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教師首先要思考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也就是教育的目標。回顧教育發(fā)展的歷程,教育目標也一直在發(fā)展更新。那么,在當下核心素養(yǎng)的視野下,時代要求我們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素養(yǎng)”的意思?!八仞B(yǎng)”一詞遠遠超越“知識”“技能”等意義,它是“將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復雜問題和處理不可預測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是品質、能力及精神面貌的綜合體。
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更強調語文是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新型項目式學習模式,強調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綜合的學習情境。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必須要有綜合意識,把“學科教學”變?yōu)椤皩W科教育”,即打破語文板塊壁壘,綜合完成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破學科壁壘,在多學科合作中共同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樹立設計綜合活動的意識和能力,實施學習任務群項目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生成教學場,引領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實現(xiàn)。
例如,在講授《中國古代詩歌和散文欣賞》選修模塊時,我在班級開展了古體詩詞寫作活動。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古典詩歌基礎,寫之前我先講一些必要的詩詞格律知識,然后讓學生每周寫一個詩題,包括詠月、詠雪、詠懷、詠李白,開始律、絕、古風不拘,后來也填詞。我和學生共同擬的詩題其實就是一種教學情景,寫完之后還有互相點評、班級展出、結集呈現(xiàn)。在此過程中,班級氛圍的營造也很重要,大家都積極參與寫詩,有的學生不太會寫,但是大家也會熱情鼓勵他。一位同學寫道:“大雪紛飛,驅散了吧。何時到家?四點十分?!蓖瑢W們說他寫出了所有學子在下雪天渴望按時歸家的心情,雖不合格律,我也表揚了他寫詩的真情和熱情。此外,我還特意鼓勵學生以古體寫當今的生活,如擬題“詠手機”。我把學生寫的詩歌進行了歸類,有才華橫溢的文采派、觀照現(xiàn)實的寫實派、詼諧幽默的通俗派等。在寫詩過程中,涌現(xiàn)出一批“著名詩人”,學生相互影響,紛紛動筆。語文組里很多教師看到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也紛紛試筆,賦詩唱和,師生互動,把寫詩的氛圍推向高潮。
師生一起寫詩的熱潮引發(fā)了我的思考:一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很愿意寫,二是我發(fā)現(xiàn)寫古詩不僅可以抒發(fā)情感,還可以鍛煉才思、積累語言、傳承文化,可以說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無不包含其中。所以,我又從中延伸出了一門古體詩詞寫作選修課,這門課由三位老師共同開設,一位教寫格律詩,一位教寫古風,一位教填詞。以前的詩歌選修課程都是鑒賞類,這門課的開設實現(xiàn)了選修課程的創(chuàng)新,即由鑒賞類轉向應用類,由概論類轉為實踐類。
由一個活動點燃了學生寫詩的熱情,進而延伸出一門課程,這次寫詩活動是否就是一次成功的綜合情境教學實踐呢?在寫詩的過程中,語言建構、文化傳承、思維品質的提升和審美情趣的養(yǎng)成也都不知不覺完成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