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
摘 要: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食育”的內容相當豐富。本文作者巧妙地將“食育”與自然角探究活動、生活體驗室活動結合,三者一氣呵成,寓“食育”于自然之中,寓“食育”于生活之中。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不斷激發(fā)幼兒對蘿卜的興趣,并及時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以生活體驗室為著力點,設計符合幼兒興趣、需要的實踐活動,從而激發(fā)幼兒對食物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責任感。
關鍵詞:食育;幼兒園;生活體驗室活動
“食育”:即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指遵循幼兒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各種滿足幼兒身心需要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幼兒對食物的興趣,學習與食物和飲食相關的知識,初步了解食文化,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克服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從而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習慣?!笆秤钡倪^程不僅僅是知識灌輸,更是各種快樂的體驗;不僅僅是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選擇“食”的能力,更是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意識,養(yǎng)成科學健康的、可持續(xù)的飲食習慣。教師應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fā),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種資源,設計符合幼兒興趣、需要的“食育”活動方案,有效融合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等形式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本學期我們嘗試將“食育”活動與生活體驗室活動巧妙結合,以自然角為載體,鼓勵幼兒在自然角種植與觀察的過程中,自主探究,照料蘿卜,了解各種關于蘿卜的知識,為生活體驗室活動提供認識與物質的雙重儲備。蘿卜“先生”旅行記就此拉開序幕……
一、 蘿卜“先生”保衛(wèi)戰(zhàn)——自主探究,豐富體驗
故事一《消滅蟲害》:
一天早上,孩子們發(fā)現紅蘿卜的葉子都被吃成一個個窟窿,又心疼又氣憤。
“是誰把蘿卜葉子吃掉了?”孩子們自由議論開了,大家關切地盯著紅蘿卜看,真想抓住這個“罪魁禍首”?!跋x子吧?!薄靶▲B?!焙⒆觽冸S意地猜測著。
只見天晴在蘿卜周圍不停地轉悠?!笆俏伵?!”天晴突然大叫,像發(fā)現了“新大陸”一樣,手指向蝸牛的藏身之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蘿卜盆的角落里果然有只蝸牛!
“原來是蝸牛吃了蘿卜葉子!”又是一陣議論。
“有可能是蝸牛吃的。那怎么辦呢?”
“把它弄走!”孩子們異口同聲。
“那弄到哪里去既保護蘿卜寶寶也不傷害蝸牛?”
楊逸想出了好辦法:“弄到一個空盒子里?!薄皩Γ每蘸凶影阉B(yǎng)起來就不會吃蘿卜了。”
最后大家決定用玻璃瓶把蝸牛裝起來,將其與蘿卜隔離開,并放在科學區(qū)觀察。“罪魁禍首”找到了,蘿卜們又可以安全健康地生長了。
小朋友們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經過“小科學家”的介紹,原來蝸牛最喜歡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特別是下雨過后,它們就會出來活動,找食物吃。它們喜歡吃白菜、青菜、蘿卜等蔬菜瓜果,所以我們的蘿卜葉子很有可能就是蝸牛吃掉的。此后,孩子們持續(xù)關注著蘿卜的生長情況,是一群稱職的“蘿卜小衛(wèi)士”。
《指南》中提出:“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苯處熥プ∮欣麜r機請幼兒觀察、思考和討論。教師將問題進行了延伸,支持、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為自己的想法收集證據。教師鼓勵幼兒將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回家,跟家長一起查閱資料,充分解放幼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之后的分享交流中,幼兒將自己查閱到的信息介紹給同伴,達到一種探究過程中知識經驗的互動與提升。
故事二《拯救蘿卜》:
參觀種植地時,孩子們發(fā)現幾個小紅蘿卜被拔了出來,葉子已經蔫了。小新馬上想到了辦法:“把它種回去?!蔽覀儙吞}卜找了邊上一個比較顯眼的空地方種下,并用小石頭做了標記。
第二天,孩子們興致匆匆地來到紅蘿卜旁,只見紅蘿卜的葉子已經完全耷拉下來,毫無生氣?!八】梢苑N在水里的?!睒窐否R上想到了。大家好像一下子又有了希望。
回到教室,我們把已經蔫了的葉子減掉,找了一個大小合適的小罐子,裝了水,將蘿卜小心翼翼地放進去。過了幾天,蘿卜冒出了一葉嶄新的嫩芽,拯救計劃圓滿成功!
起初,幼兒認為只要把蘿卜種回到泥里,它就可以復活。通過驗證,這個方法不行,實驗結果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產生了認知沖突,幼兒需要通過進一步地思考進行認知與經驗的重組與提升。
《指南》提出:“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捕捉到了偶發(fā)事件的教育價值,并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幼兒經過兩次經驗的遷移,最后成功救活了蘿卜。
教師鼓勵幼兒的探究、支持幼兒探究。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在探究中思考,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在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應積極激起幼兒的思考欲望,同時在方法上加以引導,讓幼兒愿想、敢想、會想,在想的過程中體驗探究過程的美妙,獲得科學探究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 蘿卜“先生”旅行記——合作分享,其樂無窮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蘿卜已經碩果累累,到了豐收的季節(jié)。我們組織幼兒到種植地拔蘿卜??吹教}卜寶寶初長成,幼兒都高興不已。有的說“可以吃了”,有的說吃“蘿卜排骨湯”,幼兒似乎對吃蘿卜非常感興趣。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和興趣,對蘿卜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感知與體驗,我們專門開展了一次自發(fā)、自由、自主的生活體驗室活動,鼓勵幼兒通過多種感官豐富對蘿卜的認識。
(一) 民意調查,尊重幼兒意愿確定內容
我們下發(fā)了《“我喜歡的蘿卜食品”小調查》表,進一步了解幼兒的想法,激發(fā)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幼兒和家長填寫調查后我們進行匯總,最后篩選出三種幼兒最喜歡的蘿卜食品:涼拌蘿卜絲、蘿卜絲餅和蘿卜蛋花湯。這三種食品自然而然成為了全班的明星食品。民意調查,人人參與,聽取幼兒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很有說服力。根據調查情況,我們設計了本次生活體驗室活動。endprint
(二) 食材工具,鼓勵幼兒親身參與準備
根據蘿卜生長情況,我們組織了一系列有關蘿卜的活動。我們一起到種植地拔蘿卜,鼓勵他們找一找、稱一稱、記一記、比一比、洗一洗,用多種形式與蘿卜進行親密接觸,一方面是鼓勵幼兒親自為活動準備新鮮的食材,另一方面進一步豐富幼兒對蘿卜更加豐富的感知與體驗。
《指南》提出:“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蔽覀兗杏懻撝谱餍枰墓ぞ吆筒牧?,通過試用,挑選最適合、最實用的烹飪工具,并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分組準備。在準備工具和材料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爭做“小小炊事員”的熱情和興趣,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
(三) 操作過程,支持幼兒嘗試自主探究
活動之前,我們請幼兒提前和家長一起了解這些食品的基本烹飪方法,或者在家里嘗試,做好充分準備。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一種食品,全班幼兒分成三組進行。根據幼兒之前的了解和討論,我們精心制作了配方圖,其中包含制作所需的材料、份量和步驟,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提供給幼兒在食品制作過程中參考。幼兒在自主觀察、分析配方圖的基礎上,把握所需材料的分量與比例,并嘗試與同伴合作。教師大膽退后,將主場還給幼兒,觀察為主,在幼兒有困難時提供適時適當的指導,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鼓勵他們大膽探究與創(chuàng)造。
(四) 美味食品,共同分享體驗樂趣
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是挑戰(zhàn)的、愉悅的。他們和同伴、老師一起品嘗自己做的蘿卜美食,感覺格外鮮美。在做一做、嘗一嘗、說一說的過程中,幼兒積極動手、大膽探索,感知食材科學配比與食物口感的關系,體驗收獲和成功的喜悅,享受自己勞動的快樂。
生活體驗室活動是幼兒園開展“食育”的良好途徑與平臺。這樣以多感官參與的自然角種植地活動為載體,以自主探究式的生活體驗室活動為“舞臺”的“食育”是自主的、愉悅的、享受的,是與幼兒生活緊密聯(lián)系、“接地氣”的,對于幼兒來說是寶貴的經歷與體驗。
“食育”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涉及生活、游戲與教學各個方面。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fā)展特點,開發(fā)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種資源,實施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的“食育”教育,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去感受、體驗,堅持將“食育”聚焦在“關注幼兒、關注體驗、關注自然、關注生命”上,著力在幼兒的行動上,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征求意見稿),2012.5.
[2]李季媚,馮曉菁.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藤森平司.食育:從攝取營養(yǎng)到重視飲食行為,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