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峰祥
大家好,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我的說課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本課處于教材中關于政治制度的第一課,對以后政治制度的學習有基礎作用,地位重要。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夏、商、西周三朝的興起、強盛和衰落有著重要影響。本節(jié)課分三個部分對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產生、內容特點和影響進行了闡述。此外,教材還通過“學思之窗”“歷史縱橫”等欄目,對學生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詳細史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夏商時期王位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探究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影響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歷史資料和圖表,設置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閱讀法、討論法等解決相關疑難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認識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國古代文明的源遠流長,進一步確立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的理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加深對國情的認識。
三、重難點
重點: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
難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宗法制。
四、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有一定的歷史基礎,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這一部分內容在初中基本沒有涉及,對高一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所以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這一點,加強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理解和
掌握。
五、教法與學法
在把握教材以及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圖片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材料分析法、問題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以及相對應的學生的分組討論法和合作學習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禪讓制”。“禪讓制”被認為是古代社會理想的政治模式。那么,在禹之后,這種模式是否流傳下來了呢?本課我們一起學習《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接下來,師生共同解讀本課基礎知識。
1.第一目“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通過PPT展示戴冠冕的夏禹、龜甲刻辭與灼后的卜兆等圖片,指導學生從禹的裝束、權力的大小理解禹從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轉變?yōu)橄膰耐?,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王權具有神秘色彩,夏有了成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通過《史記》夏啟繼位史料,引導學生認識王位世襲代替禪讓制。
2.第二目“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這是本課的第一個重點。首先我采用情景教學法,用多媒體顯示周朝疆域并創(chuàng)設問題:假如你是統(tǒng)治者,面對廣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奴隸社會,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統(tǒng)治?以此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導入分封制的學習。接下來我通過展示周公輔佐成王圖和西周分封示意圖,并結合高考真題來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分封制的目的、內容、特點、實質和影響(早期積極的影響和晚期不利的影響)。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逐層分析分封制的內容、特點和實質。分封制的影響應該是共同探究分封制內容基礎上學生總結自然生成的。
3.第三目“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這是本課的第二個要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請學生扮演天子與同姓諸侯對話的場景,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宗法制的學習。接下來我通過展示宗法制樹狀圖,并結合高考真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宗法制的目的、內容、核心、特點、實質和作用。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要在學生合作探究宗法制內容的基礎上得出宗法制的特點、實質和作用。
三目基礎知識講完后,我結合高考真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這是本課的又一個難點。在此過程中,我注意精選真題、問題設置的層次性和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真題的典型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提煉信息和語言概括能力。
課堂練習,用圖示法理解西周三大制度之間的關系:
最好由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資料收集等方式自己繪出圖表,并向大家講解原由,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課后習題:(1)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或互聯(lián)網(wǎng),思考西周時期的“封建”和馬克思論述“封建”制度的差異;(2)查查自己姓氏的由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網(wǎng)絡,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課堂小結:本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夏、商、西周時期的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分析了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了解了西周三大制度之間的關系。通過本課學習,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到我國古代文明的源遠流長,我們?yōu)樯碓谶@樣的國度而驕傲!
編輯 范昕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