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丹(四平市青少年體育學校 吉林 四平 136000)
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體能特點及訓練方法分析
□ 潘丹(四平市青少年體育學校 吉林 四平 136000)
專項體能是曲棍球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基礎因素,將良好的專項體能與有效的技戰(zhàn)術相結合,才能保證曲棍球運動員在賽場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就要求曲棍球教練員必須科學、系統(tǒng)地安排專項體能訓練。本文從分析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體能特點入手,并提出專項體能的科學訓練方法,期望對提高我國曲棍球運動競技水平有所幫助。
曲棍球 運動員 專項體能 訓練方法
曲棍球作為一項球類對抗運動,它對運動員的體能有著較高的要求,由此使得曲棍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具有了如下特點:
1.1、力量素質特點
力量對曲棍球運動員的體能有著直接影響,如果他們的力量素質不達標,則無法在訓練和比賽中完成高強度的對抗,也就無法實現(xiàn)教練制定的技戰(zhàn)術配合。在曲棍球比賽中,運動員應當具備過硬的力量素質,與力量素質有關的內(nèi)容如圖1所示。
圖1 曲棍球運動員力量素質的構成
(1)傳球。這是曲棍球運動的核心動作,所有的技戰(zhàn)術配合全部需要在建立在有效傳球的基礎上,傳球時的一些技術動作,需要運動員保持相對較低的重心,想要達到較低的重心,運動員就必須長時間彎腰,這對于運動員的腹肌力量有著較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運動員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完成傳接球及封堵對手的傳球路線,既可在原地等待隊友傳球,也可在跑動的過程中完成傳接球,上述過程全部需要運動員有良好的傳球力量,這樣才能使比賽的節(jié)奏始終掌控在自己手中。
(2)對抗。曲棍球是一項帶有對抗性的競技類體育運動,身體上的接觸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會不斷發(fā)生,球隊中運動員的整體對抗力量越強,其在比賽中便會占據(jù)主動,由此可使比賽的獲勝幾率隨之提升。
(3)射門。曲棍球運動中,射門是得分的關鍵之所在,是傳球和對抗的最終目的,從射門的動作上看,幅度變化大、發(fā)力快、力量足,要想在射門時讓對方的守門員意料不到,出了要有足夠快的速度之外,運動員還要有足夠的爆發(fā)力以及對手腕、前臂和下肢的控制力,這樣才能使射門的角度刁鉆、準確,從而進球得分。上述種種,均需要有足夠的力量作為支撐。
1.2、專項速度特點
曲棍球運動需要運動員在場上利用速度為傳球、過人、射門創(chuàng)造機會,由此使專項速度成為曲棍球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體能,與專項速度有關的內(nèi)容如圖2所示。
圖2 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速度的構成
(1)運動速度。在曲棍球運動中,作為一名進攻隊員,為給傳球或射門創(chuàng)造機會,需要甩開防守隊員,這就要求其應當具備足夠快的速度。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曲棍球射門時,球速最快可以達到50m/s,所以運動員的速度必須要快,尤其是兩只腳的動作頻率同樣要快。
(2)位移速度。對于曲棍球比賽而言,攻守雙方無論是否持球,在沖刺和位移時,都要有足夠快的位移速度。占據(jù)對己方進攻或防守最有利的位置是每一位優(yōu)秀的曲棍球運動員應有的意識,從而為最終的射門創(chuàng)造機會,快速和積極的移動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前提。由于曲棍球運動員在場上的跑動具有長短不定位移距離的特點,并且數(shù)次較多、方向變換頻繁,因此,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快速的移動能力。
(3)反應速度。所有的競技類體育項目,都要求運動員有快速反應能力,曲棍球運動也不例外。通過快速反應,運動員能夠占據(jù)場上的主動,可以給隊友創(chuàng)造更多進攻的機會。
(4)啟動速度。曲棍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頻繁進行啟動和急停,兩者之間的轉換頻率較高,啟動速度平均為5m/s左右,所以,優(yōu)秀的曲棍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啟動速度,應對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
1.3、耐力素質特點
曲棍球歸屬于球類運動的范疇,其比賽時間相對較長,在不加時的情況下,整場比賽的時間為70min。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每個在比賽場上的曲棍球運動員在規(guī)定的比賽時間內(nèi),運動的距離約為7000-10000m左右,快速沖刺的次數(shù)在55-60次之間,這就要求運動員必須有良好的耐力和抗疲勞能力,從而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完成激烈的對抗,為進球獲勝打下基礎。由此可見,耐力素質是曲棍球運動員不可或缺的一項體能。
1.4、靈敏素質特點
在曲棍球比賽中,需要場上的運動員有良好的靈敏素質,即當有需要時,人體能夠在瞬間對原有的體位進行改變或是立即變換動作。當比賽中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時,這種素質的作用便會隨之顯現(xiàn),具備該素質的曲棍球運動員在跑位上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不僅如此,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可將教練制定的技戰(zhàn)術配合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1.5、柔韌素質特點
曲棍球運動員在比賽時,各個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較大,如肩、腰、下肢等,為防止在對抗的過程中受傷,并完成一些幅度較大的動作,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柔韌性。
2.1、力量素質訓練方法
在對曲棍球運動員進行力量素質的訓練時,可采取如下訓練方法:
(1)相對力量的訓練方法。所謂的相對力量具體是指運動員單位體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在對抗性較強的競技類體育項目中,這種力量對于運動員尤為重要。在訓練相對力量的過程中,為達到足夠快的動作,應當以促進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作為主要的訓練方法,由此除了可以使運動員自身的最大力量獲得進一步增強之外,還能對運動員的體重起到一定的限制。
(2)絕對力量的訓練方法。絕對力量是在肌肉收縮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力量,通常情況下,體重與絕對力量成正比,即體重越大,絕對力量越大。但由于曲棍球運動員需要在場上不停的跑動,若是體重過高,會影響移動速度,所以不能以增加體重的方法來達到訓練絕對力量的目的??梢酝ㄟ^較大的強度實施絕對力量訓練。一般可將訓練強度保持在70%左右,盡量不要超過95%。具體訓練時,可以采用強度為75%,重復次數(shù)為7次的反復練習。
2.2、速度素質訓練方法
在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中,速度素質的訓練是重點,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為達到訓練運動員動作速度的目的,可以讓運動員加強練習快速接傳球,具體做法如下:兩人一組,相對站立,保持4m以上的距離,手拿實心球放于胸前,屈膝連續(xù)進行接傳球訓練。通過這種方法,可使運動員的肩、胸和臂部肌肉群的爆發(fā)力得到發(fā)展。此外,也可采用快速背肌轉體法進行訓練,該方法是指以仰臥的方式將身體展開,然后將雙腿固定在“山羊”的肋木上,上半身向下彎曲,兩手交叉貼在頭的后部,隨后以最快的速度伸展身體至水平位置后轉體,由此可使背部和軀干兩側的肌肉群的速度力量獲得有效地鍛煉。
(2)位移速度的訓練方法。對位移速度的訓練,應當以腿部和跑動訓練為主,如可以采取后踢腿、折疊腿大步走以及高抬腿折疊跑的方法進行位移速度訓練,由此可以使運動員的位移速度獲得提升。
(3)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刹扇屒蛴螒虻姆椒▽\動員的反應速度進行訓練,通過搶球,可以使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有所提高。
2.3、耐力素質訓練方法
在對曲棍球運動員進行耐力素質訓練時,可將多種方法有機結合到一起,增強訓練效果,提高運動員的耐力。例如,通過320m間歇訓練,可以使運動員的無氧能力獲得進一步提升。同時,增加間歇跑的訓練次數(shù)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沖刺速度,當運動員完成一次全力沖刺后,在同樣的休息時間內(nèi)其心率的恢復情況會獲得顯著改善。又如,可讓運動員進行4000m長距離耐力跑,這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有氧訓練方法,可以促進運動員有氧功能系統(tǒng)的發(fā)展,隨著有氧能力的提升,他們的耐力素質也會隨之提高。在4000m耐力跑的訓練中,運動員的心率會長時間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線上,有助于增加運動員心臟的攜氧能力,在這種心率下進行長期訓練,可以使運動員處于有氧與無氧的臨界點上,從而迫使他們加深呼吸,這樣一來呼吸機的功能得到了有效鍛煉,肺泡的通氣量隨之加大,肺活量必然會有所增強,機體在運動時的供養(yǎng)會變得更加充分,有利于曲棍球運動員體能的提升。
2.4、靈敏素質訓練方法
由于靈敏性的構成要素比較復雜,加之運動技能所具備的遷移性特點,因此必須增強運動員大腦皮層的靈活性,由此可確保靈敏動作的協(xié)調性。在對曲棍球運動員進行靈敏素質的訓練時,應當采用視覺信號來提升他們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應能力,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練習,能夠幫助運動員熟練掌握相關的動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訓練中,必須有足夠的柔韌性和力量作為保障。
2.5、柔韌素質訓練方法
在對曲棍球運動員的柔韌素質進行訓練時,可采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主動性練習,另一種是被動性練習。前者是指通過與身體某個關節(jié)相關聯(lián)的肌肉收縮鍛煉,達到增強該關節(jié)靈活性的目的;后者則是憑借能力的作用來增大關節(jié)的靈活性。在具體訓練中,可以采用加大動作幅度的方法,如拉長韌帶或拉長肌肉等。同時,主動性和被動性練習又分為動力性和靜止性兩種,在柔韌素質的訓練中,應當做到兩者兼顧。
總而言之,專項體能訓練在曲棍球運動訓練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是曲棍球運動員必須具備的五大專項體能素質,在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中,要重點針對這五項體能科學安排訓練活動,使運動員擁有充沛的體能完成競技比賽,并結合高水平的技戰(zhàn)術安排,以確保在賽場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1]秦麗梅.我國女子曲棍球運動員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7(2).
[2]李忠元.青少年曲棍球運動員靈敏素質及其訓練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0).
[3]林麗雅,叢德全,張莉.優(yōu)秀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賽前綜合強化力量訓練效果評價[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6(6).
[4]范淑芳.我國曲棍球體能訓練方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6(1).
[5]劉雙.全曲棍球守門員訓練方法的實證研究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2).
[6]蔡旭旦,陳小平.世界曲棍球專項特征及其對我國曲棍球訓練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
G849.1
A
1006-8902-(2017)-11-SY
潘丹(1983-),女,吉林省白山市,本科,一級教練,研究方向:曲棍球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