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向麗
【摘 要】本文借助多種微寫作訓練形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一材多用訓練、爭鳴辯論活動、層遞寫作訓練、逆向思維訓練等,通過訓練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辨證思維、逆向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微寫作 思維能力 思維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159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梢?,課程標準很重視思維發(fā)展對寫作的作用。廣西教育學院兼職教授袁剛認為“作文寫不好,關鍵原因有兩個:一是思維打不開;二是句子寫不美”。在筆者看來,思維打不開導致無話可寫是學生怕作文的最主要原因。為此,我們通過多形式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一材多用訓練。選取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就其不同方面進行多角度分析,以訓練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運用材料做論據(jù),嘗試寫微議論段,并進行展示。學生搜集的人物涉及雷軍、希拉里、卡梅隆、尼克胡哲、實習學霸閆東杰、最美鄉(xiāng)村教師任影等“時尚速食”。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沖擊著學生的思維,寫出了很多有見解的文段。如關于美國摩西奶奶的事例,一個小組的同學就提出了5種觀點,有的同學側重于不畏挫折,堅持夢想;有的同學強調“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讓熱血變涼”;有的同學認為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有的同學談要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有的同學肯定其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
開展這一活動,將學生的眼光由書本引向了廣闊的生活,增加了與名人對話的機會,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多角度立論,開啟了學生變換角度看問題的閘門,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形成。
2.爭鳴辯論活動。我們常說,理不辯不明。為了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對富有爭論性的事件進行辯論,如辯論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該不該談戀愛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通過辯論,不僅提高了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當然,我們也對與語文學習直接相關的事件進行爭鳴。如鑒于西方國家在旅館內擺放《圣經(jīng)》的做法,中國是否應該效仿而在旅館內放上一部“四書”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辨證分析,學生引古聯(lián)今,觀點針鋒相對,正方的觀點側重于從四書的精神價值、地位等方面強調在旅館中擺放“四書”,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中國的文化氛圍;可以提醒人們勿忘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有利于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反方側重于從四書內容的晦澀和旅客特點進行辯駁,認為當今人們有事沒事?lián)е謾C,喜歡輕閱讀、淺閱讀,在旅館擺放“四書”,是形式大于內涵、浪費財力的做法。
在辯論中,正反方代表都能抓住對方的關鍵之處進行反駁,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廣闊性,促進了類比思維、辨證思維的發(fā)展。
3.層遞寫作訓練。通過不同形式的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思維更為開闊、更為敏捷。為進一步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在學習《大學》的基礎之上,讓學生模仿其寫作形式,開展層遞寫作訓練活動。該活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可喜的是,經(jīng)過幾次訓練,也涌現(xiàn)了不少佳作。如:
我們要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它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體會,一種思想,一種探索,一種途徑。如果你能做到如此,才會有專一而認真的態(tài)度。有了專一的態(tài)度,才會有他人領悟不到的體會;有了這種深刻的體會,才會有更前進的發(fā)現(xiàn);有了發(fā)現(xiàn),才能去探索;有了探索,才會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創(chuàng)造,才能攀上成功的高峰。因此,“打破砂鍋問到底”,絕不是無用之術,而是通往成功的便捷之路。
這一片段是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思考中解決問題,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明白了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方法,總結了學習的規(guī)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寫作的訓練,也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對以后的學習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樣的作文訓練,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4.逆向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對司空見慣的觀點或事情進行反向思考,進而提出一種新的與眾不同的觀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在訓練中,我們對“近墨者黑”“開卷有益”“眼見為實”“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等常見觀點進行了逆向思考訓練。這些習作帶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受。下面列舉學生對“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新認識:
(1)在我看來,“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只是毫無意義的自我安慰,是試圖用短時間的努力掩蓋長久的懈怠的笑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沒有長久的積淀,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像荀子《勸學》中所說的那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僅僅是“光”一點有什么用,不還是不能使它變快嗎?所以,這種臨陣磨槍的行為是可笑的,多是無用功罷了。
(2)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人們往往會選擇臨時用功,并美其名曰為“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雖然短暫的做功可以讓事物表面上有所進展,但一時的光鮮亮麗并不叫閃亮,只有像鉆石一樣從內而外的發(fā)光才是永恒。況且,不少臨時功夫都是濫竽充數(shù)的三腳貓功夫,看似“花枝招展”,實則缺少內涵。因此,“不快也光”的“光”是不會長久的。
兩段文字從短暫與長久、暫時和永恒的辯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其中的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很有說服力,顯示出學生思維的深度,這在以前的文章中是很少見的。但需要提醒的是,逆向思維并不是專唱“對臺戲”,它是建立在發(fā)散思維和辯證思維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因為一味求新而逆向,那只能走進錯誤的死胡同,找不到出路。
通過以上思維訓練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作文水平有了較大范圍的提高。正如一位外國作家所說的,“每個孩子都有寫作潛質,一旦這種潛質爆發(fā),能量超乎你想象?!睕Q定學生寫作潛質的正是思維能力,思維發(fā)展了,學生才能寫出好作文。所以,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架起思考的橋,幫助學生走向寫作的新境界。[注:本文是省課題《利用微寫作提高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