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花
摘 要: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品行的藝術學科,小學音樂教學是否具備有效性顯得極為重要。小學音樂教師理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策略,科學運用現(xiàn)代教育模式,才能激發(fā)小學生的音樂學習熱忱,從而獲得個性、全面發(fā)展?;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將是文章重點論述所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教育所起到的德育和美育教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音樂教學借助歌唱、欣賞、技能訓練等富有感情化的音樂形象來使學生的情操得到熏陶,鑒賞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但就當前的音樂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仍存在著教學內容缺乏豐富化,且大都是以唱歌教學為主要教學內容,對于音樂作品鑒賞和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卻較為忽視,這顯然不利于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為此,就如何展開音樂教學,以提升音樂教學有效性還應是當前所有音樂教師所需重點關注的一大課題。
一、情境生趣教學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積極做好引導學生學習的工作,也就是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忱,來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yǎng)。尤其是素質教育下,也明確提出,要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時還應當立足學生這一學習主體,深入了解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點,從而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音樂這門課程。教師可展開情境生趣教學法。
例如教學《柳樹姑娘》時,教師便可借助多媒體來讓學生感受到那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景:春風習習,水波不驚,“柳樹姑娘”有的擺動著柔軟優(yōu)美的腰肢,有的將柳條甩進池塘與溪水共歡樂,那經(jīng)過溫暖春水洗禮過的柳樹,是多美干凈漂亮,如此圖景不僅不僅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讓教師沉浸其中。
二、情感熏陶教學法
音樂教學的靈魂、教學成功的催化劑——情感。情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知不覺浸潤人的心靈,使人的某種精神品質、道德觀念受到熏陶,從而達到理想中的思想和人生境界。
一方面,教師應當示范導學,深化音樂情感。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有其獨特之處,所以教師要善于抓準音樂的特點,并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規(guī)律與角度來把握好“情”,并讓自己的情來牽引學生的“情”,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讓學生能夠迸發(fā)出對音樂學習的喜愛、熱衷之情。如教學《故鄉(xiāng)是北京》,教師先播放與之相關的音樂伴奏,并生動形象、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加上相應的肢體語言動作,來將音樂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感覺器官被充分調動起來,且內心情感也受到教師的感染,如此,便為學生之后的歌曲學唱打下了良好的音樂情感基礎。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深入挖掘音樂的主旨內涵,以更好地引發(fā)學生內心情感共鳴。音樂之所以奇特的原因在于,音樂能夠為人們描繪出動人心弦的畫面,能震蕩人的心靈,使人的情感沉醉于其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能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如《義勇軍進行曲》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真善美的小世界》體驗生活的美好與幸福等,通過這樣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內心涌起共鳴,從而更快樂地享受音樂學習,在音樂審美境界中盡情體驗一切美好。
三、知識技能訓練法
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講授與音樂相關的樂理知識,通過相應的技能訓練,來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第一,應讓音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以此來展開節(jié)奏訓練。音樂教學中,節(jié)奏起著基本要素、核心骨架的作用,在音樂學習中,節(jié)奏的把握是學生學好音樂的關鍵所在。而賦予音樂教學生活化,讓音樂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有利于音樂節(jié)奏知識的化難為易,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如:山泉清脆悅耳的“叮咚,叮咚”聲,教學節(jié)奏為“
第二,要善于引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展開趣味練聲。小學音樂教學中最受學生所熱愛的教學內容之一便是音樂歌唱,而這一點也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音樂課堂中,應對學生展開合理的聲音訓練,才能使學生發(fā)聲準確,并發(fā)出美妙動聽的聲音。如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打哈欠來掌握呼吸的方法,借助同桌間的“講悄悄話”方法來把握“輕聲”,練習母音“i”時,則啟發(fā)學生想象吃到甜甜的棉花糖,半張嘴張開,并對比“輕聲唱”與“喊聲”,讓學生在具體發(fā)聲訓練中來更好地區(qū)分這兩種發(fā)聲,從而有效地運用“輕聲唱”。此外教師還可借助圖譜來使練聲趣味化,發(fā)母音“u”是,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想象狂風呼嘯,并靈活運用手指來畫圈展示風大風小,使學生跟隨著手指的指揮來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風聲力度,在不知不知覺學生便掌握了發(fā)聲的準確位置以及氣息的運用方法。
四、小組合作教學法
為了進一步擴寬學生的音樂知識眼界,使小學生的精神生活更加飽滿和豐富,音樂學習興趣有所增強,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jù)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層次來組織音樂學習小組,通過設計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能夠得到有效發(fā)揮。如在課余實踐,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曲目,讓學生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來敲打樂曲,借助敲打技巧學習訓練,學生對于樂器知識也有了更多的認知,而出于不同學校的樂器設備供應皆有所不同,樂器設備較不充足的學校,教師可以組織音樂小組自帶水杯、筷子等材料,來指導學生進行生活樂器制作,如此一來,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能夠得到強化,且由自己親手制作的樂器,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強。
五、結束語
音樂作為一門優(yōu)美的藝術學科,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情操品行的陶冶大有裨益。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勢必要該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策略,遵循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學培養(yǎng)目標,從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激發(fā)自己的內心情感,來更好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學習,才能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愛紅.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 2016(46).
[2]嚴秋艷.淺談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3).
[3]許萍.關于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