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自清,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文章,認為他的美文語言優(yōu)美清新,樸實自然,情感真摯感人,給人留下了詩一般的享受;但有誰知道朱自清先生漫長的教學生涯中那獨到的教育教學思想呢?筆者通過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教學思想,發(fā)現(xiàn)對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學仍有很多啟迪。
一、了解促進鑒賞
朱先生的教學思想“了解與欣賞”中,其中這個“了解”不是簡單地對文本的了解,而是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我們的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有久遠的文化底蘊的,但許多學生并不樂意讀,更不知怎樣欣賞。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厚重的文化,了解更多的欣賞方法,了解更多的現(xiàn)在書本中沒有的東西,尤其是古代文學,才可能學會鑒賞現(xiàn)在書本上的東西。我們在學習古代文學之前,要指導學生了解更多的鑒賞方法,以備學生鑒賞之需,像不同時代的文學特點,對古代文學做出來的貢獻,它所處的地位,尤其是創(chuàng)作方法、藝術特色,要指導學生了解并體會。有了這個了解做基本的鋪墊,鑒賞文學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再欣賞課本上的文本就會水到渠成了。
如學習《陳涉世家》一文,可以在學習這篇文本之前,了解一下司馬遷的《史記》,通過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志向和寫作風格的了解,重點了解《史記》這本宏篇巨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它的體裁、藝術手法、語言特色等,都要指導學生了解。為了加強學生對古代文學的喜愛,教師可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示《史記》的魅力,像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愛上古代文學。我們有了這些鋪墊,再學習《陳涉世家》時,學生對文言文就有了很大的興趣,而且能夠很快投入到文本學習中。
二、朗讀深化閱讀
朱自清先生的“讀的作用”中,談到了朗讀文本對賞析的重要作用,這和我們古人的認識是相通的,古人早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說法。我們的確要重視讀文本,而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主要重視的是文本賞析,像分析文本的層次、解決重點詞句的含義、賞析文本的藝術特色等,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用這上面了,學生哪里還有時間來讀文本。學生只有建立在對文本的熟悉上,才有可能會更好地完成鑒賞文本的任務,只有學生對文本做過認真的朗讀和思索后,才有可能在朗讀中體會到文本的內涵,在領會文本內涵的基礎上,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文本,不斷地揣摩思考,才能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詩歌,可以在讀中品味詩歌的意思,在讀中揣摩詩歌的意境,在讀中體會詩歌的情感。如學習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我們就要讓學生多讀幾遍,通過朗讀先理解詩歌的內容是什么,然后再進行朗讀,在讀中體會作者在詩歌中流露出的對祖國的深切的愛。為了更好地讀好詩歌,當然僅僅知道對祖國的愛這個主旨情感還不夠,我們還要繼續(xù)指導學生邊讀邊思,在讀中進行認真的揣摩,在讀中體會每一句每一節(jié)的含義,做到更好地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進而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更透徹地領會詩歌的內涵。
三、重視經(jīng)典閱讀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教學思想上談到了對經(jīng)典的閱讀,先生認為閱讀經(jīng)典對學生的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意義。經(jīng)典的魅力是經(jīng)過時間的磨洗而愈加精彩的,它不隨時代的變遷魅力上而有一絲一毫地衰減,閱讀經(jīng)典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凡的意義,所以我們要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完成對經(jīng)典的閱讀和鑒賞。
如學習《阿長和山海經(jīng)》一文,魯迅先生用他如椽的大筆,向我們展示了他真實的內心世界,筆法豐富多變,很值得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點,對阿長媽媽分別用簡筆和繁筆交叉來寫,把一個樸實善良而又迷信嘮叨的農村婦女刻畫地特別生動。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作者前文和后文形成強烈的對比,欲揚先抑。作者的這些散文的筆法讓學生受益匪淺,有了這個底子,我們再要求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朝花夕拾》就沒有難度了。當然一篇《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不能把魯迅先生的散文藝術都展現(xiàn)出來,我們在布置學生閱讀經(jīng)典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做一個名著導讀,讓學生閱讀經(jīng)典也有一個方向,便于學生更好地體會散文的妙處。
我們初中語文課本后面每冊都有必讀的經(jīng)典之作,有的文本選自后面的經(jīng)典,這樣的經(jīng)典,我們不妨在鑒賞過選文后就讓學生自主閱讀,趁熱打鐵,互相補充;有的是人文性相似,前面的文本和經(jīng)典可以做個比較閱讀;有的是文體的相同,在學習文本的同時,通過閱讀經(jīng)典,深化對這種文體的認識等。
只要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能認真踐行朱先生的教學思想,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鄭冬梅,江蘇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