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要】本文就當下教學中普遍利用信息技術的現(xiàn)象闡述了作者的幾點思考,論述了在物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較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同時也表明了應用中應該避免的幾點錯誤做法,真正的做到服務于教學,促進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165-01
新課程標準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觀點和教學方法都遭受著質疑,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在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也是大勢所趨,一時間,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教學的評比,比賽,大練兵也應運而生。教育部2014年5月印發(fā)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中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作為物理教師,其核心能力應該體現(xiàn)在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真正的達到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興趣,促進物理的有效教學,不能一味的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而忽略了教學本身。
信息技術就是利用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技術組合而成的信息系統(tǒng),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些都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應用信息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也有不可不避免的問題,那如何在教學中做到巧用信息技術,真正的促進物理的有效教學則是物理教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一、巧用信息技術,將生活引出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
初中物理是趣味性物理,實用價值高,更多的是針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形成原因,但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匱乏,閱讀的書籍少,老師用語言表述的現(xiàn)象很難在學生腦海形成印象,既費時又費力,這時候就可以用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直觀的向學生展示,既提高的興趣,又擴大了視野,還能提高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例如:在此次浮力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人都會用輪船漂浮在水面,熱氣球浮在空中來引入本課,那用不同的多媒體手段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比如用暢言中畫廊展現(xiàn)浮力的圖片的形式,或者用國外動畫片里的用氣球帶動房屋旅行的視頻,又或者用生活中發(fā)生的消防員巧用浮力救出落入枯井的母羊的形式導入該課,都增加了物理課的趣味性,同時又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實用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二、巧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看到”生活中看不到的現(xiàn)象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是比較欠缺,普遍表現(xiàn)出對物理規(guī)律、物理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礙,課本上看不到的,生活中又很難觀察的現(xiàn)象,只能依賴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彌補這種現(xiàn)象。例如:在浮沉條件應用中舉到的潛水艇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浮沉,可以利用暢言系統(tǒng)中的Flash動畫,形象直觀的表示出下沉時吸水,上浮時排水,這樣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效果比較好;再比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書上給的和圖片上顯示的都是平面圖,如果能用動畫讓三個星球按照規(guī)律運動起來,學生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什么位置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而且記憶深刻,效果遠遠比語言好過很多倍。
三、巧用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融合,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
中學物理屬于實驗物理,很多規(guī)律結論都來源于實驗,學生的實驗操作和教師的演示實驗都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很多實驗中,受到器材和材料,天氣等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實驗現(xiàn)象都不明顯,這就直接影響規(guī)律的形成。這里我們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突破常規(guī)實驗的局限。例如:在光的反射實驗演示中,由于受到光線和器材的影響,只有班級前兩排的同學能看到現(xiàn)象,我們可以采用提前攝像放視頻的方式,讓更多的同學能夠觀察到。還可以利用暢言系統(tǒng)的虛擬實驗室,通過鼠標的拖動,進行虛擬實驗,讓學生徹底擺脫傳統(tǒng)實驗中的種種限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索性實驗的作用,自主模擬實驗,歸納,形成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四、巧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診斷評價并及時改變學習方法.比如上課可以充分利用實物投影對課堂學習的反饋練習進行及時評價,這樣可以就可以對學生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展現(xiàn),保障反饋及時,避免其他同學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巧用信息技術,利用好網(wǎng)絡教學平臺,做好師師交流,師生互動
可用利用網(wǎng)絡資源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在線觀摩成功課例教案和課件等,也可以與其他老師在線交流和在線學習等,共同解決一些疑難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安徽基礎教育云平臺,可以有效的滿足這些要求。其次,當下比較流行的”微課”就是圍繞某個知識點,以流媒體的形式進行簡短的教學,這樣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得薄弱點進行下載,實現(xiàn)移動學習,非常適合個性化教學。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合理利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幫助在教學中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使用時也應該避免一些問題,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1.避免將教學由傳統(tǒng)的“人灌"變成”機灌“
巧用信息技術,不是上課用了多媒體就是了,有的老師認為我上課用了PPT了,我就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了,信息技術不僅僅是PPT,不能形成屏幕放,學生抄的局面.如果老師就是僅僅利用PPT去展現(xiàn)知識框架,習題,例題,然后老師激情澎湃的說,學生埋頭苦抄,教師省去了大量抄題板書的時間,教學進度加快了,內容變多了,學生只剩下不停的抬頭低頭了,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在這樣“填鴨式”的多媒體教學下,學生的思維根本沒有得到解放,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性思維的發(fā)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2.避免用信息技術徹底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的板書
事先編輯好內容,上課用課件的形式播放固然可以節(jié)省時間,加快教學進度,但物理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思維很強的學科,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空余時間給學生自己思考,不是僅僅看看聽聽就好的,必要的部分還是要以板書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一來可以在老師板書的同時學生可以消化,思考;二來,板書的內容可以在繁多的課件內容中凸顯出來,起到重難點突出的作用。我也曾經(jīng)聽過不少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比賽,不少人都為了展示多媒體的應用,一節(jié)課花樣百出,有文字,有圖片,有視頻,有音頻,有動畫等等,一應盡有,看的人眼花繚亂,所有的內容都呈現(xiàn)在屏幕上,將一節(jié)課徹底變成了“指尖”教學,一個字沒動。這樣的教學,學生看著高興,聽著開心,接受到的信息量大,但學生無法從繁多的內容中抓住重點,效果是微乎其微的,那本節(jié)課的信息技術就喧賓奪主,未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作用《新課程學習》2013年.
[2]提升物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建議中學物理教與學2015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