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成 李思敏 葉茂球
【摘要】 目的 觀察和探討手術聯(lián)合康復治療對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臨床療效。方法 50例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患者, 按照入院時間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25例。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手術治療,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術后康復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指導手部功能鍛煉。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結果 治療前, 兩組ADL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96, P>0.05);治療后, 研究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924, P<0.05)。結論 手術聯(lián)合康復治療對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復具有明顯療效, 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應用。
【關鍵詞】 康復治療;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112
燒傷畸形的程度可各不相同, 輕度畸形見于燒傷后經(jīng)妥善的早期治療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 僅有輕度的功能障礙, 病變主要局限于皮膚組織層出現(xiàn)增生性瘢痕, 或由于植皮術后攣縮或由于兒童生長造成皮膚相對攣縮, 但皮下組織能夠完成, 無關節(jié)囊和肌腱的病變, 經(jīng)切除瘢痕組織進行游離植皮后即可矯正或基本矯正畸形[1]。嚴重畸形可導致爪形手畸形, 甚至更嚴重的畸形, 手術治療較復雜, 療效也因病情嚴重程度不同而異。本研究探討手術聯(lián)合康復治療對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 50例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患者, 按照入院時間將其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25例。研究組男15例, 女10例, 年齡
19~42歲, 平均年齡(30.6±6.2)歲, 燒傷原因:3例蒸汽, 8例
熱金屬, 9例熱液, 5例火焰;對照組男14例, 女11例, 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31.2±6.5)歲, 燒傷原因:4例蒸汽, 7例熱金屬, 10例熱液, 4例火焰。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手術治療,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術后康復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指導手部功能鍛煉。常規(guī)手術方法:對瘢痕部位行切除處理, 按照大鋸齒狀沿著攣縮瘢痕緣作切開處理, 并對瘢痕組織行銳性、鈍性分離, 從而進行徹底的切除處理, 將皮下組織顯露出來。在進行切開、分離處理時, 需要注意避免對肌腱及其他重要血管造成損傷, 給予畸形矯正處理后, 便可將止血帶放開, 改用熱鹽水紗布對出血處行壓迫處理, 從而達到徹底止血的效果。對于創(chuàng)面的修復, 需按照患者實際瘢痕情況進行處理, 如果瘢痕面積大, 處于掌面部位, 則可選擇全厚皮片對其進行修復;如創(chuàng)面處于手指部位, 且面積相對較大, 則需要選用中厚皮片對其進行修復處理。對于皮片的切取, 應按照創(chuàng)面比例選擇??p合時需按照創(chuàng)緣間斷或連續(xù)進行, 然后給予其皮片下沖洗, 加壓包扎, 固定于功能位或拮抗位。常規(guī)指導手部功能鍛煉:①按摩??善鸬街雇?、消腫的效果, 并利于患者血液循環(huán), 采用柔韌而有彈性的手法按摩, 可對皮下組織及關節(jié)間隙起到有效作用。②被動活動。要循序活動每一個指關節(jié)10次左右, 頻率不宜過快, 而屈伸幅度盡量大。③手部溫水浴。1~2次/d, 15~20 min/次。在水浴中被動、主動練習手指屈伸, 方法簡便。手功能康復治療:在手術后第14天進行拆線, 于他人監(jiān)護下行功能鍛煉, 對關節(jié)活動度、肌力進行聯(lián)系, 并指導患者主動、被動的屈伸指間關節(jié), 練習腕關節(jié)伸屈。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評分[2], 總分100分, 其中評分<20分患者生活完全需要依賴他人幫忙, 評分20~40分患者大部分生活需要他人幫助, 評分41~60分患者則部分生活行為需要他人幫助, 評分>60分患者則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無需他人幫助。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 兩組ADL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96, P>0.05);治療后, 研究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924, P<0.05)。見表1。
3 討論
手部燒傷的部位多數(shù)以手背所占比例居多, 所以手背出現(xiàn)攣縮畸形的情況也相對較為常見。在人體的眾多功能部位中, 手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所以若手部因燒傷出現(xiàn)瘢痕攣縮后, 應及時給予處理, 而不是待瘢痕組織穩(wěn)定后才手術。臨床中可將手部瘢痕攣縮分為兩種類型, 分別是輕、重型攣縮畸形 [3]。手部燒傷后畸形是各部位燒傷后畸形中最多見的, 手部深度燒傷創(chuàng)面愈合后, 造成瘢痕攣縮, 限制手的活動, 如不能得到及時治療, 除瘢痕攣縮造成手的畸形外, 還可繼發(fā)深部組織的病變, 如肌腱、關節(jié)囊攣縮、關節(jié)脫位、肌肉萎縮等。手部燒傷后畸形的治療相當復雜, 術前應對瘢痕攣縮情況等進行檢查[4-7]。對嚴重畸形者, 應分次手術糾正畸形, 術前制定詳盡、全面的計劃, 考慮到手部的瘢痕攣縮將導致深部組織的繼發(fā)性病變, 所以應盡早手術及時治療, 特別是兒童, 手術后一定要盡早加強功能鍛煉或用活動支架, 以鞏固手術效果并進一步改善手功能。應盡可能地切除攣縮瘢痕, 解除攣縮, 恢復正常的解剖結構、層次及位置, 對缺損組織, 應盡可能作相應的組織移植修復。手術后采用手部指教及康復治療, 對于患者的術后療效鞏固具有較好效果。若是對于患者的術后康復治療未給予重視, 則會影響其手術效果, 有些患者甚至會因此喪失再次治療與改善的機會[8-10]。endprint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康復主動活動, 并借助于體療器械, 如木制圓錐體、滾輪、木輪、分指板、手指肌力練習器、握力練習器等;如掌指關節(jié)和指間關節(jié)屈式夾板、指甲牽引支具等, 借橡皮筋的持續(xù)、輕度的牽引彈力, 對抗性地練習手指屈伸、握拳、拇內(nèi)收、外展等功能, 每個動作做10~20次, 是恢復關節(jié)活動功能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結果表明, 治療前, 兩組ADL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96, P>0.05);治療后, 研究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924, P<0.05)。
綜上所述, 手術聯(lián)合康復治療對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復具有明顯療效, 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競卓, 王韶亮, 劉婷, 等.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治療體會.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7, 16(4):294-296.
[2] 李燕. 手術聯(lián)合功能鍛煉整復治療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療效觀察. 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 2017, 12(1):79-80.
[3] Yim H, Kym D, Seo DK, et al. Serum cystatin C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burn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5, 45(6):594.
[4] 師紅玲. 小兒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整復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探討. 中國醫(yī)療美容, 2016, 17(8):70-71.
[5] 呂東.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形治療. 中國醫(yī)療美容, 2016, 17(8):25-27.
[6] 許學文, 岑瑛, 石健林, 等. 燒傷后手指瘢痕攣縮畸形綜合治療的臨床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6, 20(9):902-905.
[7] 張大威. 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復.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0, 31(12):1920-1921.
[8] 胡檢, 黃宇斌, 黃志斌, 等.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術后康復治療52例臨床研究. 醫(yī)學綜述, 2012, 18(14):2321-2322.
[9] 楊曉梅.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手術及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 山西醫(yī)科大學, 2008.
[10] 姚明山, 陳光玉. 手部深度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治療. 中國燒傷創(chuàng)瘍雜志, 2010, 22(5):386-388.
[收稿日期:2017-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