌唱起來朗朗上口,聽者歡欣鼓舞。
《嗚哇峒》中就使用了3/4拍、4/4拍、5/4拍和2/4拍、散板的交替使用,讓節(jié)拍中的強弱關系變化十分明顯,整個演唱中采用80至120的速度不等,整個曲風歡快輕盈,煥發(fā)勃勃生機。演唱中表現出多變的節(jié)奏也是新化山歌的特色之一。節(jié)奏多變、長短交替但又均勻規(guī)整,整曲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時值為主,輔之以自由的散板,在引子與結尾部分采用散板,這樣的節(jié)奏編排出的結構骨架自由而豐富。
題材多樣、曲調豐富、旋律朗朗上口,這是新化山歌的特色所在,與其所處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息息相關,新化山歌采用新化當地方言演唱,形式短小內容豐富、節(jié)奏自由曲調多變,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是梅山文化的活化石,新化山歌的襯詞運用較多,運用也非常講究,新化山歌引領我們了解新化這塊充滿神韻的土地。
在新化山歌《嗚哇峒》中,開頭引子就唱到:
采用了散板、3/4拍、4/4拍、5/4拍和2/4拍等節(jié)拍,大量使用了附點節(jié)奏、四十六節(jié)奏、二八節(jié)奏、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節(jié)奏變化多樣且節(jié)拍巧妙均勻規(guī)整。這樣的創(chuàng)作優(yōu)勢在于充分展示出了山歌的俏皮熱烈,靈活多變不死板,作品富有靈動性。
在新化山歌《嗚哇侗》中,大量引用了“嗚哇、嗬、那個、啊”等襯詞,極大地擴展了樂句的表現力、增添了山歌的趣味性,表達方式非常簡潔,展示了淳樸自然的鄉(xiāng)村之美,是新化人民豪爽直率、熱情好客的性格體現,山歌自身的音樂風格加之使用當地方言語調的演唱,原本略顯單調的歌詞,頓生勃勃生機,濃郁的本土山歌氣息撲面而來,賦予山歌多姿多彩的神韻,令人心曠神怡。雖然襯詞是一種有音調無實際含義的情緒表達,其別致的風韻能使聽者倍感親切。在《嗚哇峒》中還采用了滑音、倚音、自由延長音等裝飾音進行語言上的修飾,這些裝飾音在山歌中對其旋律進行潤飾,使音樂更加形象生動、回環(huán)曲折、委婉動聽,同時,“嗚哇山歌”也是新化山歌中的一個分支,嗚哇山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演唱過程中加入大量的“嗚哇嗚哇哇”的詞,是模仿農耕勞作中,大膽熱烈的男女對頭山坡隔空喊話引起對方注意,而使用的詞匯,大量“嗚哇嗚哇哇”的使用,作為結束句的甩腔用在段與段之間或者句與句之間,有“打趣、調情”之意,“嗚哇”襯詞具有單獨性和聯(lián)合性,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與其他襯詞聯(lián)合使用,使得作品風格歡快活潑、形象生動,表現出新化人民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對生活充滿著希望,一種“霸得蠻”、吃得苦、不撓不屈的梅山性格。
新化山歌在演唱過程中全程用方言演唱。新化方言在湖南地區(qū)是屬于計較難懂的方言之一,在演唱的行腔過程中,一般都采用真聲、假聲、真假聲結合這三種方式,演唱者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演唱不同的山歌,《嗚哇峒》就采用了這三種演唱相結合的方式,采用高亢嘹亮的高腔行腔方式,《嗚哇峒》的演唱形式包含了獨唱、齊唱、對唱的形式,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表現力和渲染力。在歌詞中就有唱到,例如:
《嗚哇峒》是典型的新化情歌的代表性佳作,歌詞中寫到:
乖妹好比那個嗚哇嗚哇畫眉鳥啊
唱的那個狐貍團團轉
唱的那個獵狗啊嗚哇嗚哇哇嗚哇嗚兒耶里耶里耶嗬
把頭回
憨哥好比那個嗚哇嗚哇梁山伯啊
銃打那個巖山不冒火
氣死那個河邊的嗚哇嗚哇哇嗚哇嗚兒耶里耶里耶嗬
祝英臺
就是在這樣一種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下,他們自由歡唱用歌聲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愿景,旋律古樸自由,多次采用滑音、倚音、自由延長音等技巧,歌詞不造作、不遮遮掩掩,大膽而熱情,自由而奔放,是新化人民對于感情上自然的流露和體現,唱出了新化人民的真性情,塑造出了儉樸敦厚的農戶人家和樸實純真、翠煙裊裊的鄉(xiāng)村情感生活,《嗚哇峒》就是在這樣一個厚樸的人文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是貼近生活本真的佳作。
新化山歌調式音階及音樂內涵具有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其旋律走向、旋法與中國的傳統(tǒng)民歌都大同小異,以宮、商、角、徵、羽民族五聲音階為主,又因山歌的即興性的特點,在節(jié)拍的弱位會偶爾加入變宮、清角,同時也在旋律中作為經過音和輔助音出現,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筆者節(jié)選《嗚哇峒》部分曲譜,如下圖:
從該樂段我們可以看出,共分為5個樂句,第一個樂句落在“徵”上,第二個樂句落在“宮”上,第三個樂句落在“徵”上,第四個樂句落在“商”上,第五個樂句落在“徵”上;在民族調式中以do、re、mi、sol、la為五正聲音階,《嗚哇峒》就是典型的“徵”調式的山歌,其中,整曲在結束句的弱位上加入了一次偏音“閏”,旋律富有歌唱性、流動性,風格古樸純美。
新化山歌已有近兩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因其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至今依然廣泛流傳,新化山歌于2008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后日漸興盛,在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傳承面臨的阻力和障礙都在一點點地得到解決,新化山歌對于新化地區(qū)的民眾而言,它灌注著民族精神是民眾記憶對于文化認同的重要標志,新化山歌的繁榮是新化地區(qū)文化軟實力的象征,新化山歌凝聚著梅山先民的文化精髓,同時也是維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線,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華,需要我們認同與養(yǎng)護,共同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建設大繁榮。
[1]馬克思.馬克思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J616.2
A
蔣曉婷(1993-),女,湖南長沙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任飛(1982-),男,河南安陽人,博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