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華 包文輝 戴 賓
(1,2,3 武漢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
考慮供應斷裂風險和競爭的供應商共享決策研究
●馮 華1包文輝2戴 賓3
(1,2,3 武漢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
針對一個可靠供應商和一個不可靠供應商、兩個競爭性的制造商以及終端顧客市場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在考慮供應商的供應斷裂風險和制造商之間存在數(shù)量競爭的情形下,本文研究了供應商共享決策以及斷裂風險對共享決策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三種供應商共享的供應鏈網(wǎng)絡中,制造商選擇只共享一個供應商比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更優(yōu)。同時,當兩個供應商的可靠性優(yōu)勢小于成本優(yōu)勢時,只共享可靠供應商是制造商的優(yōu)勢策略。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供應商的成本差距和可靠性差距都存在一個臨界值,當成本差距小于臨界值或可靠性差距大于臨界值時,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為制造商的優(yōu)勢策略;反之,只共享可靠供應商的策略更優(yōu)。并且,當可靠供應商完全可靠時,只共享可靠供應商為制造商的優(yōu)勢策略。
供應斷裂 競爭 供應商共享 概率 成本
近年來,精益生產(chǎn)和外包業(yè)務發(fā)展、產(chǎn)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企業(yè)之間競爭的加劇使得供應鏈從單一的結(jié)構(gòu)擴展到了與上下游企業(yè)及顧客進行協(xié)同合作的多元復雜結(jié)構(gòu),甚至擴展到了全球范圍內(nèi)(Trkman & Mccormack,2009)。除了地震、洪澇、火災、工人抗議、金融危機等自然和人為等原因引發(fā)的災難以外,企業(yè)之間的物料、資金和信息相互流動的高度復雜性在降低供應鏈效率的同時也會導致了供應鏈斷裂(Narasimhan & Talluri,2009;Chopra & Sodhi,2004)。在日趨復雜的供應鏈結(jié)構(gòu)中處理這種風險,確保采購渠道的彈性已成為企業(yè)經(jīng)營的主要目標之一。美國生產(chǎn)和庫存控制協(xié)會認為供應斷裂是最重要的供應鏈風險之一(Li,Zhang & Guan et al.,2016)。隨著外包和全球化采購的盛行,以及精益生產(chǎn)和大規(guī)模定制的推廣,企業(yè)的供應鏈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變得越來越脆弱,供應商不能及時供貨或者供應斷裂時有發(fā)生,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李新軍,季建華,王淑云,2014;李新軍,王建軍,達慶利,2016)。2014年供應鏈彈性調(diào)查根據(jù)來自涵蓋71個國家、14個行業(yè)的525家公司的反饋顯示,51%的供應鏈斷裂源于供應鏈的二級或更高級供應商,13%的企業(yè)不知道供應鏈斷裂源于哪里(Wang,Li & Anupindi,2015)。因此,對源于上游供應商的供應斷裂風險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企業(yè)和管理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對于供應鏈斷裂問題的研究,學者們主要從供應鏈斷裂風險的來源、管理、影響以及供應鏈結(jié)構(gòu)設計幾個方面展開。Kleindorfer和Saad(2005)認為,供應鏈斷裂是供應商因為意外未能交付貨物或服務的事件,是正?;顒拥囊馔庵袛?,而不是供應和需求的持續(xù)中斷問題,并指出,供應鏈中斷主要有兩種來源:由于協(xié)調(diào)供需問題而產(chǎn)生的風險,以及由于正?;顒又袛喽a(chǎn)生的風險。Bode和Wagner(2015)認為,供應鏈斷裂可能導致股東價值、銷售利潤和聲譽方面在短期和長期內(nèi)的重大損失,還可能損害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guān)系。為了管理供應鏈斷裂風險,也有學者們做了不同的研究。Sharma等(2014)提出應對供應鏈斷裂風險的五個方法:主動識別、應對、調(diào)整、預防和恢復策略。Tang等(2014)發(fā)現(xiàn),企業(yè)要想控制供應鏈斷裂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多源采購策略,以實現(xiàn)風險分散。Snyder和Shen(2007)也發(fā)現(xiàn)冗余的供應商對于預防供應鏈斷裂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者運用基于模擬的方法來研究復雜供應鏈斷裂的影響。Klibi 和Martel(2012)通過分析供應鏈設計,提供了一種模擬中斷場景的方法,發(fā)現(xiàn)中斷的頻率、位置、持續(xù)時間、強度以及可預測性可能不同,可能會影響供應鏈中的需求和容量,并且發(fā)現(xiàn)了一些活動可以在供應鏈斷裂發(fā)生之前、發(fā)生期間和發(fā)生之后緩解中斷的影響。Schmitt和Singh(2011)基于一家大型消費品包裝制造商的庫存管理,調(diào)查了三級供應鏈中的供應和需求斷裂。他們的方針結(jié)果表明,上游和下游的中斷具有不同的影響,并且斷裂之后的恢復隨著全球庫存決策而不是本地的庫存決策而改善。
近來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共享供應商的供應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對企業(yè)風險管理策略的作用,對共享供應商供應鏈網(wǎng)絡的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世界大型制造企業(yè)和國內(nèi)外學者的重視(Ang,Dan & Swinney,2014;Bakshi & Mohan,2015)。汪傳旭和許長延(2015)通過兩個供應商的共享供應商的供應鏈模型,比較了相互轉(zhuǎn)運策略、單向轉(zhuǎn)運策略和不轉(zhuǎn)運策略下的零售商期望利潤和最優(yōu)訂貨量。Ang等(2014)在研究多級供應鏈的斷裂風險和最優(yōu)采購決策時,討論了二級供應商的共享程度對制造商最優(yōu)風險緩解策略的影響,發(fā)現(xiàn)二級供應商的共享程度越高,制造商越應該通過采購合同使以及供應商降低采購風險,實現(xiàn)最優(yōu)采購。Wang等(2015)研究了共享二級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及其對高科技企業(yè)的財務績效的影響,發(fā)現(xiàn)平均20%的二級供應商由至少兩個一級供應商共享,共享二級供應商導致一級供應商相互依存的風險模式,這對傳統(tǒng)的處理分離的供應商的風險緩解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共享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會導致供應商斷裂風險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依賴。Munson(2010)發(fā)現(xiàn),豐田、思科、寶潔等大型企業(yè)已經(jīng)開始了大量的努力來確定他們的二級供應商,以進一步了解和控制供應鏈的斷裂風險,減少斷裂帶來的損失。這些研究主要分析了共享供應商時發(fā)生供應鏈斷裂的重大危害以及共享供應商的最優(yōu)采購采購策略,卻沒有考慮在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競爭性制造商共享供應商這一問題。當競爭性制造商共享共同的二級供應商時,供應基礎就有一個單點故障。在預期到斷裂可能會發(fā)生在他們的上游供應商時,制造商就應該選擇最優(yōu)的供應商共享策略,獲取比競爭者更大的優(yōu)勢,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與本文最相近的是Ang等(2014)的研究,他們研究了在共享可靠和不可靠兩個供應商的四種供應鏈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下,制造商通過合同的方式來控制二級供應商的供應斷裂風險,實現(xiàn)最優(yōu)采購。本文以存在競爭關(guān)系的一個可靠供應商和一個不可靠供應商、兩個競爭的制造商和終端顧客市場組成的三級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考慮供應中斷的供應商共享決策。本文的貢獻在于:首先,將競爭引入模型中,通過兩個競爭性供應商和兩個競爭性制造商,分析了兩條競爭性供應鏈之間的供應商共享決策;其次,本文充分考慮了兩個競爭性供應商的可靠性優(yōu)勢和成本優(yōu)勢,研究了在兩種具體優(yōu)勢條件下,制造商的供應商共享決策;此外,由于制造商之間存在數(shù)量競爭,本文從制造商的視角,分析了在三種供應商共享的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下,制造商應該如何選擇供應商共享決策,以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
本文的假設參照了Ang等(2014)的研究,只不過Ang等(2014)研究的是基于合同的四級供應鏈中的最優(yōu)采購決策,制造商的市場價格和需求量都是外生的。而本文研究的是由一個可靠供應商和一個不可靠供應商、兩個制造商以及終端顧客市場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兩個制造商根據(jù)利潤最大化原則選擇供應商共享策略從而獲取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本文的基本假設包括:
(1)假設供應斷裂只可能出現(xiàn)在兩個競爭性供應商處,且兩個相互競爭的供應商都可能發(fā)生斷裂(Snyder & Shen,2007)。根據(jù)供應商供應發(fā)生斷裂的概率,模型把供應商分為兩類:可靠的供應商(r)和不可靠的供應商(u)。假設可靠的供應商不一定是絕對可靠的,也可能有一定的斷裂風險,其斷裂概率比不可靠的供應商要小,但是價格卻更高。可靠的供應商的價格用cr表示,斷裂概率用λr表示,不可靠的供應商的價格用cu表示,斷裂概率用λu表示。因此,cr>cu,λr<λu。
(2)與傳統(tǒng)的供應斷裂分析一樣(Tomlin,2006;Aydin等,2006),本文假設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概率和供應價格是外生的。除了價格和斷裂概率之外,兩個供應商沒有任何區(qū)別,都有足夠的供應能力來滿足制造商的采購需求。并且兩種供應商完全獨立,發(fā)生斷裂的可能性不會互相干擾。
(3)模型考慮了存在競爭性關(guān)系的A、B兩個制造商,他們同時為市場生產(chǎn)并供應同種無差異產(chǎn)品。根據(jù)Ang等(2014)和一些其他學者的研究,文章假設制造商將所采購的原材料生產(chǎn)出來的所有產(chǎn)品都能夠在顧客市場賣出,并且除了原材料采購成本之外,制造商的其他成本都為0。
(4)假設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是完全對稱的,制造商知道兩個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概率和供應價格。
(5)假設供應商、制造商和顧客是風險中性和完全理性的,即雙方根據(jù)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決策。
模型中的A、B兩個制造商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從可靠和不可靠兩個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的數(shù)量分別為
和
根據(jù)Federgruen和Hu(2016)的研究,制造商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市場價格受兩個供應商市場份額競爭程度的影響,其市場價格為p=a-qA-qB,其中a為顧客市場決定的外生參數(shù)。假設p>cr,因此制造商可以通過向顧客市場銷售產(chǎn)品來獲取利潤。考慮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企業(yè)會選擇與其競爭對手共享相同的供應商或者分銷商,其供應鏈存在著交叉重疊。特別是當供應商產(chǎn)品的專業(yè)化程度較高或所供應原材料比較稀有時,市場上供應商相對而言較少,在這種情況下,競爭性企業(yè)間共享一些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就更為常見。基于此,模型考慮了三種不同的上游供應商共享的供應鏈網(wǎng)絡,即兩個制造商可以選擇只共享一個供應商或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如圖1至圖3所示。
圖1 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
圖2 只共享可靠供應商
圖3 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
在兩個制造商完全共享兩個供應商的情況下,兩個供應商中的一個或者兩個給供應都斷裂都會對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作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整個市場供應環(huán)境。當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斷裂,而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時,兩個制造商都只能從可靠供應商處進行單源采購,從而生產(chǎn)產(chǎn)品來滿足終端顧客市場的需求。此時兩種制造商的利潤分別為:
(1)
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概率為p1=)1-λr(λu。兩個制造商從可靠供應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2)
同理可得,當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斷裂,而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時,A、B兩種制造商都只能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概率為p2=λr)1-λu(。此時,從可靠供應商u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3)
當兩個供應商的供應都沒有斷裂時,制造商可選擇同時從兩個供應商處采購,但是由于cr>cu,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制造商會選擇只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概率為p3=)1-λr()1-λu(,此時,兩個制造商從不可靠供應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4)
當兩個供應商的供應同時出現(xiàn)斷裂時,就無法向制造商及時供應生產(chǎn)所需的原材料,因而導致整個供應鏈的斷裂。此時,由于制造商無法及時采購生產(chǎn)所需的原材料,不能向終端顧客市場出售產(chǎn)品,其利潤為0。
綜上所述,在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中,兩個制造商期望的最大總利潤為:
(5)
在兩個制造商只共享可靠的供應商的情況下,兩個制造商根據(jù)供應商供應斷裂的可能性獨立選擇自己的采購策略。兩個制造商各自的不可靠供應商供應斷裂的概率相互獨立、互不干擾,但是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會同時影響兩個制造商的采購決策以及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作。當兩個供應商的供應都沒有斷裂時,從成本最低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哪一個制造商都會選擇只從不可靠供應商那里采購原材料,而不會選擇可靠的供應商。
(1)當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發(fā)生斷裂時,兩個制造商根據(jù)各自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是否斷裂會有不同的采購決策。
當制造商A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斷裂,制造商B的不可靠供應商供應斷裂的時候,制造商A會選擇只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而制造商B只能從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1=)1-λr()1-λu(λu。兩個制造商的利潤分別為:
(6)
此時,兩個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7)
同理可得,當兩個制造商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都沒有斷裂時,由于成本優(yōu)勢,他們都會選擇只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2=)1-λr()1-λu(2。此時,兩個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8)
當兩個制造商的不可靠供應商都發(fā)生供應斷裂時,兩個制造商都只能選擇只從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3=)1-λr(λu2。此時,兩個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9)
當制造商A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斷裂,而制造商B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斷裂時,制造商A只能從可靠供應商處采購,而制造商B會選擇只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4=)1-λr(λu)1-λu(。此時,兩個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10)
(2)當可靠供應商的供應發(fā)生斷裂時,兩個制造商都不能從可靠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因此其采購決策只能取決于各自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是否斷裂。
當制造商A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斷裂,制造商B的不可靠供應商供應斷裂時,制造商A只能選擇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而制造商B由于兩個供應商都斷裂而失去原材料來源,其利潤為0。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5=λr)1-λu(λu。此時,B制造商的采購量和利潤都為0,A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11)
當兩個制造商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都沒有斷裂時,兩個制造商都只能選擇只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6=λr)1-λu(2。此時,兩個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12)
當制造商A的不可靠供應商供應斷裂,而制造商B的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沒有斷裂時,制造商A由于兩個供應商的供應都由于而沒有原材料來生產(chǎn)產(chǎn)品,其利潤為0,制造商B只能選擇從不可靠供應商處采購,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為p7=λuλr)1-λu(。此時,A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都為0,B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分別為:
(13)
當兩個制造商的不可靠供應商都發(fā)生供應斷裂時,兩個制造商都失去了原材料的來源,因而不能及時生產(chǎn)來滿足顧客市場的需求。此時,兩個制造商的最優(yōu)采購量和最大的利潤均為0。
綜上所述,在只共享可靠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中,兩個制造商期望的最大總利潤為:
(14)
兩個制造商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的情況與只共享可靠供應商的情況類似。根據(jù)供應商供應斷裂的情況,同樣可得到兩個制造商的最大利潤(如表1所示)。
表1 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時兩個制造商的采購決策
由表1可得,在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中,兩個制造商期望的最大總利潤為:
(15)
當制造商可以從多種供應商共享的供應鏈結(jié)構(gòu)中進行選擇時,制造商往往會選擇使其利潤最大化的決策,以此來滿足顧客市場需求。為了使制造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需要對三種供應商共享決策進行比較分析。
制造商在與其競爭對手競爭時,應該優(yōu)先選擇使其利潤最大的供應商共享決策。兩個制造商只共享可靠供應商和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時的期望最大利潤函數(shù)分別如式(14)和式(15)所示,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時的期望最大利潤函數(shù)如式(5)所示。為了作出最優(yōu)的供應商共享決策,將(14)式和(5)相減可得:
(16)
通過將兩式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引理:
引理1:只共享可靠供應商比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更優(yōu)。
引理1說明,在包含可靠和不可靠兩個供應商的共享供應鏈網(wǎng)絡中,制造商應該盡量避免與其競爭對手選擇完全一樣的供應商。如果其競爭對手已經(jīng)選擇了供應商,為了提高自身利潤,制造商可以選擇與競爭對手共享可靠的供應商,而保持不可靠供應商的差異性,從而獲取比選擇完全一樣的供應商更多的利潤。
同理,為了比較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和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兩種供應商共享決策,將(15)式和(5)相減可得:
(17)
引理2: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比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更優(yōu)。
與引理1類似,由引理2可知,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鏈網(wǎng)絡中制造商期望的最大利潤比同時共享兩種供應商要大。因此,當制造商在這兩種共享供應鏈網(wǎng)絡中做選擇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與其競爭對手選擇完全一樣的供應商,選擇共享不可靠供應商的策略。
推論1: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和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這兩種決策下的制造商的最大利潤之差與不可靠供應商的成本cu無關(guān)。
證明:式(17)的每個因子中均不包含不可靠供應商的成本cu這個變量,因此兩種供應商共享決策下的制造商最大利潤之差與不可靠供應商的成本無關(guān)。
從推論1可以看出,在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和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這兩種供應商共享決策中,制造商期望的最大利潤之間的差額只取決于供應商供應斷裂的概率以及可靠供應商的成本,而不受不可靠供應商成本的影響。因此,當制造商在做選擇決策,以獲取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利潤時,應該以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概率和可靠供應商的成本作為決策依據(jù),無需過分關(guān)注不可靠供應商的成本。
引理3:當可靠供應商完全可靠時,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和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的制造商期望最大利潤相同。
證明:當可靠供應商完全可靠時,λr=0,此時Π3-Π1=0一定成立。
引理3說明,當可靠的供應商由于處于遠離自然災害的地區(qū)或者其生產(chǎn)線有足夠的技術(shù)和質(zhì)量保證等原因完全不會發(fā)生斷裂時,在與競爭對手共享全部的供應商和只共享不可靠的供應商兩種供應商共享策略中任選一個,都可以實現(xiàn)制造商的利潤最大化。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供應商與其競爭對手共享一個供應商(可靠或不可靠)的供應商共享決策明顯優(yōu)于同時共享兩個供應商的決策,為了進一步分析制造商應該只共享可靠供應商還是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將式(14)和式(15)相減可得:
(18)
引理4:當兩個供應商之間的可靠性優(yōu)勢小于成本優(yōu)勢時,只共享可靠供應商是制造商的優(yōu)勢策略;反之,當兩個供應商之間的可靠性優(yōu)勢大于成本優(yōu)勢時,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是制造商的優(yōu)勢策略。
與可靠供應商相比,不可靠供應商更具有成本優(yōu)勢,而可靠供應商的可靠性優(yōu)勢更為明顯。引理4表明,當供應商的成本優(yōu)勢比可靠性優(yōu)勢更大時,在共享可靠供應商和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兩種策略中,制造商應該選擇共享可靠供應商這一策略,通過選擇不同的不可靠供應商來節(jié)省更多的成本,獲取更多的收益。而當供應商的可靠性優(yōu)勢比成本優(yōu)勢更大時,制造商應該選擇共享不可靠供應商這一策略,通過選擇不同的可靠供應商來提高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降低供應斷裂風險。
引理5:成本差距存在一個臨界值,當成本差距小于該值時,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更優(yōu);反之,只共享可靠供應商更優(yōu)。
證明:
在實際的市場環(huán)境中,供應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會選擇與其他供應商有差異的原材料供應價格。引理5表明,當兩種供應商的價格差異非常小時,在共享可靠供應商和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兩種策略之間,制造商更傾向于選擇共享不可靠供應商,而當兩種供應商的價格差異非常大時,制造商更傾向于選擇共享可靠供應商。
引理6:可靠性差距存在一個臨界值,當可靠性差距小于該值時,只共享可靠供應商更優(yōu);反之,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更優(yōu)。
證明:
在大多數(shù)市場中,供應商的供應發(fā)生斷裂的概率往往都非常小,而且不同供應商的供應斷裂風險相差不大。引理6表明,當可靠和不可靠兩個供應商的供應發(fā)生斷裂的概率相差不大時,在共享可靠供應商和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兩種策略之間,制造商更傾向于選擇共享可靠供應商。而當不可靠供應商的斷裂風險非常大時,制造商會傾向于選擇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從而獲取更高的利潤。
引理7:當可靠供應商r完全可靠時,只共享可靠供應商為制造商的優(yōu)勢策略。
引理7說明,當可靠的供應商完全不會發(fā)生供應斷裂時,在只共享可靠供應商、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以及同時共享兩種供應商三種決策中,制造商應該選擇只共享可靠供應商。這時,可靠的供應商可以保證制造商原材料的可得性,而通過選擇不同的不可靠供應商,制造商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
從上一節(jié)推出的引理可以看出,供應商共享決策與兩個供應商的可靠性差距和成本差距有關(guān)。為了驗證前面所得引理的正確性,本節(jié)對模型中的一些參數(shù)作出了相應的賦值,分析供應商的成本差距t和可靠性差距Δ對制造商的供應商共享決策的影響。
令a=100,cu=20,λu=0.4,λr=0.1,假設可靠供應商的成本cr服從[20,100]的均勻分布。供應商的成本差距對制造商的供應商共享決策的影響如圖4所示。無論成本差距如何變化,共享一個供應商始終優(yōu)于共享兩個供應商。同時,隨著成本差距由0逐漸增大,會存在一個臨界值,當成本差距小于這個臨界值時,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優(yōu)于只共享可靠的供應商,此時,制造商的決策是只共享不可靠的供應商。反之,當成本差距大于這個臨界值時,制造商的決策是只共享可靠的供應商,這與引理5得出的結(jié)論一致。
圖4 供應商的成本差距對供應商共享決策的影響
圖5 供應商的可靠性差距對供應商共享決策的影響
令a=100,cu=20,cr=50,λr=0.1,假設不可靠供應商的供應斷裂概率λu服從[0.1,1]的均勻分布。供應商的可靠性差距對制造商的供應商共享決策的影響如圖5所示。圖5表明,無論Δ如何變化,共享一個供應商始終優(yōu)于共享兩個供應商。同時,隨著可靠性差距由0逐漸增大,會存在一個臨界值,當可靠性差距小于這個臨界值時,只共享可靠供應商優(yōu)于只共享不可靠的供應商,此時,制造商的決策是只共享可靠的供應商。反之,當可靠性差距大于這個臨界值時,制造商的決策是只共享不可靠的供應商,這與引理6得出的結(jié)論一致。
本文研究了由一個可靠供應商和一個不可靠供應商、兩個競爭的制造商和終端顧客市場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引入競爭的因素,在考慮供應商供應斷裂和競爭的情況下,通過制造商的最大期望利潤這一指標來衡量制造商的供應商共享決策。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有一個可靠的供應商和一個不可靠供應商時,制造商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和更穩(wěn)定的市場地位,應該選擇與競爭對手只共享其中一個供應商。而具體共享哪一個供應商與兩個供應商的成本和供應斷裂概率有關(guān)。在兩個供應商的可靠性優(yōu)勢小于成本優(yōu)勢時,制造商應該選擇只共享可靠供應商的決策;反之,則應該選擇只共享不可靠供應商的決策。因此,制造商在做決策時需要權(quán)衡兩個供應商的成本差距和可靠性差距,最優(yōu)供應商共享決策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同時,在可靠供應商絕對不會發(fā)生供應斷裂的情況下,對于制造商而言,最佳的供應商共享決策就是與其競爭者只共享可靠的供應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沒有考慮兩個制造商的競爭強度造成的影響。同時,本文模型考慮的是相同的制造商,沒有考慮不同類型的制造商之間的抑制性,在現(xiàn)實中,制造商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抑制性也會對其決策產(chǎn)生影響。此外,也沒有考慮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模型假設制造商完全知曉供應商的成本和斷裂風險等信息,實際上,無論市場有多規(guī)范,制造商和供應商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后續(xù)的研究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拓展。
[1]李新軍,季建華,王淑云. 供應中斷情況下基于雙源采購的供應鏈協(xié)調(diào)與優(yōu)化[J]. 管理工程學報,2014,28(3).
[2]李新軍,王建軍,達慶利. 供應中斷情況下基于備份供應商的應急決策分析[J]. 中國管理科學,2016,24(7).
[3]汪傳旭,許長延. 兩級供應鏈中供應中斷情形下零售商轉(zhuǎn)運策略[J]. 中國管理科學,2015,23(2).
[4]Ang,E.,Dan,I.,Swinney,R. Disruption risk and optimal sourcing in multi-tier supply networks[R].ResearchPapers,2014.
[5]Aydin,G.,Babich,V.,Beil,D.,et al.DecentralizedSupplyRiskManagement[M]. The Handbook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11.
[6]Bakshi,N.,Mohan,S. Mitigating disruption cascades in supply networks[J].History,2015(3).
[7]Bode,C.,Wagner,S. M. Structural drivers of upstream supply chain complexity and the frequency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15(36).
[8]Chopra,S.,Sodhi,M. M .S. Managing risk to avoid supply-chain breakdown[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04 (1).
[9]Federgruen,A.,Hu,M. Technical note—sequential multiproduct price competition in supply chain networks[J].OperationsResearch,2016 (1).
[10]Kleindorfer,P .R.,Saad,G. H. Managing disruption risks in supply chains[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05 (1).
[11]Klibi,W.,Martel,A. Scenario-based supply chain network risk modeling[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2 (3).
[12]Li,G.,Zhang,L.,Guan,X.,Zheng,J. Impact of decision sequence on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with supply disruption risks[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ELogistics&TransportationReview,2016(90).
[13]Munson,C.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sebook comprehensive coverage and best practices in SCM[D].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2010.
[14]Narasimhan,R.,Talluri,S. Perspectives on risk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9 (2).
[15]Schmitt,A. J.,Singh,M.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sruption risk in a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1 (1).
[16]Sharma,S. K.,Bhat,A.,Routroy,S. An empirical study o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Indian automobile industry[J].IUPJournalofSupplyChainManagement,2014(4).
[17]Snyder,L. V.,Shen,Z. J. M. Managing disruptions to supply chains[C].FrontiersofEngineering:ReportsonLeading-EdgeEngineeringfromthe2006Symposium,2007.
[18]Tang,S. Y.,Gurnani,H.,Gupta,D. Managing disruptions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with endogenous supply process reliability[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14 (7).
[19]Tomlin,B. On the value of mitigation and contingency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s[J].ManagementScience,2006 (5).
[20]Trkman,P.,Mccormack,K. Supply chain risk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A conceptual model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network risk[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9 (2).
[21]Wang,Y.,Li,J.,Anupindi,R.Riskysuppliersorriskysupplychains?Anempiricalanalysisofsub-tiersupplynetworkstructureonfirmperformanceinthehigh-techsector[M]. New York: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
TheStudyofSuppliersSharingStrategy
BasedonSupplyDisruptionRiskandCompetition
Feng Hua1Bao Wenhui2Dai Bin3
(1,2,3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
For a three-echelon supply chain composed of a reliable supplier and an unreliable supplier,two competing manufacturers and an end-customer market,considering the suppliers’ risk of supply disruption and the quantity competition among manufacturers,this paper analyses suppliers sharing strategy and the effect of disruption risk on supplier sharing strategy. The results show that,among the three suppliers shared supply chain network,it is better for manufacturers to share only one supplier than to share the two suppliers at the same time. And when he reliability advantage of the two suppliers is less than the cost advantage,sharing only the reliable supplier is the manufacturer’s advantage strategy.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a critical value for the supplier’s cost gap and reliability gap. When the cost gap is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or the reliability gap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sharing only the unreliable supplier is the dominant strategy. Otherwise,it is better to share only reliable suppliers. Furthermore,when the reliable supplier are fully reliable,it is the manufacturer’s dominant strategy to share only the reliable supplier.
Supply disruption; Competition; Supplier sharing; Probability; Cost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202119、7167113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30112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6YJA630010);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助項目(20160408)階段性成果。
包文輝,E-mailwhutbaowenhui@163.com。
F2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