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君
摘 要:中外合辦學校作為國內外合作辦學的優(yōu)勢資源和先進辦學理念,被充分應用于學生自我管理之中。在實際發(fā)展中,探尋其發(fā)展趨勢、進行其規(guī)模的研究以及教育深度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廣西金融職業(yè)技術學院分別與臺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臺灣東南科技大學、香港金融管理學院等多所境外院校開展了多種類型的合作辦學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合作辦學經驗。本文以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自我管理現(xiàn)狀作為切入點,結合筆者所在學院在合作辦學中取得的經驗,探尋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以及有效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為實現(xiàn)學生管理效能最大化提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中外合辦 學生自我管理 模式
課 題:本文為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重大招標課題《職業(yè)學校學生自我管理與載體構建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ZJ2016ZD08)研究成果。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中外辦學的思想和路徑也愈發(fā)明朗化和多元化。世界各國對人才的需求和面臨的學生事務管理亦呈現(xiàn)多樣化和復雜化,在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期以及發(fā)展中的自我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研究,成為中外合作辦學宗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F(xiàn)就具體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研究探討如下。
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與學生自我管理
目前我國職業(yè)院校將中外合作辦學作為重要的辦學手段,涉及學歷教育項目與非學歷教育項目,甚至從教學基本形式回歸上,實現(xiàn)了高等教育再教育和學歷再完善教育,無論是辦學模式創(chuàng)新還是制度上的各種變更和拓展,都無一不依托學生的自我
管理。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廣泛的招生途徑,包括統(tǒng)招、職業(yè)院校招生及成人自考等形式;在教學模式和教育宗旨上,倡導的合作化和中心化趨勢加強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工作,受學生自身特點影響,有其基礎上的不確定性。
二、學生自我管理面臨的困惑
受生源的多樣化的影響,學生的基本情況不同。尤其是包括學生素質、掌握基本專業(yè)知識結構和技能以及家庭背景的影響作用較為突出。
1.教育理念的更新難問題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從古至今完善教育教學的辦學機制和作用研究并擁有完善的教育背景和基礎的教學,教學理念受中國傳統(tǒng)儒學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以學生為基礎的教學盡管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但是將中外合作辦學的主旨思想植入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中,需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工作中進行逆轉,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2.學生基礎的平衡性問題
中外合作辦學的課程設置以差異化為特點,而學生學習的難度和學習的復雜性也就更明顯,尤其是學生基礎水平和之間的差異性矛盾進一步加深惡化,給學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實施的難度和實施的要求也更為嚴格。
3.缺乏健全的統(tǒng)一管理機制
中外合作辦學需要統(tǒng)一的管理機制,但歷經數(shù)年的發(fā)展,完善程度并不高。尤其是一些高素質人才和配套教學設施和教學軟硬件的支持工作,目前還受自身發(fā)展的局限,相關管理人員的匱乏和問題以及矛盾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具體的應對策略和應對問題,還需要創(chuàng)新出新的路徑。
4.缺乏對學生的正確認識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與國際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矛盾制約、“高學歷=高技能”的思想制約,教育與工作的不對等性研究,顯得與現(xiàn)實情況格格不入。高等教育國際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國外教育的先進性思想,并不能為學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所接受。
5.缺乏對學生自我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
受20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成為時代發(fā)展下的產物,成長中過多的家庭關懷,反而使得他們喪失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面對困難的能力,加之自我控制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局限下,人際、學習、工作、家庭以及繁育后代的抗壓能力較為低下。90后學生攀比心理和逆反心理較強,心理問題和個人思潮的膨脹,對學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極為不利。
6.基于轉型期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接待探索
中外合作辦學名義上注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培養(yǎng)方法的建構,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宗旨和教學平臺的延伸上,以企業(yè)為導向的工作模式的探索的定位描述,使得學生事務管理和就業(yè)之間的銜接度普遍不大。
三、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
1.教育培養(yǎng)模式和制度創(chuàng)新
依據國內外先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結合自身的計劃調整,實踐對學生基礎技能的考核,依據學生基礎程度,實施以學生治理學生的新型教學管理方法。在實際的學生事務管理中,針對程度不好的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復習以及對學生基礎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班級文化建設確保制度先行,以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并在實際中凸顯班級建設的導向性作用。
2.注重班級建設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班級建設管理的重要和核心部分。注重管理隊伍建設,從輔導員到班干部、干事以及學生個體的分級管理,不僅可以切合學生自我實踐,同時也有效降低了教師的勞動強度,更能在具體工作實踐和基礎平臺上,實現(xiàn)對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把握,也可以在自主的工作平臺中,尋求一種最有效的管理道路。管理者還要通過不斷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管理技能,在日益復雜的管理工作實踐中,尋求摸索出一條富有前景的道路。
一個好的班委對推動整個班級的班風建設,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工作以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確保班級自我管理有效性提高,必須有一定的領導核心,帶領全體學生思考、前進。班長必須有責任心,帶頭搞好同學關系,綜合素質以及辦事能力和號召力強。班級內部設置崗位,除了要做好團結外,還要避免冗雜,尤其是班委會的設置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輔導員的責任不能淡化,必須掌握第一手資料,并最終獲得全面進步。
3.注重學生自我管理德育能力的提高endprint
學生自我管理的引導,有賴于對學生敏感問題和脆弱防線進行等系列和等價值的心理教育,在適時的心理輔導和戰(zhàn)略基礎上,以完善的預警機制,實現(xiàn)學生之間和學生自主心理矛盾之間的全面科學把握。建立起一系列的預警機制,從心理上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瓣P愛教育”除作為學生自我管理德育能力提高的框架和支撐外,還作為和諧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支柱加以延伸,將更好地落實各項具體工作,并實現(xiàn)靈魂與肉體的完美契合。在中外合作辦學上,以學生管理系統(tǒng)貫徹自我管理思想,做好自身定位,使得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發(fā)揮出它本身的思想價值。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意識,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管理,讓學生在集體實踐活動中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4.以科技為依托的人才管理戰(zhàn)略
學生管理歷來重視管教,不重視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把控,不以企業(yè)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教學改革,就不能培養(yǎng)出適合企業(yè)需求的人才。但是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與學生的管理工作結合在中外合作辦學的思想理念和思想深度中,并沒有尋求出最合適的路。
信息化和市場化為導向的工作平臺上,要實施有針對性的自我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離不開諸如網絡平臺、移動終端和信息電子化管理的科學化道路,同時也是最大限度反饋班級自我管理意見和建議,實踐全程化、科學化防控策略人才搖籃的主要立足點,并最終獲得個人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四、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模式研究思考
1.思考學生特性
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應用,有賴于學生學習自覺性的提高。對不同基礎和不同程度以及不同來源的生源,實施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提升上課的動力和積極性以及互動性。
2.思考中西方教學差異
中外教學授課模式和授課行為、授課項目之間的差異很大,合作項目教學法必須立足中國本土資源環(huán)境,外教進度和授課形式把握,還必須有賴于對中國文化的遵從和改進。以英語課程教學的學生自主管理為例,實施有針對性的授課方式和授課策略改進,將從極大程度上確保學生自主管理效能最大化。
3.管理必須立足學生實際
學會需要獲得滿足的過程,主要依靠自我能力實現(xiàn),“官二代”和“富二代”以及“貧困”,為學生適應集體生活和有效管理實踐了自我意識和自我能力的加強以及學生規(guī)章制度和挑戰(zhàn)之間的協(xié)同管理關系,尤其是一些自卑心理嚴重的學生,其極端行為和認知甚至危及他人。
學生自主管理工作,依據紙媒、多媒體、移動終端和互聯(lián)網等,實現(xiàn)遠程交流和即時交流,并逐步建立起歸屬感。充分重視學生、緊抓學生脆弱防線、處理學生關系、與家庭關系、與同學之間關系等,將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4.個性化管理
學生管理工作者針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管理。為避免加劇性格的多樣化和極端化,將家庭和社會關系和諧化和目標化,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和分類管理,并最終實現(xiàn)教學成果的最大化。聯(lián)合社會和家庭,給予學生好的成長條件,尤其增加他們的抗壓能力和處理挫折的能力。
為確保學生管理真實有效,實施嚴密加難度和嚴格的階段性引導,需要學生事務管理更多的將精力投注到學生身上,以完善的熱情、優(yōu)質的服務、先進的管理理念,實現(xiàn)學生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最終使學生受益匪淺。
5.競爭化管理
中外合作辦學最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保持思想活躍、性情活潑和活動積極性高特點。學生競爭平臺上,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合理把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參與國防軍訓教育的洗禮,都在無形之中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
6.德育工作第一位
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及耳濡目染,除了讓學生收獲知識和技能外,更能在嚴格的行為界定中,感染和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知錯能改、明禮誠信、團結友愛以及彈性指導。
班級管理優(yōu)勢的發(fā)揮,有賴于班干部的德育工作以及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在扶持與鍛煉中,獲得更完善的信息培養(yǎng)機會。
7.借鑒外來精華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參加問題活動來得到提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成功舉辦的問題活動,使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取得良好的成績。教學管理理念方面,借鑒外國大學的“以學生為本管理”以企業(yè)和經濟以及商業(yè)為就業(yè)平臺的培養(yǎng)模式,以完善的服務對象和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的管理工作,將師生和教學定位到平等、和諧、有效、監(jiān)督的學生需求和社會情感實踐交流之中,并最終實現(xiàn)了教學的人文關懷。
8.教學目標定位和理念創(chuàng)新
中外合作辦學以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己任,以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中,注重通過對學生的自主管理來實現(xiàn)對書本知識、理論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導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校教育氛圍中,以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促進了學生外語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能力的全面科學培養(yǎng)。
9.制度約束和保障
中外合作辦學專門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除了依據教育部的紅頭文件外,還要充分考慮到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樹立正確的學生行為規(guī)范,增強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從維護學生利益角度出發(fā),將樹立正確的校風、學風和考風作為學生事務管理的重要和核心部分,形成良好的學生辦學項目口碑,并加強對學生制度與法律的相關教育工作開展。
五、小結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工作是學生自我管理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維護學校秩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保障。全面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是基于新形勢對高校管理的現(xiàn)實要求。基于學生自我管理工作研究,探尋提升學生自我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對學生管理工作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值得新時期的教育管理者應用實施。
參考文獻:
[1]王魯蒙,席敬.談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8).
[2]李凱.合作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初探[J].黑龍江教育,2006(3).
(作者單位:廣西金融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