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民間公共藝術行為調查
——潮汕“拜老爺”文化視覺推廣研究
黃歡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廣州510000)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我國,城鎮(zhèn)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急速步伐時刻改變著和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地沖淡著我們代代相傳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因此保護民間傳統(tǒng)文化多樣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逐漸成為中國社會關注的普遍熱點。在潮汕地區(qū)“拜老爺”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習俗,是對于神明的一種祭祀活動,是潮汕地區(qū)民間民俗文化中一個有特色的重要組成活動。拜神活動不單單是一種的儀式,它更是人們的一種精神信仰,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滲入到每個潮汕人的生活之中。筆者主要以實地調研和文獻閱讀的方式對這種民間藝術行為進行研究調查。同時通過學習國內外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行為的視覺推廣的經驗獲得啟發(fā):當今社會的大眾傳媒已經深入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并急劇擴張,將“拜老爺”這種民間公共藝術行為植入媒介語境之中,并借助視覺識別系統(tǒng)各種優(yōu)勢,使得“拜老爺”這種民間公共藝術行為獲得“第二次生命”不啻是對其進行傳承和延續(xù)的方式之一。
民間公共藝術行為;潮汕“拜老爺”;視覺推廣
在面對各種風土人情時,人們便常常會想起“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語。也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文化的多樣性,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群體秉承各自民俗文化傳統(tǒng),體驗人生百味、感知天地倫常。而從知俗到入鄉(xiāng)隨俗,有利于個體融入到群體,確認身份歸屬,增強文化認同感。生在俗中,不僅要知己俗,更要通曉彼俗,感受其同異。我們用現代化推崇的“理性”“科學”的態(tài)度來剖析,就會發(fā)現在“現代”中,其實夾雜著千絲萬縷的“民間傳統(tǒng)”元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間文化的視覺系統(tǒng),打破對民間文化傳承只是采用單一的文字,錄音記錄等方式。采用豐富的視覺形象、悅目的視覺語言突出潮汕民間公共藝術行為——“拜老爺”的核心要素,在多元化的今天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使得這項民間公共藝術行為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別人眼前,讓人悉知、了解。
國內研究現狀:在我國,很多城市如廣州、蘇州、北京等利用視覺識別系統(tǒng)的設計來推廣其城市的特色文化。近些年,各地政府從打造地域文化產業(yè)、塑造文化形象、發(fā)掘傳統(tǒng)民俗文化資源、爭取地區(qū)文化品牌中展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利用視覺識別系統(tǒng)設計來加以傳播使之達到滿意的傳播效果。在我國民間傳統(tǒng)習俗推廣上,一些地區(qū)是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民間文化節(jié)、民間工藝節(jié)、旅游節(jié)等,使該地區(qū)民間傳統(tǒng)文化資源轉為經濟資源。如四川廣元市的“女兒節(jié)”、南寧的“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臨浦鎮(zhèn)橫一村的“馬燈表演”等等。民俗文化推廣以逐漸成為一股熱潮。在理論上,楊少曼在其論文《潮汕地區(qū)“拜老爺”文化現象之我見》中反思今天潮汕地區(qū)“拜老爺”這種文化現象及其發(fā)展呼吁要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從而推動潮汕地區(qū)精神文明建設。陳友義也在《潮汕“營老爺”習俗及其文化審視》中提到加強對潮汕民俗活動從而帶動潮汕民俗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國外研究狀況: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文化程度普遍較高,甚至有些國家把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發(fā)展為民俗旅游節(jié),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如泰國的潑水節(jié)、西班牙的斗牛節(jié)、巴西狂歡節(jié)等。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歐美企業(yè)界對企業(yè)形象設計理論的廣泛使用,一些城市也逐漸開始借鑒企業(yè)識別系統(tǒng)的方法來對本地區(qū)或城市的形象進行設計。如:在1977年紐約設計城市標志—“I Love New York”;東京為了使其更加符合國際大都會形象也曾公開征求新的標志,取代舊有的龜紋圖案。
1.1 “拜老爺”的起源
考古研究發(fā)現可見到潮州先民的民間崇拜和對神明意識的早期形態(tài)。距今約4000-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發(fā)現染有紅色的潮安橋貝丘遺址的人骨。這些紅色后經考究證實是赤鐵礦。根據民俗學家研究,這應該是先民相信人逝世以后會有靈魂出竅因而舉行的靈魂信仰儀式。唐代時期,韓愈謫潮時一而再地率領當地民眾祭祀神明,可從韓文《祭界石神文》、《祭城隍文》、《祭大湖神文》、《又祭大湖神文》反映當時潮汕地區(qū)祭拜神明風氣興盛。①
在潮汕地區(qū),人們信仰對象十分龐雜,其中包括中原傳入的道教、佛教、民間宗教崇拜的神明,還有閩越族和南越族的鬼神崇拜,以及各種各樣土生土長的神靈。包含了“自然崇拜”、“儒、釋、道三教崇拜”、“物靈崇拜”、“祖靈崇拜”、“人物崇拜”等多神崇拜。在傳統(tǒng)的節(jié)慶活動儀式和民俗活動中都可以找到許多例子。
1.2 社會影響
潮汕“拜老爺”不僅頗有地方特色而且對當地民眾有其深刻的積極影響。這也是這一行為之所以能延傳至今的原因。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剖析其積極意義。
第一、給潮人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信念。對神明的訴求給潮人一種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心理暗示。
第二、增強文化認同感,有利于個體融入群體,確認身份歸屬。在家族祭祖的民俗中,如何祭祀、誰擔任主祭等儀式大都約定俗成。家族的內聚力在這無形中加以強化。大而化之,一個家族,民族,乃至國家文化認同感也是如此產生。
第三、敦睦鄉(xiāng)情,增強鄉(xiāng)誼。在高樓大廈林立,多媒體充斥著我們生活的今天。我們人與人的距離看似近了,其實心與心更加遠了。而較大型的“拜老爺”活動是鄉(xiāng)里的大事,不僅全村的人要參加,外出的人們也要趕回來。家人團聚、宗族大聯歡。增強了鄉(xiāng)誼。
第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潮人在“拜老爺”的過程中,人們把對神明的訴求用一種特有的形式演繹——酬神。酬神的多樣性不僅活躍節(jié)日氣氛,更加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2.1 色彩與造型
在色彩上,色彩是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抓住受眾的心靈,使受眾產生聯想亦或是共鳴。在調查“老爺”這一形象,發(fā)現“老爺”的色彩視覺語言一般有多色組成,色彩絢麗。色彩搭配一般采用強烈的對比色:紅——綠,黃——藍,黑——白,色彩鮮艷?!袄蠣敗笔巧衩鞯母欧Q,神明給人的形象是:神秘,神圣,高貴。所以會發(fā)現“老爺”會運用讓人覺的神秘的藍、綠。神圣的黑、紅、白,此外還采用大量的黃、金突顯神明的高貴,神圣不可侵犯。在以“拜老爺”這一行為推廣為主要訴求的視覺形象中,主要色調的確定首先應考慮如何烘托所表達主題,其次是如何展現出“老爺”形象的色彩寓意性以及象征性。
在造型上,潮汕“老爺”這一形象以深入人心,不一樣的神明,形象各有千秋。在造型設計過程中應抓住三點:一是取其形,“形”指“老爺”這一形象的外在形態(tài)結構,以及吉祥圖案的運用?!袄蠣敗边@一形象呈現出地域性及民族性,具有特有的文化基礎及文化地域。有其特有構成方法以及藝術形態(tài)。圖16,是最具中國傳統(tǒng)代表圖案:“太極紋”,還有佛家“八寶”之一的“盤腸”(如圖17)。在造型上盤曲連續(xù),無頭無尾。寓意:世代延綿、福祿承襲。取其形不是照搬硬套。而是在理解熟知的基礎上靈活應用。二是延其意,“老爺”這一神明形象的存在的魅力在于其寓意。經過千年的洗涮,傳承,其背后的寓意早已植根與人們心中。而在視覺形象推廣上就是要借助外在形象圖形,來呈現內在文化精神。三是傳其神。神像神態(tài)追求平和,不喜不悲,這樣造出的神像才具有神秘之感。
2.2 材料與工藝
在種類繁多的“老爺”形象調查過程中,其制作技術從手繪圖騰到雕刻是以真人為客觀原型,但又并不是等比例制作而是在很多部分進行夸張或刪減。材料上“老爺”材料的選用從以前單一材料石、木等天然材料到現在復合材料的整合。工藝上神像的制作大抵沿用了傳統(tǒng)的木雕石雕等工藝技法。主要程序有:選取材料、制作神像骨干、修型、打磨、著色。但不論那一種樣式,都能表現出精巧反腐的藝術風格,地方氣息濃重,這依賴于潮汕人文化審美觀念的支撐。②
2.3 文化與藝術價值
潮汕祭神流傳已久是古風遺留,潮人對祭拜神明相當看重。第一,“拜老爺”被認為是潮汕民間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一個載體。因為潮汕地區(qū)的潮樂、潮劇、英歌舞、木雕等多項傳統(tǒng)藝術都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一民間公共藝術行為使得多項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第二,“拜老爺”也被認為是潮汕傳統(tǒng)美德的一個載體。因為潮人祭拜大多祈求家人平安,表面上是“祭拜”實則是體現出潮人關心家庭,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對于民間藝術行為的視覺推廣,重點要做到吸引受眾使得相同地區(qū)的人能夠產生共鳴,設計的產品能夠使顧客產生一種精神上滿足感和共鳴感,其次,文化推廣時自身的理念價值以及文化內涵要充分體現出來。好的情感構建為文化更好的推廣錦上添花,所以對于民間藝術行為的視覺推廣設計的時候,設計的產品或者理念一定要清晰,并且附帶相應地區(qū)的感情色彩,融入該地區(qū)的民俗文化特色。有理念、有內涵的品牌,才是有靈魂的,才會與受眾情感聯系。相反,純粹追求形式好看,忽略帶給人的設計理念,只會呈現出一個沒有內涵空洞的作品。
注解:
① 黃挺.潮汕文化源流[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7.10.
② 謝斯瀅. 潮汕地區(qū)地域文化及民俗藝術[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09:161-162.
黃歡(1992.05-),女,漢,廣東汕頭人,碩士,華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理論:視覺傳達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