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
摘 要: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前,高中歷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其癥結就在于高中歷史教學的“不得法”。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樹立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歷史教學觀念,構建互動式歷史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歷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策略;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1-0061-01
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正處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與現(xiàn)代素質教育激烈碰撞的洪流之中。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已經(jīng)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歷史素質,勢在必行。因此,應當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由表及里的全方位審視,以探究符合現(xiàn)代歷史教育的教學策略。
一、樹立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歷史教學觀念
現(xiàn)代教育是素質教育,與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有的歷史教師把歷史教學看作流水式的復述,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很多學生進入了只要了解某個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就等于掌握歷史知識的誤區(qū)。教師對歷史知識的機械式教學,是學生感覺歷史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學生對歷史學科不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就只能是空談。當下,素質教育逐漸向前推進,作為歷史教師應當順應潮流,將素質教育理念滲透到歷史教學中來,樹立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歷史教學觀念。為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勇于創(chuàng)新。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者,不能局限于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應該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第二,要善于引導。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要對學生循循善誘,而不能一味地灌輸。第三,要敢于改革。歷史知識并不死板,歷史教材也屢有修訂。歷史教師要敢于實行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勤于思考,敢于質疑,以此帶領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歷史思維。例如,在講授“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時,教師不僅要從革命史觀出發(fā),將鴉片戰(zhàn)爭定位為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還應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史觀角度考察這一歷史事件,如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等。
二、構建互動式歷史教學模式
互動式歷史教學模式是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只注重歷史知識的灌輸,學生也只顧著拼命地學。這至少導致兩種弊端:其一,學生生硬地掌握歷史教材知識,難以拓展歷史知識面;其二,局限了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多數(shù)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只需要死記硬背?;邮綒v史教學模式可以突破傳統(tǒng)模式的局限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靈活掌握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讓學生從多種史觀出發(fā)評價某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構建互動的歷史教學模式,包括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縱向互動,主要通過提問與詢問的方式構建。教師設計科學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的意識。比如,歷史上對李鴻章褒貶不一,有的評價其為“賣國賊”,也有的評價其為“愛國者”。歷史教師可以設計“如果你是李鴻章,在甲午戰(zhàn)敗后,你會怎么做”這樣的啟發(fā)性問題。同時,教師也應當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留出一定的時間,供學生即時詢問在聽課過程中沒弄懂的問題。第二個維度,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橫向互動,主要通過討論和辯論的方式構建。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激發(fā)學生間的競爭意識,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孤立地學習歷史知識,無異于閉門造車,在他們最善于思考的年紀,教師理應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分組討論或者小組辯論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增強歷史學習的趣味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或者辯論:康熙加強君主專制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三、采用靈活的歷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得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歷史教學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千秋。針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實際,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歷史教學方法:第一,引入趣聞逸事。歷史教學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也不能只放映幻燈片。為了引起學生對歷史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入與歷史教材知識相關的趣聞逸事。第二,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授人以“漁”,要教授學生歷史思維方法。這樣,學生可以擺脫死記硬背的歷史學習困境。學生一旦掌握了歷史思維方法,就可以自主地學習歷史知識。比如,評價隋煬帝要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雖然修運河勞民傷財,但對于水路交通的開拓卻有積極作用。第三,開展歷史研究。歷史是一門能使人聰明的學問,之所以如此,在于歷史具有規(guī)律性。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歷史研究,促進學生對歷史的認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教師切不可故步自封,而應加強學習,不斷探索和研究,增強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要樹立新的歷史教學觀,并在新的觀念引導下,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敏.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觀念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2009(03).
[2]錢洪潮.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教育導刊,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