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燕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教育的必由之路和應有之義。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筆者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關注學習過程三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探究;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關注;學習過程
目前,在教學改革的深化階段,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教學改革的最終價值追求。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但是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一、 審視小學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
第一,教學理念亟待轉變。
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條件下,可以接觸到美麗的畫冊、精美的文具盒、漂亮的包裝紙等富含美術元素的內容。因此學生已經(jīng)初步感受到了美術的魅力所在。但是部分教師對美術課有一定的認識誤區(qū)。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美術課,就是讓學生“照貓畫虎”,能夠簡單地進行作品臨摹就可以。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之下,美術教師常常將美術課上成學生的臨摹課,在課堂中進行探究性的活動無從談起,科學的指導更是不見蹤影。學生的學習活動變?yōu)闄C械性的重復活動。因此,美術教師只有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加強教學理念探究性,才能夠豐富教學方法,真正地做到滿足學生的需求。
第二,教學設計亟待精細。
當前教學改革正處于深水區(qū),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以及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有失科學。大多數(shù)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時,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捕捉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也沒有精心準備教案。部分小學生由于自身的控制力較差,不能專心些學,也不能積極聽從教師的引導,因此大多數(shù)的學習狀態(tài)是在自娛自樂。也有部分學生被動聽從老師的安排,一味地模仿現(xiàn)成的作品,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作意識有待提升。
第三,教學實施過程性亟需重視。
當前小學專業(yè)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不能巧妙結合學生現(xiàn)有知識點和學生的興趣點,沒有給予學生積極的教學引導,不能精準實施教學案例,也不能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完善當前的教學模式。因此,小學生在學習美術課程之后,探究能力依然不能養(yǎng)成。
二、 提升小學生科學探究性能力的教學策略
當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于繪畫技巧的理解和把握很難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徒勞無功。這些現(xiàn)象背后都折射出一個鮮明的問題——教學策略亟待改革,學習方法亟需探尋。
(一)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第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寫作練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首先要提出具有適應性、科學性的寫作主題,引導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主性,應不斷拓展創(chuàng)作思路,使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捕捉靈感,促進創(chuàng)作內容的生成。因為只有當學生對所畫的內容感興趣,他才會端正寫作的態(tài)度,認真、興致勃勃地去畫、去探究。例如,可以讓學生就生活中美食、小動物等話題,引導學生發(fā)表個人觀點,提升學生的美術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進行仔細觀察,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三原色與三間色》中,我根據(jù)兒童的好奇心理特點,教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尋找答案。首先出示了三個分別裝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杯子,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并讓學生上臺做實驗,把紅杯子的水倒入黃杯子的水,觀察得出什么顏色?從而得出三間色的答案。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獲得知識。
第二,師生通力合作,提升繪畫熱情。
首先,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還有待提升。大多數(shù)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認知能力限制,還不能夠真正地進行獨立繪畫,不能真正地將繪畫技巧靈活運用。這需要師生通力合作,不斷提升繪畫熱情。
其次師生之間進行合作討論。在學生繪畫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相關繪畫知識信息儲備不多或者對相關知識較熟悉的前提下,利用頭腦風暴法可以激活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的興趣。利用頭腦風暴法使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為下面的美術造型奠定基礎。
(二) 培養(yǎng)繪畫技巧
第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生活與繪畫的結合點,如讓學生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然后嘗試給自己親人或者朋友畫畫作為小禮物。教師可以給學生相應的范例讓學生臨摹,學習繪畫技巧,學生積累一些好素材,以便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加以運用,為學生寫作提供新方向、新思路。但是教師要在學生開始臨摹前,利用直觀圖片引導學生初步觀察,幫助學生探究分析繪畫的內容,根據(jù)所給繪畫風格,引導學生把畫面中的視覺內容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在理解藝術的過程中,并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有效遷移,實現(xiàn)充分積累與有效表達的兩全其美。
第二,豐富教學手段。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科技已經(jīng)走進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適應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以多媒體為催化劑,將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教學相融合,不僅能夠豐富目前的高中教學形式,使學生獲得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受。同時,也為堅決啃下深化教學改革“硬骨頭”,加快教學內涵式發(fā)展,追尋新常態(tài)教學提供一條科學之路。例如:在美術課上,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倒霉熊》的動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倒霉熊的特點。這樣既可以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又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思維和想象能力。此外,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實驗視頻,讓學生先從了解到所學美術知識,進而通過教師的講解,剖析事物現(xiàn)象背后所蘊含的審美知識。通過教師采用多媒體等設備,學生將會從豐富精彩的課堂內容中不斷探索藝術的奧妙。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須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通過探究、嘗試自己掌握信息,獲取美感經(jīng)驗,進而創(chuàng)造性藝術表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由選擇關注點,自由地通過視覺、觸覺、聽覺上感受影、色、材質,使學生的作品更有創(chuàng)造力。endprint
(三) 關注學習過程
第一,提供精細化科學指導。
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學生進行美術學習,教師應該進行科學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探究事物的結構,分析事物的特點,這樣能夠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抓住創(chuàng)作的技巧和關鍵節(jié)點,使創(chuàng)作更加靈活。
第二,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課上,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要創(chuàng)造積極、民主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更加寬松、愉悅、和諧。在教學中,我采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學習。教學中我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點、長處,不輕易否定、給予學生指導。這樣學生在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共同理解藝術的過程中,在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學習,實現(xiàn)探究速度與探究能力的兩全其美。
第三,關注學生真正的參與。
合作主動學習是讓學生真正參與美術課堂教學的一種途徑。這樣學生在共同探討繪畫技巧,共同理解藝術的過程中,在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合作,實現(xiàn)充分積累與有效合作的兩全其美。在教學中我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小組討論;如上《色彩的冷暖》一課中,通過看、議、講、畫、多種形式設計教學。把以往教師唱獨角戲改為師生共同參與;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 結語
美術教師是敲開學生心靈之門的使者,是滋潤學生心靈之花的園丁。在教育教學改革新時代,美術教師要匠心獨運,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突出美術教學育人的價值追求,精心營造育人課堂,構建智慧化教學體系,厚植探究教學優(yōu)勢。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在教學中運籌帷幄,才能緊緊扭住課堂教學的“牛鼻子”,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點亮學生的心燈,瑩潤燦爛生命,建設心靈彩虹橋,以理性建解讀藝術,構建教學共同體,用色彩豐盈生命,用愛心充實生命,以耐心靈動生命,以藝術滋養(yǎng)生命,使每個同學都能夠像花一樣,獲得面對愛的陽光,擁有自己的美麗人生。
參考文獻:
[1]邱夢迪.小學美術課堂示范教學的實踐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葉玉婷.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D].杭州師范大學,2013.
[3]Min LI. Investigation on Art Psychology of Primary and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Jinan City and Study on Education Docking[J].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5,11(03).
[4]尹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的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