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47-01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倪\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的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但有不少電教課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抓住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點,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應從哪些方面來確定其最佳作用點:
一、新舊知識連接點
在領會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憑借電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輕松獲取新知識。
如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時,我設計了兩組畫面。第一組認識一個數(shù)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再通過學具配以折折,擺擺、畫畫等實際操作感知單位“1”,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如六個蘋果組成的整體,八面小旗組成的整體……通過幻燈在銀幕上依次顯示,于此同時老師便引導邊板書,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回答老師在講解“分數(shù)意義”的過程中所提出的有關問題。
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分數(shù)概念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后,抽象概括,一個東西如一個蘋果、一個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群羊、一隊小朋友,一片森林、一些小旗……都可看作單位“1”,同時銀幕不斷顯示這些畫面,加深對單位“1”的具體理解——單位“1”可以小至一個細胞,大到整個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zhì)屬性綜合起來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數(shù)的意義”
二、教學知識的重點
如教學“相遇應用題”時其要點是1、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特征;2、在能正確分析此類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如教學時,在兩張紙上各畫一輛汽車,通過抽拉直觀演示,顯現(xiàn)兩輛汽車相遇的全過程。如果這樣分解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a、時間相同;b、地點兩地;c、方向相對;d結果相遇。待學生掌握了這些特征后,進一步通過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相遇時間、相遇路程概念的含義。即速度——單位時間里兩車共有的路程,相遇時間——從兩車同時出發(fā)到同時相遇所經(jīng)過的時間,相距路程——相遇這段時間時兩車共有的路程,教者通過投影的直觀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兩車從起點出發(fā)開始到兩車相遇難點,突破了難點后,學生對相遇應用題特征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因面解答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三、教學知識關健點
在教學關健處借助電教手段,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異分母數(shù)加減法”的關健是要求學生先分清楚分母不同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在教學1/2+1/3時,我先設計了兩幅投影,教學時首先展開第一幅,啟發(fā)提問1/2+1/3結果是多少呢?是2個1/2嗎?是2個1/3嗎?同時旋轉圖片,從1/2圖片陰影使學生看清2個1/2的陰影是整個圓,然后旋轉1/3的圖片使其占有2個1/3的陰影面積,此時,再將陰影1/2陰影面積與1/3陰影面積相加后,與上兩次2個1/2與2個1/3面積所得的圓的陰影面積均不同,然后再再旋轉它們各復原位,使學生在直觀觀察中了解到1/2+1/3既不是2個1/2,也不是2個1/3,從而自然得出異分母分數(shù),分母不同,即分數(shù)單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結論,明確了這個道理后,學生由于受到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正遷移的啟示,就會立刻聯(lián)想到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shù)再相加減,待學生答出各分數(shù)通分后的結果時,展示第二幅圖,并將兩幅圖重合在一起。這樣整個思維過程,計算方法全溶于投影中,不知比傳統(tǒng)媒體——由幾個不透明的圖來講述效果要好多少?
四、學生思維轉折點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等問題,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學生思維轉折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發(fā)散性思維,又少走彎路,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又如當學生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學生在計算半圓周長時,思維轉折處產(chǎn)生了障礙,沒有考慮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圓的區(qū)別。此刻,展示半圓圖(弧長和直徑可以分離的合片)通過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圓周長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一問題,學生就會立刻明白錯在哪的確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學生思維困惑點
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正方體切割成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一共可以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紅色的有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都沒有?
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投影在銀幕呈現(xiàn)“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tài)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期間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zhèn)?,靜動結合等諸多優(yōu)點,的確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具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心里特點、教學內(nèi)容、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選取電教媒體的最佳作用點,絕不可以認為電教媒體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電教滿堂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