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苗 瓊
(1.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綏德院區(qū) 骨科, 陜西 榆林, 718000; 2.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 骨科, 陜西 榆林, 719000)
循證護理干預在預防高齡患者腰椎骨折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的效果
李 琴1, 苗 瓊2
(1.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綏德院區(qū) 骨科, 陜西 榆林, 718000; 2.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 骨科, 陜西 榆林, 719000)
循證護理干預; 高齡患者; 腰椎骨折; 下肢靜脈血栓
腰椎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伴有局部疼痛、腰椎活動受限、壓痛及叩擊痛等癥狀,且易并發(fā)腦脊液漏、切口感染、脊髓及神經(jīng)根損傷、胃腸道不適等并發(fā)癥[1-2]。臨床治療腰椎骨折多以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等為主,其中保守治療適用于單純性壓縮骨折,而手術治療在于解除脊髓神經(jīng)壓迫,使脊柱穩(wěn)定性盡快恢復,治療范圍較廣[3]。但腰椎骨折手術后患者恢復時間較長,需長時間臥床休息,身體活動受限,易產(chǎn)生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故圍術期護理對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加快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4]。循證護理干預將護理學和循證醫(yī)學有機結合,根據(jù)患者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5]。本研究對循證護理干預在預防高齡患者腰椎骨折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 ① 所有入選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為腰椎骨折,均接受手術治療; ② 無精神疾病、意識障礙,具備一定溝通、理解能力[6]; ③ 無手術禁忌癥; ④ 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⑤ 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存在嚴重的心臟、肝、腎等臟器功能疾病; ② 合并有重癥心腦血管疾病; ③ 存在精神異常、言語障礙、意識障礙及昏迷[7]; ④ 有麻醉過敏既往史; ⑤ 非自愿參加者。選取2016年1—12月本院接受診治的70例高齡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8±10.3)歲; 文化水平: 18例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中專,6例大專及以上。研究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3.1±9.8)歲; 文化水平: 16例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中專,7例大專及以上。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完善術前準備,開展手術宣教,對患者病情進行監(jiān)護; 給予患者靜脈藥物滴注及手術切口換藥、功能鍛煉,解釋術后注意事項,注意患者飲食,告知患者術后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多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食物; 同時,根據(jù)患者心理變化,給予心理疏導,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有循證護理小組成員對患者病情、身體、心理等情況進行準確評估,依據(jù)評估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①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并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問題及擔心進行分析、解答,詳細解釋患者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減輕或消除患者負性情緒[8]。② 飲食護理: 根據(jù)患者機體的營養(yǎng)水平,制定人性化、個性化飲食護理方案,適當增加患者運動量,告知患者多食纖維、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等食物,禁食刺激性、生冷及油炸食物,多飲水; 睡前禁止攝入咖啡、濃茶等飲品,維持心情愉悅。③ 運動護理: 根據(jù)患者身體恢復狀況,適當調整患者術后下床運動,控制體育運動量與時間,循序漸進的指導患者進行下肢功能鍛煉[9]。④ 并發(fā)癥護理: 指導患者進行正確咳痰,針對痰液黏稠、難以咳出患者,可適當給予患者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并鼓勵患者多飲水、自主排痰; 幫助患者翻身、按摩,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減輕皮膚受壓情況,預防壓瘡[10]。
1.3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干預前后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及心理健康水平、并發(fā)癥發(fā)生率。① 下肢靜脈血栓: 根據(jù)患者下肢色澤及腫脹、疼痛程度進行判定,若患者下肢出現(xiàn)腫脹,且局部皮膚產(chǎn)生色素沉著,皮膚溫度增高,表淺靜脈呈怒張狀態(tài),通過超聲檢查確診為下肢靜脈血栓。② 心理健康水平: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11], SAS、SDS各包括20項內(nèi)容,每項內(nèi)容用1~4分表示, 20項內(nèi)容總分相加乘以1.25獲取總分,SAS、SDS總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越差。③ 并發(fā)癥: 包括尿路感染、壓瘡、肌肉萎縮、肺部感染等。
2.1 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為1例(2.9%)低于對照組的8例(22.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心理健康水平
干預后2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分
與干預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1.4%(4/35)低于對照組的34.3%(12/3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骨折多采用手術療法,但腰椎骨折手術較為復雜,患者術后需長時間臥床休息、恢復,導致生活嚴重受限,易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對患者康復存在不良影響[12]。因此,在患者圍術期積極實施有效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研究[13]顯示,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多傾向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靜脈壁損傷及血液滯緩等相關致栓學說,其中任意因素被啟動均能引發(fā)下肢靜脈血栓,而分析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可能是: ① 患者因腰椎骨折限制下肢靜脈相對活動,導致機體下肢肌肉泵相關作用部分丟失或完全丟失,造成血流減緩。② 患者在創(chuàng)傷或手術治療后,其血容量相對減少,導致血液黏稠度呈增高情況,血小板反應性出現(xiàn)變化,存在高度抗凝作用的相關蛋白質C表達降低,導致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③ 下肢靜脈的血回流較為緩慢,靜脈內(nèi)滯存較多血液,并積聚大量白細胞,于移向內(nèi)皮細胞、基底膜間過程中損害內(nèi)膜,使凝血過程激活。④ 患者術中采側臥位、俯臥位均能壓迫下腔靜脈及、髂靜脈、股靜脈,造成下肢靜脈出現(xiàn)血淤滯,導致內(nèi)固定物占位壓迫腔靜脈。⑤ 術中麻醉,尤其是全麻,易導致下肢血流減少,減弱紅細胞相關變形能力,增加血液黏稠度。⑥ 患者在受到創(chuàng)傷、手術后,其腹膜產(chǎn)生的血腫易對交感神經(jīng)節(jié)造成刺激,引起腹脹,阻礙下肢靜脈血流。⑦ 老年患者因缺乏心理準備,對疾病治療、預后擔心較多,易出現(xiàn)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危害心理健康,加重或誘發(fā)相關內(nèi)科疾病,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期間,要求護理人員充分應用批判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對患者意愿、需求進行充分考慮,評估病情及機體狀況,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性化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循證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高齡腰椎骨折患者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或預防高齡患者腰椎骨折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緩解或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1] 石慧. 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對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康復的作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4): 515-517.
[2] 周方. 胸腰椎骨折治療中的熱點問題[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4, 30(10): 974-977.
[3] Wang B, Lin Y, Pan F S, et al. Comparison of empirical estimate of dlinical pretest probability with the Wells score for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13, 24(1): 76-81.
[4] 溫雅楠. 循證護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5(22): 3394-3395.
[5] 劉慧英, 鐘紅娟. 快速康復干預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7, 23(12): 107-108.
[6] 梁磊, 張西偉. 胸腰椎骨折手術新進展[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4, 22(10): 308-309.
[7] 吳祥, 胡斯旺, 徐義國, 等. 應用利伐沙班預防胸腰椎骨折后路手術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5, 30(5): 516-517.
[8] 王玉濤, 宋曉勇. 地奧司明對圍術期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0(13): 119-121.
[9] Kaye I D, Patel D N, Strauss E J,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in a low-risk polulation with the use of aspirin a randomized trial[J]. Bulletin of the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 2015, 73(4): 243-248.
[10] 張杰, 陳平, 榮冬明, 等.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評估[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6, 24(11): 1001-1005.
[11] 李海英, 施琳琳, 徐蘭平. 圍術期護理指導對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康復的作用[J]. 上海護理, 2015, 15(6): 23-26.
[12] 林作棟, 姚猛, 孫勝, 等.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預防性治療指南的新進展[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 15(4): 777-781.
[13] 王玉濤, 宋曉勇. 地奧司明對圍術期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0(13): 119-121.
R 473.6
A
1672-2353(2017)22-172-02
10.7619/jcmp.201722072
2017-06-23
陜西省榆林市科學技術局科研項目(2016032A)
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