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雙人舞獨特的魅力在于情感的表達與動作的默契。通過大學期間編導課中對雙人舞的學習,默契的配合可以促進雙人舞在完成技術技巧連接的過程中順利并準確干凈,也有利于學生技術上的突破;同時對于舞伴共同更好的把握作品內容、增強表現力以及肢體對音樂的清晰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雙人舞 默契
中圖分類號:J7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2-0070-0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已經不再受到封建禮教“男女授受不親”的束縛,雙人舞也開始有了新的發(fā)展,但是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由于雙人舞的基礎不夠堅實,所以在雙人舞的默契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中國舞蹈想要建立自己的雙人舞審美體系和編創(chuàng)方法就必須提高雙人舞的默契并進行科學訓練。
一、雙人舞和默契的相關含義
雙人舞的概念:雙人舞是由兩位演員合作表演,互為對照物、結構完整、有獨立思想內容、有鮮明主題的舞蹈作品。在雙人舞構思中,需要把人物的深厚情感和生動形象與演員的豐富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術技巧結合統(tǒng)一,才能塑造出更具生命力與美感的舞蹈形象。
默契:科學家說,默契是一種感應,是兩個生命互相撞擊時閃爍出的瑰麗火花,是自然界中最神奇、最美妙的現象。心理學家說,默契是內心深處一種最好的約定,不必用言語傳遞就能夠表達心跡,不需要用心來指引也能夠相互會意。詩人說,默契本身是一種美麗,自然的默契展示了形式美的無窮無盡,夫妻的默契昭示了人性美的無比絢麗,而朋友的默契卻是人類最美好情感的一個延伸。”雙人舞默契主要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以及表達人物內心思想情感的交流方面,舞者在有默契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完成作品。從雙人舞的角度來講,默契是在舞臺上的兩個舞蹈演員所表現給觀眾的一種狀態(tài),他們呈現出一個統(tǒng)一體,互相連接,彼此的心靈和動作都是融洽的。舞者用流暢、巧妙的動作,造型與技巧連接等肢體形態(tài),加之內心的情感展現著雙人舞的魅力所在。
二、雙人舞默契在課堂學習與練習中逐漸培養(yǎng)
實際上,在不斷的更改磨合與練習中,舞伴已經對互相了解的越來越多,包括身高、體重、習慣性動作甚至思想,而那時我們都忽略了一個詞,那就是默契。在半年的時間里,每一次的課堂學習,每一次的作業(yè)練習,每一次的共同編排中,舞伴之間已經產生了默契,才使得最終為老師與其他同學展現出了一段可稱為雙人舞的舞蹈作品。
下面談談筆者認為默契在雙人舞技術中的逐漸培養(yǎng)與重要性:
首先,造型、力量技術連接。在雙人舞的學習過程中,首先接觸的就是造型,在學習造型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一個詞——把位。把位的尋找很關鍵,要利用現有的造型做鋪墊迅速找到把位,在一個靠點上去發(fā)展去變化。站位影響把位,把位影響力量完成的姿態(tài)。在課堂練習中,舞伴通過對發(fā)力的認識、發(fā)力的方式(不同的勁或多大的勁)進行相互的力量承載交換的練習,受力方首先感受到的是發(fā)力方式,然后感受不同的勁,最后感受重量。在承載重量的同時如何產生造型,怎樣尋找看上去舒服的造型成為了舞伴共同思考研究的問題。步伐的大小會影響把位,對重量的感知會影響造型效果,跳躍的高度會影響力量技術連接的穩(wěn)定性。而對步伐大小的控制、舞伴重量的認知、跳躍高度的把握都是舞伴要通過練習對彼此熟悉或者逐漸相互配合后才能達到的,在這個相互熟悉了解的過程中,默契從練習中啟蒙。
其次,包穿、牽引流動。在包穿技術里,舞伴要對相互的認識較為深刻,要對舞伴從思想到動作上的慣性有一定了解。在關注舞伴與舞伴進行包穿練習時,因為必須對彼此更加熟識才能完成較高質量的包穿,所以這個過程中又進一步的讓兩人的默契度成長了。牽引是給舞伴發(fā)送一個信號,讓他感受自己的意圖和動作路線,通過牽引時的接觸點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動勢,從而引導他去做什么動作。在牽引中形成造型,要給轉換接觸點制造機會,要關注造型連接,并找到使用力量技術的機會是要互相配合的。在牽引流動中要關注舞伴在干什么,并在路線、速度、高低、方向上照顧對方,可以用身體、意識來像舞伴發(fā)送清晰的信號,讓舞伴會意你要做什么,這樣他才能夠配合你,這些就需要舞伴之間存在一定的默契度才能完成。如果舞伴之間沒有默契,不能明白對方所傳達的牽引信息,那么就無法做到一個連貫的、成功的牽引流動。
再次,同步、氣口。筆者對于同步的認識是——要感受舞伴的身體,感知他所發(fā)出的信息,從而與他做出同步的舞蹈動作,并不是兩個人做一樣的動作而已。同步是意識、氣口、動勢都在一起,不僅僅是動作一樣。做同步時可以預示動作的路線和方向,信息的傳遞與接收非常關鍵。一般來講,舞伴的感受首先來自氣口。關于氣口,氣口是一種心態(tài),用來反映表演者角色所表達的內心世界及舞蹈的色彩、感情、情緒。氣口會改變或強調使兩人在節(jié)奏上達到一致統(tǒng)一,當雙人舞演員的呼吸不能融合時,會感覺到動作的不連貫,不舒服,從而體現兩個人的默契度不夠。故基本在每個技術里它都至關重要,如在近距離的牽引中,提前做好把位預示,將后半部分牽引帶出的流動作為上把的走步,這樣做就是為了統(tǒng)一氣口,從而更好的把握力量技術的節(jié)奏。
通過老師對課程進度的安排與我們在課堂所學來看,雙人舞默契是在循序漸進中成長的,是在不斷的練習中積累培養(yǎng)的。根據以上對技術練習逐漸培養(yǎng)默契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結果:培養(yǎng)雙人舞默契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對舞伴的認知與了解。
開始學習雙人舞,首先要明確知道的是你在雙人舞中是有位置的,你和舞伴是有聯系的,你和舞伴要共同構成什么,你要相信自己的舞伴而且要讓自己被舞伴相信。雙人舞中,兩個人要在同一空間,舞蹈動作要互相有關系(也可借用道具連接兩人,但不能被道具局限),動作、眼神之中要有聯系(交流)。要相信舞伴,舞伴會考慮到你的高低、重量,他會在舞蹈中照顧你,要會發(fā)送信息與會接受信息,懂得了這一點就不會產生兩個人跳舞的情況。練習時舞伴之間換著做動作是為了讓對方知道動作怎樣做才能讓舞伴感知或舒適。舞伴是在互相理解、體諒的基礎下才能進行有效的練習,才能通過練習使配合變得默契起來的。雙人舞是最需要表現情感的一個舞種,與獨舞不同,只有在有默契的前提下,兩個舞者才能共同協(xié)作來表達情感,完成技巧,并互相保護、交流,從而實現完美的雙人舞作品。
三、個人在實習與藝術實踐中對雙人舞默契的體會
雙人舞的演出機會并不是很多,有幸的是筆者在校期間得到了這樣的機會。2010年《 寧夏“五四”青年節(jié)“頌歌獻給黨”紅色經典歌會 》中,筆者和他的雙人舞舞伴陳啟赫被選參加了此次演出,我們的節(jié)目是個名為《給親人熬雞湯》的雙人舞。通過我們兩人的努力練習與老師的輔導幫助,最終較為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演出。在排練過程中,筆者深刻的感受到了默契對雙人舞來說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
《給親人熬雞湯》舞蹈中有這樣一個力量技術動作:1.陳將我抱于身前,筆者雙膝彎曲雙手勾住陳的脖子含在他懷里;2.他借力把筆者甩向后背的同時稍微彎曲上身,雙腿依然彎含形成從他后背用腿與身體將他抱住的姿態(tài);3.他保持上身微屈,筆者變換把位在他后背轉身,上身與他背對背,下身空中打開豎叉,而后上身自他腰間從他身后卷出,形成了上半身胸腰在前下半身豎叉在后將他環(huán)住的姿態(tài),形成后他開始轉動并流動。三個動作在一瞬間完成。在課堂上,這個力量技術連接筆者和他在做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通過這次因演出而變多的練習時間,筆者和他都更好地掌握了這個動作的要點,以前在他背后變換把位還會有些害怕,最后卻成了一個慣性的動作。通過更多的練習時間,我們更加了解了對方的身高、體重與習慣性動作。在練習中,我們因為要互相配合互相照顧而關注對方,從步伐的大小、出手(腳)方向的角度,甚至呼吸節(jié)奏都彼此關注。漸漸的,在舞蹈中我們更加信任彼此了,也更適應了對方的發(fā)力方式與力度,在氣口上也能保持一致了。通過這次向更多人展示的機會,筆者明白了在雙人舞中,兩個人的默契程度直接影響著舞蹈作品的表現力,而不懼表現力的作品,是絕不會得到稱贊的,更不會打動觀眾。
綜上所述,默契是一種感應,是心緒和意念無約的投合,相信只要有共同的心靈感應,有相互間的理解與寬容,有經常的溝通與磨礪,默契就會在無形中滋生。默契在雙人舞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雙人舞想要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就不能忽視了默契的培養(yǎng),雙人舞默契的培養(yǎng)應該被各大專業(yè)院校所重視。每一個雙人舞舞蹈演員不僅應該要有超高的專業(yè)素質能力與表現力,更多的還要在日常生活中與舞伴互相理解、多做溝通、反復的配合練習,為能更好地表現雙人舞情感與人物形象而培養(yǎng)默契!
參考文獻:
[1]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桂迎,趙丹丹.舞蹈欣賞與創(chuàng)作[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