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鵬??
摘要:只有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才是有效教學。農村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二是高效教學方法的選擇;三是恰當教學內容的設計。
關鍵詞:農村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其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指在平常的語文課堂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主動思維并且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高,在一節(jié)課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的發(fā)展。那么,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這也是語文教師多年來思考和探討的一個共同問題。本人結合幾年來的農村中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全面提高農村語文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農村中學高效語文課堂實施的必要
農村中學,由于經濟落后,設備相對較差,師資水平短缺,信息閉塞,教法單一,學生受地域、文化氛圍、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故教法、學法片面,效率不高。這些都將直接影響農村孩子的學習。因而,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勢在必行。
首先,高效的語文課堂,將改變農村學生的性格特點。許多農村學生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工作,缺少關心子女,溝通感情,孩子容易產生寂寞、畏懼心理,形成孤僻性格。當他們走上社會后,就很難適應社會生活,不好與人相處,也表現(xiàn)不出自己的才華,別人也就不易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會錯失施展才能的舞臺。高效課堂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大膽展示自己的平臺。
其次,高效的語文課堂,將大面積提高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農村學生由于視野不開闊,存在不活潑不大方,動口交流能力差等人際交往的缺陷,而語文科的任務和要求就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造就為未來社會服務的綜合人才,高效課堂能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 農村中學高效語文課堂實施的策略
(一)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激發(fā)學生興趣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如教師上課時的衣著穿戴、言行舉止,講課時以淵博的知識激發(fā)學生,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以和藹的語氣親近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當他們取得一點點的成功時,要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受到鼓舞,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交流,呈現(xiàn)一種協(xié)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
另外鼓勵學生用普通話對話交流,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農村的學生平時習慣了用方言交流,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用規(guī)范的語言和學生交流,讓學生能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塑造自我完美的形象感召學生,以高超的教學手段征服學生,在融洽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課堂上,教師既是嚴厲的長輩,又是知心的朋友,要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課堂氣氛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選擇高效的教學方法。
首先,創(chuàng)造情境法。
1 通過輔助設備創(chuàng)設情境
這里說的“輔助設備”包括多媒體教室、投影儀、圖片等設備。農村的學生,視野狹窄,好奇心強,我們可根據這一特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圖像、畫面、聲音和色彩的渲染把學生帶入到與課堂教學知識有關的情景中,使學生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求知欲望強。當然,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繪聲繪色地描述課文情節(jié),使所描述的情節(jié)仿佛就在他們眼前,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例如,在講授李清照的《聲聲慢》時,可先播放一曲感傷哀怨的音樂,并用多媒體展示大雁、黃花、梧桐、酒等的畫面,這種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
2 通過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生活即教育?!鞭r村生活豐富多彩,很多課本內容都是他們熟悉的生活畫面,如果能夠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讓生活中的經歷在課本里找到影子,將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一課時,不妨讓學生也想象一番荷塘下的月色,感受一下農村荷塘下帶給我們的享受;學習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不妨讓學生們充當一次“殘疾人”,綁上一條腿、吊起一條胳膊,從中去感悟史鐵生的“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的雙腿”的心境。然后再去讀他們的文章,品味那種獨特的嶄新的感受。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情來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將使語文課堂緊密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3. 通過人物角色創(chuàng)設情境
人物角色的表演是創(chuàng)造情境教學的重要方式。比如在課堂中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擔當課文中人物的某一角色,然后進行表演。
讓學生扮演課文中各種人物的角色,能真切地感受人物的行為、心理、思想和情感。這樣可以拉近文章與學生的距離,那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地深刻。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可讓學生扮演林沖等各種角色,朗讀文段表演出來。學生們不但能通過把握住人物的語言,還能更好的理解到人物的內心矛盾。這樣的課將使語文課堂變得活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大大鍛煉農村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
所以,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僅是情感的體驗,更是詮釋著學生的悟性,釋放著學生們的靈性,張揚著學生們的個性,再現(xiàn)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在高中農村語文課堂中,進行情境教學,具體聯(lián)系生活,適時創(chuàng)設課堂活動情境,會讓語文課堂更為精彩。
其次,小組合作法。
農村學生平時生活較之城里孩子比較封閉,因而具有更為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渴望與他人交流的愿望,高中語文新課標的語文課堂倡導和諧、平等、探索的學習方式,那我們就應該大膽地在課堂上采用合作的學習,給他們充足的時間思考、討論,甚至辯論,鼓勵學生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思考、看法,而不要擔心學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教師預設的答案,應避免形式主義的課堂合作。endprint
同時,小組合作,要盡可能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特別要鼓勵基礎較差的、不善于表達、內向的學生大膽地與同學交流,大膽地發(fā)言,教師適時地表揚和激勵,將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合作交流中,教師要利用農村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充滿趣味的現(xiàn)象,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在合作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樣語文課堂的效率將大大地提高。
(三) 設計恰當?shù)慕虒W內容。
1 大膽篩選
大部分農村學生,上課時思想不夠集中,注意力分散,如課堂教學內容太多,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和厭煩,這時就不是多多益善了。有時,適當?shù)販p少內容,反而使教學效果更佳。這就要求教師課前深入了解教材,對重要內容進行詳細品味和探討,設計好各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活動,教學重點在活動中突現(xiàn)出來,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活動中,通過活動,使他們明確分清所學知識的次、重點,也使教學內容得到去繁取簡,學生更能書聲瑯瑯,而不是哈欠連天。
2 關注個體。
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農村學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教師要積極地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教學活動,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為此,教師應該精心為不同層面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特別是班級的后進生,要讓他們始終保持對語文的課堂教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語文課才是成功的。
例如,選修《項羽之死》,教師可根據需要,先制定一個總體學習方式,如“研習文本”、“探究問題”、“合作交流”。“研習文本”著重是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力,針對這一目標的學習,教師可以為全班學生選定內容,統(tǒng)一學習、統(tǒng)一討論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保證學生完成閱讀淺易文言文的任務;而“問題探究”和“合作交流”重在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去探討傳記主人公項羽的人物形象、價值情操、思想情感等,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加強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和領悟,從而讓學生汲取古代優(yōu)秀作品的營養(yǎng),并從中學會在交流合作中客觀評價歷史人物。針對這兩個目標的學習,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的學習,將使更多的學生喜愛語文課堂,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提高農村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多種,本人只不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幾點看法。當然“教無定法”,那就讓我們結合實際,因材施教,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