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和團隊學習的態(tài)度,在教學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相互幫助,通過團結合作去實現學習的高效,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相互學習,達到互補的效果。
一、合作學習需要團隊精神和團隊的形式
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要基于生活,基于合作和交流。新課程的歷史學習是通過相互交流與合作實現教學效果的,合作學習需要學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團隊應該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團隊式合作學習的本質,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加強團隊合作學習精神,增加學生活動的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發(fā)展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增強整體合作意識,使學生在集體的學習合作中逐步意識到在今天競爭的社會中,有比競爭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合作,沒有合作人類的進步和發(fā)展將受到制約。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下新的學習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解決好兩個問題。
一是科學地建立合作學習組織形式,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討論和交流達到最佳效果。
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合作中的主動性,使合作學習更有效,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學習中合作的重要性。
二、歷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的組織
合作學習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組織、指導等環(huán)節(jié)。長期以來,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養(yǎng)成“單兵作戰(zhàn)”的習慣,不善于交流、合作。所以,教師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安排好合作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科學安排是學生合作的關鍵。
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學生個體獨立思考、操作所獲得的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的,是思想智慧火花的碰撞。為了讓學生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學校規(guī)定:每節(jié)課教師必須留有至少20分鐘時間讓學生合作學習。我們采用先組內交流、后組際交流的順序,采用討論、板演的形式,學生可站、可坐、可下座位,合作學習活動活而不散,活而有神。
2激勵競爭是學生合作的動力。
合作學習需要激勵機制。要利用競爭的激勵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歷史教學中,由于激勵和競爭,課堂上學生爭相踴躍發(fā)言、討論聲不絕于耳,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學生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樂趣,學習由原來的被動變?yōu)橹鲃?,不但輕松、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相互協作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大大加強。學校各學科成績的合格率、優(yōu)秀率穩(wěn)步上升。
三、合作學習的課堂有效設計與安排
1確立學生合作學習的主體地位。
歷史學習的合作意識是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合作學習意識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讓學生共同參與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無論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都渴望自己能夠獲得成功,都期待自己的行為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表揚。在受表揚之后,他們探求新知、渴望展示的欲望更加強烈,內在潛能就得以充分挖掘。
2注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學習形式對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學生的合作意識是歷史學習中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有了合作意識,學生就能主動進行合作學習,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能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合作中學生學會協作、學會展示、學會督促。
3方法引導,提升合作學習的效度。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合作學習的關鍵。在學生學前培訓中,我們十分注重方法引導,為學生合作學習作了方法引領,學生知道如何自主學習、如何合作探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
為了讓每一位老師能夠熟悉并熟練編寫教學案,我們在暑期進行理論培訓,采用學科備課組合作編寫的形式,先由備課組成員個人研究資料,然后集體討論、編寫教學案,并請市、區(qū)專家進行點評指導,進一步完善,使其更為科學合理,在編寫教學案的過程中同樣體現了合作學習。
在實施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