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瑩
傳統(tǒng)小學作文生教學,一般由教師想好,變成學生虛假的、機械的,應訓練習。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基本形成了“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改評”的模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給學生造成了許多影響,習作時,不會下筆,無從說起;不會表達,語言空乏;不會創(chuàng)新,缺少個性。習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完成任務和獲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其痛苦之狀可想而知。大部分學生害怕或討厭寫作,覺得根本無話可寫,認為寫作是一件痛苦的事。
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讓學生由被動寫作轉變?yōu)橹鲃訉懽?,讓他們用自己的筆來描繪這精彩的世界,讓學生樂于寫,勤于寫,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打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寫實際生活,激發(fā)興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
小學生的生活內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在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化等,這些都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因為作文教學不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因此,老師要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這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開啟學生的寫作源泉
二、勤練筆。
低年級要經常進行寫話練習;中高年級每兩周寫一篇習作,每周至少寫一篇小練筆。鼓勵學生寫日記、周記和讀后感。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感悟表達方法,經常隨機地進行讀寫結合練習。我認為采用小步走、全開放的策略可以喚醒學生生活積淀,解決學生無事可寫的狀況。具體做法是: (1)組詞造境。詞語是文章最小的語言單位,它可擴展為句子,組合成段篇。給學生一個字,他們可以組成許多詞語;給學生一個詞,他們可以造成許多句子;給學生一個句子,他們可以想象許多情境。為此,我就精心選擇學生熟悉且有較大構境空間的字,組成詞語,并由詞設問,想象情境,進而作文。(2)穿插造境。讓學生在互不相關的兩個事物中插入某一事情,把它們有機聯系起來,進而想象故事并作文。(3)惟真求實。選擇一幅漫畫、一幅圖、一首歌,或結合某一件事,讓學生發(fā)表看法,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說自己的話,敘真實的情,不要人云亦云。重在參與,敢于傾吐,貴在堅持。 教師要抓住時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練筆的“陣地”。練筆不一定就是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練習寫局部、片斷等。我在講完一篇課文或閱讀完一篇文章后,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寫心得體會、寫讀后感。模仿文章某一片段寫幾句話;或是對課文的空白處進行補寫;或是對結尾令人回味的課文進行續(xù)寫;或是學習童話、寓言之后,仿寫童話故事,科幻作文;或是觀察事物后描述其外觀特征,寫出某個同學的心理等。讓學生寫出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抒自己內心的情。
三、激發(fā)創(chuàng)作動機,讓學生想寫。
習作是一項具定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必須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在鼓勵性語言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好的創(chuàng)作欲望,從而克服習作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努力去發(fā)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進步,如一詞、一句,都及時給予鼓勵。一旦發(fā)現習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評,而是耐心地和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怎樣該好。讓學生的熱情也能水漲船高。在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又給學生增加“營養(yǎng)”,用心評改,鼓勵學生自讀自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改作文,從而讓學生自愿地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如,教《一件難忘的事》時,我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難忘事,然后相機點撥,鼓勵學生把剛說的寫下來,自讀自賞,動手動腦互評習作。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閃光,從而讓學生想寫。
四、教師要注重評價用語。
我們平時作文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評語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寫評語要積極鼓勵為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很多老師在給學生作文寫評語的時候,往往指出毛病的評語較多,指出優(yōu)點的則較少。這就需要老師承認學生的差異。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會因智力水平、生活經驗、認識程度、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從而產生出不同的效果。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時,也必須正視這些差異。正因為有了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義。教學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只要我們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讓我們抓住每一個可以給學生表揚和鼓勵的機會,善待學生的每一篇習作!
1、作文批語中,應盡量用鼓勵式、商量式、談心式、啟發(fā)式、幽默語氣。使學生讀后,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信任和期望。同時,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一句不恰當的評語可能會澆滅他們的寫作熱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們永遠也不想寫作文了。因此我在習作評語中常常給孩子一些這樣的語句“你真棒,加油?!薄霸倥?,你會寫出好作文的?!薄拔蚁嘈拍?,努力吧。”
2、講評作文形式多樣化。講評作文的形式應該豐富多樣:除了教師講評外,還可以請學生自己講評自己的作文;也可以點評別人的作文,要求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老師可以采用提問式讓學生進行點評。通過讓學生參與進來的講評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使學生對怎樣寫好作文有一個具體、真實的感受。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endprint